分享

《天真医话》再来人世间(终篇)

 wyfx100 2017-02-25

导读:真正到了静的境地,就是息者,也就是回到了守神上,从而众窍为虚。那就真有了那么一点能摧七慢之山,永塞六衰之路的资本了。《天真论》中反复地强调了静的好处,安静地活着,安静地活着而魂自安,安静地活着就会知道安静的好处,安静地活着就会知道其中可依凭的已经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宇宙自然精神。


生命有一些是影子,有一些是尘埃,有些大如天空,有些低低优美,有些时刻在交互吞噬,有些独自潜伏着。但不管什么形式的生命,都依靠着一个力量活着,那就是生物之以息相吹,我们靠炁。生命就如一个气球被吹大一样,由小变大变充实变得不同,但又不能过了,过了就要爆炸。等到这个气球的橡胶老化时,这个气球又会慢慢扁了。这就是生命的过程吧。但是如果气球中的那个炁不再是一般的充满形式和内容,那么这个气球不但会在吹大后变得饱满,甚至还会怒而飞,升华而起。如《天真论》中谈到的超人养成法则,常人转身而为之变,臭皮囊有了新用处。再回头去看,整个《天真论》其实是在谈了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呼吸守神。这个呼吸守神,就会让原本一个普通的气球变得不一样起来,变得可以怒而飞。不管是在谈上古真人还是中古至人,以及次有之圣、贤人,都没有脱离关于守神的重要。所谓的神,实则是关乎于生命的阳明之气,如果只是用灵魂来等同于这个神字,是完全不足够的。所谓的灵魂是阴的,灵魂是神之阴暗之层次,呼吸守神守的不是这些阴暗,而是在强调要懂得把握自己生命最初的功能。

就从呼吸开始。我们扎针的时候都需要先调整呼吸,医者病人都是,不可能病人刚跑过来就把人按在床上,那样就会害人。医者也需要安静地收收神,集中自己心力然后适机下手。相互心神协调,才有后来的一针定乾坤。呼吸与人的思想行为其实极为密切,心息相依啊。呼吸不仅仅是鼻子出气入气,喘、风、气、静,呼吸的四种分类。真正到了静的境地,就是息者,也就是回到了守神上,从而众窍为虚。那就真有了那么一点能摧七慢之山,永塞六衰之路的资本了。《天真论》中反复地强调了静的好处,安静地活着,安静地活着而魂自安,安静地活着就会知道安静的好处,安静地活着就会知道其中可依凭的已经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宇宙自然精神。安静地活着,才有优雅的步伐,这种优雅的步伐的描写有点酸了,土俗地讲人到无求心自平,不求而自得,无功而顿成。尽管身形或许匆忙,或许奔劳,或许一天很累很忙也只才吃一碗饭就够,但看起来还是很精力充沛的样子,别人看你会觉得你很奇怪,但是你自己哈哈一笑就过。“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但“举不欲观于俗”,心是恬淡清静的,忙也是因为有缘而忙,来而应之,并不跟进去。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忙碌之人,永远在这个忙碌的道上,但是都容易跟进去。求静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也不是只搭个茅棚起来躲着,那个是偷懒,懒汉痴心想登太空。虽然忙,呵呵,但是却“以恬愉为务”,然后“内无思想之患”。从呼吸一路到心念下来都是以“恬愉为务”,说白了就是要把握住呼吸,要把握住心念,心与息永远相依着,就如“内无思想之患”相依着“以恬愉为务”。思想先动,而后气才动,气受触而动,然后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生理与心理状况。但是一般人不会相信这个事情的,怎么会思想先动,应该是气先动,气动了才有念头嘛。呵呵,最初不觉,忽起动心。这个不觉就是神之动,做得到不想并不代表真的没有思想、真的空,神还是在思动着的,所以才是不觉。真正的不觉了是神定住,思想不住,而不是思想没有。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而乐出虚,蒸成菌。庄子的这十几个字把常人与非常人之区别全面概括了起来,也可以说是把《天真论》的对于人之妄与衰,与升变观念高度概括了。我们被自己的情态所虑所叹,然后跟着自己的情绕了进去,于是心里变而为恐惧或慌张或欢喜但最终感到虚无,然后寻找救赎,心里紧紧地抓着那些恐惧与寻赎之心不放,于是变得或放浪或消极等各种样子,就是姚佚启态,就变成了人间万千姿态。人间万千姿态之丰富也不过由人心而来。各种丑恶,各种美妙也是这么来的。艺术家的那些所谓灵感,其实也是这么来的。病人的各种滔滔之病,其实也就是这么来的。只要人的身心向外需求得越厉害,求之愈甚,就越会感到空虚,所以乐出了虚,神都散了出去,晚上去嗨完不虚吗,男女交完不虚吗,得不到很焦虑,得到很无聊,一个我字,就是找那一瞥,找那么一点点东西,身心向外,很苦啊。所以蒸成菌才是办法,这三个字把《天真论》对于真、至、圣、贤四超人的用功与处世方法都概括了。

