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造诣最深的十位书法家

 岳家庄人 2017-02-26



泱泱历史长河

有无数的星在闪耀

哪一颗曾映入你的眼帘

此刻让我们

一起瞻仰书法圣贤的光亮


第十位

 颜骨赵姿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储光羲五言诗》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


董其昌《行书苏轼重九词》


董其昌的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末书评家何三畏称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


第九位

楷书鼻祖 钟繇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荐季直表》局部


钟繇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据传,钟繇在此任太傅时,每日练笔之后,必到池中洗砚涮笔,天长日久,池水变黑,渗透地下,掘地三尺,仍为黑泥。


钟繇《宣示表》局部


《宣示表》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隶书古意,多是真书笔法。


第八位

元人冠冕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赵孟頫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他所创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后人称之为“赵体”。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局部


《前后赤壁赋》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局部


赵孟頫对书法有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第七位

文艺全才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一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二


苏东坡曾说:“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州寒食帖》一个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情牵笔走,恣意而行”。充分体现了效法、知法、驭法、变法的苏东坡书法作品的书法要领。


第六位

挺秀柳骨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年),唐代最后一位大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世称“柳少师”。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书,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融会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


《神策军碑》为柳体的代表,他一变中唐肥腴之风,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的线条,如 “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第五位

“宋四家”之一  米芾


米芾(1051-1107年),北宋书法家、画家。山西太原人,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书画自成一家,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米芾《蜀素帖》局部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


《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


第四位

“草圣”张旭


张旭(675~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草书著名,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张旭《肚痛帖》


张旭深得草书笔法,后传给了崔邈、颜真卿。张旭每次饮酒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


《肚痛帖》从第四字开始,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字字相连,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颠味十足,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

第三位

比肩二王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是唐中期著名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世称“颜太师”、“颜鲁公”。颜真卿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一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颜真卿书写此稿时缅怀堂兄满门忠烈,又悲感颜氏家族的“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八个字墨色浓厚, 充分反映出书家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心潮澎湃,难以自抑。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二


《祭侄文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摯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


第二位

承王启颜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 是唐代初最具代表的著名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其书初学二王,吸收汉魏晋以来隶法,别创新意,有书法“八诀”,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对后世影响深远。《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书法,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使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


第一位

千古“书圣”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标志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须经过一番苦练,从中领悟笔法的精要,感受运笔的力度。


书法家多不胜数,这里列举的十位,在书法历史上具代表性和影响力。他们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获得美誉并留存千古,除了具有书法的神韵、自己书体的结体特点,更具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平时的字法在宣泄情感时,化为有力的辅助,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无意于佳乃佳”。


书法具审美和实用功能,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学习书法,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培养沉稳气质,同时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