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春寒来袭!“春捂”牢记这3点不感冒

 闲情漫步123 2017-02-26

 倒春寒来了!

北方冷空气大礼包已在昨日夜间送达

你不得不重新穿上秋裤!


受一股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温天气,北方地区甚至飘起了鹅毛大雪。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4℃。受“倒春寒”影响,近来心脑血管、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能多发,


所以人们一定要注意“春捂”。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最好不要脱棉衣。春捂讲究“上薄下厚,重首足”。



哪些人尤其需要春捂?

春季气温开始明显回升,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着装上可以随心所欲。医学专家表示,临床上有不少疾病和换季时保暖不当有关系。可见,适当多穿衣服、坚持春捂是当前养生的要点。那么,究竟哪些人需要春捂呢?


关节疾病患者

临床上有许多关节疾病都和受寒有关。平时关节不适的人当前要注意保护好肩膀、膝盖、腰椎、颈椎等全身重要关节,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这些地方。晚上的时候可以用毛巾在关节上热敷,再用毛巾擦干睡觉。如果身上微微出汗,一定要等汗干后再走出室内再脱掉外衣。


冠心病患者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痉挛,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成为诱发心血管病的元凶。所以,冠心病患者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春捂,随温度变化增减衣服。不过,冠心病患者春捂也不能太过,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时分,不要因为穿得太多而出汗。前胸和后背是冠心病患者春捂的重点部位。如果春捂捂得好,身体不受春季气温变化的影响,血压等指标就会相对平稳一些,对控制疾病大有好处。


妇科疾病患者

妇科疾病患者需要适当春捂。专家解释,女性的很多疾病都可以归结到气血淤滞上来。而影响气血运行的,除了患者自身情志方面的因素外,外界寒冷刺激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适当春捂,保证腹部不受寒,对缓解病情十分有益。痛经患者、平时手脚发凉的女性尤其要多加注意。



春捂应该怎么捂?

人们在“春捂”时应该重点注意几个部位:背部、肚子、双脚、膝盖和腰部。


捂腹:女性则特别要注意腰腹部保温。不要经常穿低腰裤或急着穿薄裙,否则腰腹部就容易受凉,这可能导致女性宫寒,引发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另外,也要捂得合理,保持下半身血液循环畅通和干爽透气。穿着过紧衣裤会导致盆腔淤血,导致痛经加重,同时对心脏和血管也没有好处。


捂脚:脚离心脏最远,是全身血液循环的末端,热量传到脚部会很慢。脚又在身体最下部,是阴气聚集的部位,本身就容易受寒,常说的“寒从脚起”就是这个意思。再者,中医认为,足为三阴经(肝、脾、肾经)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经)之终,足部以下有60余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脚部受寒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捂背:背为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透过背部侵入人体,兼之与心肺相邻,故其保暖显得格外重要。春天减衣时,莫忘留件适宜的背心,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更应注意。背部适度温暖利于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


注意头不要捂,中医《脉法》中有这样一句话“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既是古代中医学的治病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头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适当的寒可以刺激头部血管及神经,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保健作用。可经常用冷水洗脸或冷毛巾敷头面。


春捂也要有度

“春捂”也不能过分,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


如果感觉不冷,同时在日常活动中不冒汗、不吃力,说明身上的衣物是合适的。如果行动的时候明显冒汗,则要适当减掉衣服,否则容易感冒,有悖于春捂的初衷。


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对于部分小男孩或者青壮年来说,对春捂的需求可能不是很大。作为家长不要强行让孩子多穿衣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