菌子是捂出来的,在密不透风或潮湿巴巴的环境里由空而生。配合适当的条件,空而出有。人之升华亦如此,于清虚而出。由那个所谓的“空”而出。那个清静空空的心里,不会什么都没有的,配合着各种相依之境,自会长出真乐与超然。“把握阴阳,呼吸精气”这些都是蒸出菌的条件,与“独立守神”是一而贯之的。心息相依,以静采真,并以静安而专一,逐渐逐渐就守出菌了。所谓的那些真人们的本领,其实都是人身之本来功能的物化、人化、气化以及神化之结果。守神而变。内求而得安外,就如黄帝最终明白了的那个道道:治世须先治身。学医也是这个道理,求医之工明先治其身。我们都要先回到自己的内心里去。按《天真论》所分四次第人物,正是:

所谓真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所谓道生。
所谓至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亦归真人。
所谓圣人,恬淡自得,精神不散,可以百数。
所谓贤人,逆从阴阳,分别四时,益寿延年。

说白了,四者皆已达乘物游心的境界。每个段位都有一朵大蘑菇。要想乘物游心,就得无我,先把菌蒸点出来,哪怕是点芽儿也好吧。可是真的太难。我们啊,只有睡过去的时候才无我吧,昏昏沉沉地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过做起梦来,我还是在啊。哎呀,我又做了个梦,梦见考上了泰国的大学,梦到了洪水猛兽,梦到了发财,梦到了掉到粪坑里,梦到了身披黄金战甲或者衣衫褴褛,还梦到菩萨了。都是些什么,痴心妄想在作怪而已。如果按中国的传统观念看,真人其实是那些已经真正得了道的,神仙果位的人,御风寰宇,整个天地乾坤都在股掌之中。神仙真人本领太大,物质世界都已经束缚不了这些人了,还寿比天地,诶,真人都在封神榜上吧。确实挺遥远的。至人呢,想想这个称谓,至,达到的意思,到了至人的境界才能真算一个人啊。而至于圣、贤之人,也许就在我们的周围与身边,我们要细细观察才是了。所以仔细想起来,我们这些人都不是人,但也不是蘑菇。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我们是豆芽吧。真不知道我们这辈子能做到什么,做到不是个“剩”人就已经很不错了吧。

干脆做个小红帽吧。其实不是要去做点什么,而是做自己就好了,这个道理这句话平常人们不是常挂在嘴边的么。医者做好自己的医,病人认识好自己的病,爸爸做好爸爸,妈妈做好妈妈,儿子做好儿子,女儿做好女儿,爷爷散好步,奶奶梳好头,叔叔爱婶婶,阿姨打扮漂亮,每个人都安分地,真至圣贤也不过是行此道耳。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也可以说是贤人无功吧。反正都是无广告的意思,这些人是不打广告的,不会挂着个牌子说自己是超人。都是在安分守己地活着或漂移着。至人没有我的观念,圣人做了一件很有名的事情但也并不会贪这个名,神贤之人做了一件很有功劳的事情也不会贪这个功劳,随风而去吧,随风而去随风而去都随风而去吧。做了好事情不做广告,一般人小的好事可能是可以忍住的,但大的呢,一些看起来是有点了不起的事情呢,能忍住不谈吗不广而告之一下吗。给人看病,如果把人家救了,其实也就是救了,就让这件事情随风而去吧。有时成天挂在嘴边,再在墙上挂满锦旗,有时反而看起来很滑稽很虚假。这其实就是心力的问题,荣辱还是色于心吧。呵呵,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无己无名无功了,这个世界上的广告公司也就基本倒闭了吧,这个世界上也不再需要广告了,各自见面会心一笑,即知彼此。那就是另一次元的世界吧。想到《天真论》所言四者,都会以为是存在于天际之中的,其实《天真论》中谈了四种超人的了不起,但是却藏了半截,让大家都以为这些事物都挺遥远的,其实这些非凡之态,骨子里来讲,从人间世来讲,是真俗不二的。就在我们日常的平凡之中,也从我们日常的最平凡中来,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是个大秘密,真做得到了,就是了不起。正所谓道在饮食起居中,也在自己的心中,日用而不知。

