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冠卿:字里乾坤学问深 专家解密笔迹鉴定|律新社专访

 昵称37263053 2017-02-25

律新社丨编辑部出品


追过TVB律政剧的伙伴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桥段:豪门内为争遗产而出现“真假遗嘱”,后来一方往往凭借笔迹鉴定,鉴定真伪,反转剧情。笔迹鉴定真的那么神奇?专家又是如何在寥寥的字里行间明辨真伪?律新社专访了国内知名笔迹鉴定专家王冠卿教授,一起来解密一下笔迹鉴定那些事吧。


律新社:王教授,我们了解到您刚出版了一本新书《笔迹鉴定新论-鉴定人手册》。



王冠卿:是的。经出版社的要求是写给笔迹鉴定专家的,希望更多的人接受书中的鉴定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错案。


律新社:您刚刚也提到笔迹鉴定也会有错,那这类错案率是怎样的?


王冠卿:经我私下统计,有著名专家一年的错案可以达到30多件,当然经他鉴定或者复核的案件大概五百个案件吧。这还不是完全的统计,因为很多案件不会进入我的视野。通常一个鉴定机构做错了案件,法院会委托到我们这里重新鉴定。另外,我们领导对一些疑难案例会找一些专家来会诊,所以我对行业内的专家的鉴定状况是比较掌握的。


律新社:如何评价一位笔迹鉴定专家的水平呢?


王冠卿:怎么说呢?就像您,给您100个真实的笔迹鉴定案例,有80%的案件您是看得出是否本人的笔迹的。需要真正花功夫鉴定的案例有20%,就是说20件。那么这20件的鉴定结论,您不用鉴定,采用抛硬币的方式给出鉴定结论,也有10%的几率碰巧正确,对吧?这就是说如果一名专家的错案率是10%,那他真的不能称作专家。笔迹鉴定的错案率相比较其他证据类型的鉴定确实比较高,聪明的法官们对此感受最深。


律新社:和我们想象的差得很远啊?


王冠卿:是的。


律新社:那么目前笔迹鉴定专家们的主要鉴定方法是怎样的?为什么错案率很高?


王冠卿:目前的专家,包括美国的笔迹鉴定专家通常不会做笔迹特征数量和质量的论证。也不能说他们不考察笔迹特征,只是不做这个质与量上的论证。专家们所犯得最大的错误是把签名当做图像看待,看看这个检材上的签名和样本上的签名,从图像的角度看像不像,想就是同一人的笔迹,不像就不是同一人的笔迹。有时候在民事案件,尤其是高额的借款担保合同,债务人掩盖签名的水平超出了专家的认知。也就是说他们在签名之前设计了一种从来不用的签名形式,这种签名在后来鉴定的比对样本中看不到类似的形式。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专家会上当,因为签名中如果改变了几个显著的书写形式,哪怕是改变一个显著特征,从图像上的角度比较检材和样本显然差距甚远。(记者是否需要案例照片?)因为伪证人也对鉴定人进行研究,发现了鉴定人鉴定方法上的缺陷。国外专家通常并不比国内专家水平更高,因为像美国他伪造文件的现象比较少,专家们通常一个月只检验5例这样子。所以实践的机会没有中国专家多。


律新社:王教授,您能介绍您这本书的特点吗?以及它能够对鉴定专家起到什么样的指导作用?



