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种心理学都号称揭示了思维的秘密,我们该信谁?

 快乐英平 2017-02-27
意识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特征、症状和潜能,这种情况引导我们走向上述观点中最有趣味的一点。现在,人们对各种各样研究意识的派别、技术产生了兴趣,而且兴趣之强烈、增长之快令人难以想象。研究者纷纷涌向心理治疗、荣格精神分析、神秘体验论、精神综合、佛教禅宗、相互作用分析、罗尔夫治疗法(Rolfing)、印度教、生物能量理论、精神分析、瑜珈、格式塔心理学之上。这些学派的共同之处是它们试图通过这种或者那种方式引起一个人意识上的变化。

  当一个人希望增进对自我的了解时,面对为数众多的心理学、宗教派别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即使他对心理学和宗教的主要派别进行了细致的了解,仍然有可能和刚刚入门时一样大惑不解。从总体上看,这些学派五花八门,互相抵触。例如,禅宗教导人们要遗忘、超越、或者看破私我,心理分析却要人们强化、巩固和确立私我。

  那么,到底是谁对,谁错?不管对此感兴趣的是外行还是专业的心理治疗家,这都是一个真实的难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种不同的流派,它们所针对的是不是意识的同一个层次呢?也许我们应该说:不同的方法,是为了解决不同层次的自我的问题。那些不同的方法,实际上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它们只是反映了不同层次的意识的差异。所有这些方法,当它们在自己针对的层次上运作时,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这一点成立,我们就能够从这些错综复杂的流派中,理出一个头绪来。


  显而易见,心理学和宗教的各种不同的派别在根本上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它们是针对不同的层次的不同方法,它们是互为补充的。以这种理解为基础,我们可以把心理学和宗教的广阔领域分为容易掌握的类别,每一类都主要致力于自己的领域。在这里,可以简单举例:心理分析和大部分常规心理治疗的目标都在于使心理(PSYCHE)中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严重的分裂得到愈合,使人触摸到自己整个心灵(MIND),以及全面的心理活动。这种疗法旨在使角色与阴影重新结合,建立一个健康和坚强的私我,一个令人满意的自我形象(SELFIMAGE)。

  换句话说,它们都企图帮助在角色层次上生活的人重新组合自己的心灵,活出一个私我来。再进一步,大部分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都是在力求融合私我(Ego)与身体(Body)的分裂,使心灵和身体重新整合起来,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这也正是人本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被称为人类潜能运动的原因。人的同一性从单纯的心灵或者私我扩展到浑然一体的生命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巨大的潜能得到了释放。


  再深一步,我们发现,佛教禅宗和印度的吠陀哲学,其宗旨都是为了消除有机生命整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分裂,从而展现一种同一性,一种能够与整个宇宙认同的终极同一。它们都力图达到统一体意识的层次。我们不要忘记,在统一体意识和生命整体意识之间,还存在着差距,还有超个人的阶段。针对这一过程的心理治疗与个体内部那些'超个体的'、'超个人的'、'集体性的'过程有密切联系。有的疗法甚至关系到'超个人的自我'。

  尽管超个人的自我还没有和万事万物达到一致(否则就成为统一性意识了),它仍然超越了个人机体的限制。与这一层次的治疗方法有精神综合、荣格精神分析、各种各样的瑜珈练习、超觉静坐等。上面这些当然只是一种简单的描述,但它也指出了心理学、心理疗法以及宗教的主要派别都只是针对该系统的不同层次而已。

【整理转载: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