《天真论》是谈医道的。关于医有道焉,有术焉。这是徐大椿之又识。徐氏之言,可谓将医道与医术的关系基本谈彻了:“道,难知也,即知之而无可用者也。知道而能用夫道,则道精矣。术,易知也,知之而无与乎道者也。知术而能通乎道,则术神矣。譬如谈兵,日诵夫六韬三略、车攻马战之法,而一临小敌无不汗流色沮神慑股栗。此谈道者之过也。其能挽强执锐奋死先登者,与之坐而询夫握奇八阵之说,则又张目挢舌,茫然而不知为何语。此徇术之过也。若此者俱不得名大将。大将者以庙算见其智,以临敌见其勇者也。然而学为大将之法,则先从庙算始。故《内经》及《难经》皆无方药治病之书,乃兵家之韬略也。执此而欲治病,无一病之能治。然不明乎此,则所治之病虽多幸中,而毕非古圣所垂之法,其隐受其害而伏于不觉者正多耳。抑更有说焉。夫韬略为用兵设也,而读韬略者不必其身当用兵也。然苟韬略明,则虽不能自为行阵,而行阵之得失自能晓然,断不以兴亡之柄授之庸儒之人。读是书则虽不能自为治病,而治病者之浅深自能洞见,安得以生死之权付之愚妄之辈。犹之辨工人之巧拙,岂必自为工人。审歌者之从奸,岂必身为歌者。知其道则术不得而眩之也。故椿之注是书者,不欲使负戟之徒端坐而谋经国,正欲使垂绅之士抵掌而谈王伯也。”如此而已。不当纠结。学医的我们自当以大椿之识自去用功便好。

《天真论》,这个《素问》第一要言开篇谈了风,文杪也谈到了风,在谈到圣人境界时,又再次谈到了风的事情。风不但是百病之长,也是百变之长。但是风并不是完全的坏东西,风这个能量元素将我们从母体中推动了出来,来到这个世界,又以各种外邪形式使得我们生病,感受福祸,也可以将我们的烦恼吹走,也可以将我们的烦恼增剧,可以把我们的人生吹散,也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借风而行于江湖。一路顺风,风花雪月,风和日丽,风流韵事,风霜雪剑,东风压倒了西风,三风十愆沦落风尘,血风肉语而惨惨,人间逍遥天上有大风。良宽写过的那副最有名的“天上大风”,让我们会想起日月与星辰:好想遨游啊。“从八风之理”,就是懂得趋利避害之道。我们不向恶风折行,而听温暖的消息。即使假若我们陷在旋风之中,那就让我们起八风之舞而旋出吧。这个八风是大弱风、谋风、刚风、折风、大刚风、凶风、婴儿风、弱风,如果要简单地理解为四面八方的风也可以。《内经》中提到八风的地方还真多,除《天真论》外,《金匮真言论》、《移精变气论》、《玉版论要》、《脉要精微论》、《八正神明论》、《针解篇》、《示从容论》、以及《阴阳类论》、《官能》、《九针论》《岁露论》、《九宫八风》中都有谈及。没有风,我们什么都干不了。黄帝没风,它的龙也鼎不起。潇潇的寒士,没有风,尺八也吹不出来。

风皆借物而逞,从而嘘之,束人于瓮中,或使飘摇。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借风而行,乘物游心。只不过我们一般人需要买张飞机票。靠飞机靠气球去借风而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旅行心情很舒服啦,我们一般人也就这样乘物游心了。而过去已然沧桑。未来却如弹幕。没有撒豆成兵,煮石成饭本事的人,就只好坐于枯草丛中、旧驳墙头逐渐成了一个慢的暴徒。之所以成为慢之暴徒,那是因为我们都曾有过一颗加入黑社会的理想啊,而慢慢的我们的拳头只变成了一双捶大腿的拳头。此地不宜久留,也许是中国最为悲怆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凡人,说白了就是烦恼之人。呵呵或哈哈,凡通烦,或者说我们应把凡夫俗子之凡字改作烦。烦夫俗子,悲悲一生。或有大志者,大纛为功名济世之幡,或有芸芸竖子或庶夫,心中从来都只是豆腐小旗,但都又有什么关系呢。都不过是一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