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史话高新之村名溯源篇(二)

 小清河人 2017-02-27

 

团包管区

13村(居)

团包、常家园、小吴家、李芳含、张道家、许王庄、

雅店、和睦张、索家、东皂户、西皂户、刘公林、二香寺

 

团包

位于办事处西北2.5公里处。

明前立村,有马氏居此,现有马家坟遗址。明洪武二年,邱季率族人来此(其另一支居常园),仍沿其名。高氏中,一为坐地户,一为高家庄迁来。闫姓,嘉庆间由临朐迁来。李、刘二姓,清光绪间分别由马官庄和刘家口迁来,另有郑、贾、鲁、卜、孙、赵等姓。

清属蒲台礼字乡;民国间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常家园              

位于办事处西北2公里处。

元代立村,名常家。明初成废墟,明洪武二年邱氏自枣强迁此,暂栖常家园居住,后因以为村名。邱为主姓,贾为坐地姓,一刘姓由举门迁此,一刘姓自大刘家迁此。另有程、赵、孙等姓。

清属蒲台礼字乡;民国间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小吴家

位于办事处北1.5公里处,803省道西侧。

明前立村。名小吴家,有张姓、吴姓。明洪武二年张祥自枣强迁入,人丁兴旺,渐为大户。段姓,清中期由滨州南段家迁此,附亲落户;韩氏由鲁家迁入;李氏,清光绪间由蒲城迁来,另有赵、宋、王等姓。

清属蒲台礼字乡;民国间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李芳含

曾名:崔家庙

位于办事处北2公里处,803省道西侧。

明洪武二年,崔氏由枣强迁此,以姓氏命村。后村中建庙,习称崔家庙,渐为村名。清初,临朐人李芳含避旱至此,后,临朐下坡李一在京为官者,衣锦还乡,为续谱祭祖,知其亲属落居此地,来此探望并赠宫灯以壮其门,此举震动蒲衙,遂以人名更村名。另有崔、栾、邱姓。

栾廷楷,字俊升,善书画,尤善山水。以拒给日伪作画,受人赞扬。现存条幅六扇。

清属蒲台礼字乡;民国间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52年建党,同年建支部。

 

张道家

位于办事处北2公里处,803省道西侧。

明洪武二年,张道自河北枣强迁此(其弟张本在天王堂定居),以名立村,另一张姓系坐地户。赵氏,光绪间由麻家迁入;刘姓,光绪间由蒲城乡大刘家迁入;齐氏由三里庄迁来。另有李、高、孙、戴等姓。

齐金策,工画禽鸟、雁、竹,与栾廷楷合称“蒲南二笔”。

清属蒲台礼字乡;民国间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许王庄

曾名:许家。

位于办事处北3公里处,东2公里至803省道。

明前立村,名许家,居有许荣贵、韩秀成。《王氏谱》载:明洪武二年,王道由河北枣强迁此落户,(其兄王通落户小营,王达落户马仙王),人丁兴旺,合姓为今名。陈天聪,清初由河间府迁入。刘姓,清中由吕家分支;赵姓,清光绪间由麻家迁入。另有,于、齐等姓。村形散乱,各姓居宅区以“疙瘩”称,王家疙瘩、陈家疙瘩、刘家疙瘩、赵家疙瘩、许家疙瘩。

清属蒲台礼字乡;民国间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雅店

曾名:杨家店。

位于办事处北4公里处,东临803省道。

明前立村,名杨家店,传为有七十二街的大镇店。元明之战中成废墟,村民幸存张姓。明洪武二年,李伦、李亭兄弟与郑氏自枣强迁此,仍沿其名。因驿道穿村中,店业昌盛,清道光间蒲尹视访至此,见店堂洁净,掌柜和气,遂书赠“雅店”牌裱其门,故雅店渐成村名。今有李、郑、尹、徐等姓。

张森堂,光绪末邑庠。李云峰,光绪邑武庠。李瑞,道光邑庠,执教乡里,孚众望,以三子入庠,传为美谈。

清属蒲台礼字乡;民国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46年建党,同年建支部。

 

和睦张

曾名:河南张家。

位于办事处西北4公里处。

明前立村,名河南张家。元末成废墟,村民仅存张姓。明洪武二年张、刘、李等姓由枣强迁入,为教育后代和睦相处,将河南张易名为和睦张。朱姓系朱家夼人。因系唐赛儿至亲,朱秀英又系赛儿起义军成员,永乐十八年,明廷剿村时,幸存者匿居和睦张(亦有匿居陈家庵者),并定居。

唐姓,系蒲城西关唐氏后裔,因赛儿起义唐氏被灭九族,仅有一小孩(名瑛)隐名幸免,随亲戚朱氏来此定居。

村西有朱家夼旧址,今曰瓦子地。

刘相乾、张树桢,清末武庠。

清属蒲台义字乡;民国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46年建党,同年建支部。

 

索家

曾名:鲁佐庄。

位于办事处西北4公里处。

明前立村,名鲁佐庄。明洪武八年,索姓与表兄张焕之(居西皂户)由河北枣强迁来,至四世人丁兴旺,索树、索林、索木、索枝分四支系,渐易呼为索家。另有李、邱、戴、辛、何等姓。

索辉云,邑庠。索怀增、武庠。

清属蒲台义字乡;民国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46年建党,同年建支部。

 

东皂户

曾名:小张家。

位于办事处西北4公里处。

明洪武二年,张通、张纂(居守义张)自河北枣强迁此,名小张家,因和皂户张毗邻,习呼东皂户,渐为村名。张为主姓,另一姓系光绪由北闫迁此,吴姓系高庙吴家迁来,刘姓二族,一为后刘迁此,一为彭家庄迁入。郭姓由韩声杨迁来。

村北有彭家庄遗址。

张子诚,光绪邑庠,执教乡里,孚众望,人称张先生。

清属蒲台义字乡;民国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46年建党,同年建支部。

 

西皂户

曾名:皂户张。

位于办事处西北4公里处。

《张氏族谱》载:明洪武八年,张明(字焕文,号墨峰)由枣强迁入,因土地瘠薄,官家拨给部分皂隶俸银地鼓励垦植,因名皂户张。后因小张家亦称东皂户,遂自名西皂户。刘姓,由大刘家迁入,牛姓由牛家集迁此。

张修成,邑庠,善书法。张虎臣,武庠,颇具文采,善画虎。

清属蒲台义字乡;民国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46年建党,同年建支部。

 

刘公林

曾名:台前张。

位于办事处西北5公里处,宴贺台前。

明前立村,明台前张,因在宴贺台前得名。洪武三年,孙、赵二姓由枣强迁来。又由举门村迁入一名刘公林的举人,因势以其名易村名。李姓,由韩声杨和彭家庄迁入;董姓系光绪间由赵四勿迁入。另有冯、刘、张姓。

村北有宴贺台遗址。

清属蒲台义字乡;民国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46年建党,同年建支部。

 

二香寺

曾名:王家

位于办事处西北3公里处,团包闸口西。

明前坐地村,名王家。明洪武二年王、杨二姓由枣强迁来,仍沿其名。村南有福田大寺,原为许、牛、王庄共有,后王家分出另立庙宇祀香火,名二香寺,习为村名。刘姓系陈家庵迁此。

清属蒲台义字乡;民国属蒲台二区;1945年属蒲台一区;1956年后属博兴小营区、小营乡、小营公社;1982年改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46年建党,同年建支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