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变则通,通则久

 曲海刚 2017-02-25

兰师纵横

▲千万不能成为这样的领导,项羽是最好的写照;


1

原文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2

译文

捭阖是世间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捭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使事物阴阳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一样,来促使万物发生变化。世间出现的纵横、离开、归复、反抗等现象,都是通过捭阖来实现的。



3

典例阐幽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仅以一时一地的经验作为行动的指南,或者总以过时的经验作为行动的依据,那就不符合鬼谷子所说的捭阖之道了。

古代能够做出巨大业绩的,是那些深明变通之道而不拘泥于祖先之法的人,商王盘庚正是这样的人。盘庚是商朝的第二十代王,他是个有才干的君主,为了改变当时王族内部的混乱及社会不安定局面,决心迁都于殷。但是,大多数贵族都因循守旧或贪图安逸,反对迁都。一些贵族甚至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人心惶惶。在困难面前,盘庚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最终挫败了反对势力的阻挠,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盘庚整顿朝政,人民生活逐渐殷实起来。“盘庚迁都”是一项备受称赞的壮举,也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改革行动。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商朝从衰落走向复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可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提起关于变革的事例,不能不提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军队作战一般使用兵车,人们还不习惯于骑马,在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骑兵面前,车战有着不够灵活机动的明显缺陷。赵武灵王目光远大,为了达到北御匈奴、南防秦国的目的,决定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这个改革想法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很有影响的老臣,但是头脑十分顽固,他听说赵武灵王要让大家都改穿胡服,就干脆装病不上朝了。赵武灵王知道,要推行改革,首先要说服公子成,于是亲自上门找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终于使公子成同意穿胡服。大臣们一见公子成都穿胡服了,没有办法,也只好跟着改了。



赵武灵王见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改变服装样式,让所有的人都穿胡服。有的人刚开始觉得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做事行动实在方便得多。接着,赵武灵王又命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赵国就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到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赵国就已收服了中山、林胡、楼烦等国,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

赵武灵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改革的第一人,他没有以中原大国自居,而是勇于学习胡人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所以才成就了独霸一方的大业。


4

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之中,那些拘泥于传统,不求变革的人,就显得很可笑了。


还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彼得曾是一位勤奋的淘金者,他以很低的价格在一座金矿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辛苦地寻找金子。但他翻遍了整块土地,连金子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几个月后,他连面包也快买不起了,于是决定离开这儿,到别的地方去谋生。就在他出发前的一个晚上,下起了雨,使他没有成行。雨停之后,彼得走出木屋,赫然发现眼前的土地发生了变化,原本坑坑洼洼的地已经被雨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油油的小草,煞是好看。看着眼前的一切,彼得忽然领悟到:“虽然我在这块土地上没有找到金子,但这块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镇上那些富人肯定愿意拿花儿来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厅。”于是,彼得留了下来,精心培育花苗。不久之后,田地里长满了各种美丽的鲜花。他把花拿到镇上去卖,很受富人们的欢迎。几年后,彼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富人。


5


我们应该明白,困则思变是一种积极、科学的态度。处于困境,要有所行动,不可坐以待毙。要认真地考虑一下,重新制订行动方案,并认真地实施,这才能如陆游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样转危为安,走出困境。什么是成功者?那些善于变通,将不如意化解为如意,由困境进入顺境的人,便是成功者。

>>> 课程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