王冠卿:这本书的前身是《笔迹鉴定的理论与实践新探》,出版在2003年。搜集了500份成年人(25岁)以上的个文化程度的笔迹样本,每份样本由本人对相同的语言进行了三次书写,以便找出其稳定的笔迹特征。通过统计这500份样本的18万个手写汉字,对每个书写动作所表现的一笔一划上所体现的笔迹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发现了200多个特征。通过分析统计表,发现凡鉴定价值高的笔迹特征都是有神经生理所决定的,也即神经类型所决定的。这类特征本人想改变只能改变极少一部分,他人欲模仿也难以实现。鉴定价值低的特征是由书写便利性所导致的,这类特征基本没难度,比较容易模仿。这是上海市教委自主的研究项目,本想将研究成果写成一篇论文的,但是仅统计表十多页,杂志社不肯接受,索性写一本书吧。最后联系北京大学出版社,说这本书写得好,给出版了。2014年应出版社的要求对本书进行重写,这时候我已经从事笔迹鉴定十多年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对我所做过的笔迹鉴定案件经精心挑选,对两类笔迹:掩盖笔迹和模仿笔迹,挑选了鉴定难度从高到低的案例加入了书中,为鉴定人正确把握笔迹现象提供了直观的依据。基本上本书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关于本书对专家的指导作用。首先,书中的笔迹特征的鉴定价值规律可以直接用来指导笔迹特征的选取,以及特征总和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论证,保障鉴定结论建立在客观的依据上。其次,笔迹特征与书写规范有着紧密关系,书写规范有易遵守和难遵守之分。书中所论证的书写规范与笔迹特征鉴定价值的关系:遵守难以遵守的书写规范所形成的笔迹特征鉴定价值高,违反易遵守的书写规范的程度越大,所形成的笔迹特征的鉴定价值越高,反之相反。再其次,本书在鉴定方法上强调特征的质与量上的评估。书中对各种笔迹特征以及认定方法有描述,专家们可以依照笔迹特征的类型进行笔迹特征的选取和认定。另外书中对于每种特征的鉴定价值既有统计数据参考,也有根据书写动作的特点,或者结合书写规范去判断这个鉴定价值。最后,我书中讲了,专家在对检材和样本的笔迹特征选取的时候要选取所有的特征,包括匹配的特征总量和不匹配的特征总量。在进行数与量的评价时,其实是对这两个特征总量的比较。如果相匹配的特征数量较多,鉴定价值的较高,不相匹配的特征数量少,鉴定价值较低,可以做出同一认定。反之,是否定同意的结论。特征的质是很关键的,量少数情况下反而不重要。比如经反复练习的模仿签名,相匹配的特征数量多,鉴定价值低,不相匹配的特征相对数量少,鉴定价值很高。总之,本书中的鉴定方法是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对特征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论证完全可行,可以保障鉴定结论的正确性。


律新社:您的研究应该说有非常领先的经验,主要表现在?


王冠卿:我目前在美国进修将近2年了,对世界范围内同行的研究进行了了解。像我这样对一种文字的手写笔迹进行大规模笔迹特征的统计分析从来没有过。这里补充一点,在研究中我发现,如果鉴定人能够以书写动作为单位去考察一个签名的笔迹特征,那么不同文字,不同书体之间是可以比较的。比如,检材是中文笔迹,样本是英文笔迹,两者之间是可以比较的,只有英文笔迹有足够的数量。因为,书写不同文字,可以存在大量相同的书写动作。我在强调一下,这个鉴定不是图像的鉴定,如果把笔迹当图像,是舍去了具体特征,仅对一个宏观特征相似性的特征进行考察。鉴定的可靠性是很有疑问的,在法庭上也是不能论证的。


律新社:王教授,我还有个问题,您当初这个理论上的研究所依据的500份的笔迹样本能够代表整个人群吗?


王冠卿:在统计之初,我也顾虑这个样本是否足够大,研究结果能否代表整个人群。但在统计中,发现人的书写活动虽然复杂,但是可以以书写动作为单位,将一个人的笔迹进行分解,几乎可以穷尽人类的书写生理活动的整个现象。再增加新的笔迹样本,并不会显著增加新的笔迹特征数量。


律新社:您的知识背景和所鉴定的案件正确率如何?


王冠卿:这个笔迹鉴定其实是神经系统在书写方面的特性的鉴定,就是说每个人的书写神经系统都是独一无二的。鉴定人如果有医学或者生理学的知识背景,更加容易理解神经生理对笔迹特征的影响,对笔迹特征的把握更加精准。至少有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的专家较其它专家错案更少。我最初是法医专业,这个对我后来从事笔迹鉴定的研究和实务有很大帮助。我每月鉴定伪造文书18件,有一半是笔迹鉴定,除了鉴定初期经验不足,中后期没有当事人投诉有错案的现象。我经常私下接到一些诉讼中的当事人,要求我为他们诉讼中的错误鉴定出庭作证。我也接受过美国律师的委托,向美国法庭提交鉴定报告。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我书中的原理和鉴定方法,让笔迹鉴定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主观的判断上。


律新社:谢谢您,王教授。希望有机会再和您继续探讨笔迹鉴定的学问。


王冠卿:没问题,也谢谢你们。


王冠卿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教授物证技术、笔迹鉴定、审讯、现场勘查、法医等课程。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专家,从事笔迹、伪造文书、指纹、印章印文、法医及其它痕迹鉴定等。著有《笔迹鉴定的理论与实践新探》、《法庭证据的理论与实践新探》、《笔迹鉴定新论》等,研究特长创新性笔迹鉴定的方法,基于笔迹特征的定性定量分析,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河南省科技大学法医专业专科学历,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University of New Haven Cyber System硕士学位在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