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腿脚痛的中医治疗路径

 重新得力124 2017-02-2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生活中常见疾患,更是骨伤科常见病,是导致日常生活和工作障碍的主要病种之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为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采取手术治疗的病例日益增多。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良率 70%~85%之间,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腰腿痛持续。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腰稚间盘突出部位髓核摘除以后,虽然被压迫的神经根已经得到松解,但神经根的充血水肿情况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手术中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手术后神经根被切口内局部渗血所形成的血肿刺激压迫,均会导致患者手术后腰腿痛等症状出现或加重。我们临床医师在术前,术中,术后应时刻考虑手术本身以及围手术期的各种细节问题,以减轻患者手术后残余的不适症状,提高手术效果以及防止腰椎间盘突出复发
 
      能否从传统中医学的宝库中,不断探索发现,找到在手术治疗同时有效治疗该疾病的一些措施,缓解术后患者存留的腰腿痛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在对该疾病现代医学认识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祖国传统中医理论,通过对疾病辨病与辨证的结合,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术后腰腿痛的病机如下:平素及术前以肝肾亏虚感受风寒湿邪为病理基础,手术治疗后患者则新产生气虚血虚并血瘀病理表现。故治疗思路需结合而治,即补肝肾,祛寒湿,又需补气血,通经络,以利于术后恢复,减缓腰腿痛等症状。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张名方,作者为唐代“药王”孙思邈,该方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全方邪正兼顾,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主要功效为益肝肾,祛风湿,止痹痛,补气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该方具有多重作用,能促进受压神经根周围的炎症介质及致痛物质清除,减缓神经组织局部充血水肿,改善组织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根功能与结构的恢复。独活寄生汤各方药组成及所体现的治疗法则完全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规律。现代理论进一步充分印证了独活寄生汤的药理作用。在导师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独活寄生汤口服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探索更好的综合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的新办法。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所有研究病例均为 2013 年 11 月~2015 年 11 月间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病例的选择: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排出标准中未出现任意一项者。在研究期间,停止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些治疗措施。
 
 2.1  诊断标准:依据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994 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1.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者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一般有慢性腰痛史;
 
2.1.2 多发生于青壮年;
 
2.1.3 疼痛可以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当腹压增加时例如咳嗽、喷噴时疼痛加剧;
 
2.1.4 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改变,局部椎旁有压痛,并向下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2.1.5 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拇指背伸力或跖屈肌力减弱。
 
2.1.6  X 线片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以及程度。

2.2 病例纳入标准:
 
2.2.1 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2.2.2 年龄在  40  一  59  岁之间;
 
2.2.3 未参与其他临床药物试验者;
 
2.2.4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接受试验药物,坚持完成全部疗程者;
 
2.2.5 手术方式为腰椎间盘突出单侧椎板开窗减压加髓核摘除术。

 2.3  病例排除标准:
 
2.3.1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3.2 非手术患者;
 
2.3.3 合并有骨折、脊柱椎体滑脱、椎管狭窄、严重脊柱退行性变、骨髓炎、脊柱肿瘤者;
 
2.3.4 老年痴呆或精神病患者或合并心血管、肝、肾等严重基础疾病者;
 
2.3.5 擅自加减药物或不能完成实验者。
 
 
3.病例脱落:(因故未完成本试验所规定的治疗及观察周期,视为脱落病例,参加实验的研究者对脱落原因进行认真记录,同时详细记录脱落时评价的指标。)
 
研究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治疗者,自行终止用药者,严重不良反应不适宜继续接受试验者均为病例脱落。以上即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腿脚痛的中医治疗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