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拿基本治法(上)

 高州仔 2017-02-25

推拿基本治法(上)

推拿是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以手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在体表部位施行特定的动作,以调整人体生理、病理状况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目的的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

推拿手法的治疗作用、决定于三个要素

一是推拿手法作用的性质和量;

二是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

三是机体的功能状态。

手法的性质,指不同的手法性质不同,有温热性质的手法、有寒凉性质的手法。如小儿手法的推三关,性属热退六腑,性属寒等。手法的作用量,则包括作用力的大小、作用部位的深浅、作用时I司的长短、手法频率的快慢等。作用部位和穴位的特异性、则是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状况,选择相应的部位和穴位。如诊疗网球肘、要取肱骨外上髁的局部和前臂伸肌群而穴位的选择则要依据辨证选穴,如运用五输穴“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选穴原则等。 在同一部位或穴位用不同性质和量的手法、作用不同用同一性质和量的手法在不同部位和穴位操作,作用也不同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运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辨识患者机体功能状态的前提下、按手法的性质和量、结合治疗部位。可将推拿治疗方法分为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种基本治法。现分述如下。

一、温法

温法、即温热之法。《黄帝内经》日。寒者温之。温经散寒,是适用于虚寒证的一种治法、多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疗部位或穴位、手法连续作用时间要稍长、患者有较深沉的温热等刺激感、有温经通络,补益阳气的作用,适用于阴寒之邪偏盛、阳气不足达所致虚冷的病证。

推拿手法中,产热最强的应属擦法,尤以小鱼际擦法最。临床可用摩揉丹田,擦肾俞、命门等温补肾阳可按摩中脘、关元、拿肚角等温中散寒止痛分推肩胛骨,揉肺俞,摩中脘,揉足三里等温肺化饮摩关元,擦八层,揉龟尾等温阳止泻。揉外劳宫,温经散寒、升阳举陷效果最佳,用以治疗泻痢、脱肛、遗尿推三关、性温热,治一切虚寒证等。《幼科铁链》“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代滑石、羚羊······”。

二、通法

通法,即疏通之法,中医学认为。“不通则、通则不痛”。因此、经络不通多表为痛证,治疗时当以。“通"为法,临床治疗时常用挤压类和摩擦类手法、手法要刚柔兼施,如用推、拿、搓法于四肢、则能通调经络,拿肩井则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点、按背部腧穴可通畅脏腑之气血;擦摩胁肋以疏肝气。推拿手法中以击法最有疏通的效果,可以通调一身阳气,多施用于大椎、八谬、命门、腰阳关等处、故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皆可用击法,近年来,有人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时,围绕“通则不痛”并结合现代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提出了“顺则通、松则通”、“正则通”的推拿治疗方法。如运用外展扳法治疗粘连型肩周炎运用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小关节紊乱;运用理筋手法治疗落枕和急性腰肌扭伤等都是推拿通法的具体应用,提示通法还有滑利关节、松解黏连与理筋整复等方面的治疗作用,但实质仍然是通法的通壅滞、行气血作作用。

三、补法

补法、即滋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腑脏功能之衰弱。临床治疗时通常以摆动类、摩擦类为主,但手法要轻而柔,不宜过重刺激。经云:“虚则补之”。“扶正祛邪”是推拿临床的指导思想。《索问·调经论》云:“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说明了因气不足而致病者可用按摩的方法补气,使精神得复。补法应用范围广泛,如气血两亏、脾胃虚弱、肾阴不足、虚热盗汗、遗精等,均可用补法,明代周于蕃曰:“缓摩为补”。又曰:“轻推,顺推皆为补”。现将临床常用之补脾胃、补腰肾的方法分述如下。

(一)补脾胃

所谓补脾胃、就是增强脾胃的正常功能。推拿治疗时常用一指祥推法、摩法、揉法在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治疗、重点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再用按法、擦法在背部膀胱经治疗,重点在胃俞、脾俞,这样可调整脾胃功能、起到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二)补腰肾

推拿治疗时可在命门、肾俞、志室用一指禅推法或擦法,再用摩法、揉法、按法治疗腹部的关元、气海、从而起到培补元气以壮命门之火的作用。

骨病在治疗推拿治疗过程中配合秦鲁外用膏药贴剂效果更加显著。

本文由膏药生产厂家济南秦鲁药业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 微信:157641889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