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谝闲传41:让无形旅行更划算

 稷下阿蒙 2017-02-27


人们常以旅行比喻人生,旅行也确乎是很多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乐意反复引用曲黎敏女士的语录: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除了表示饮食上注意讲究以外,也可以指不发表过于尖锐的批评,或者少阿谀,或者不勉强发表不正确、不全面的意见;而迈开腿,除了作为最基本的健身方式之一以外,还可以是远足、旅行、探险、发现

常言: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徐霞客、郑和、哥伦布、洪堡德、杨利伟、翟墨……之旅,是行万里路,是有形的;

而现在咱要谝无形的旅行,包括读书,但不限于读书,更多地指向思维过程。读书也是旅行,只是心灵作为眼睛的延伸,来观察大千世界。通过读书,心灵看到的世界,较之眼睛看到的世界,不知要辽阔、深邃、崇高而壮美多少倍。

现代,读书已经不限于读纸质的书,而是迅速转向以输入、吸收网上的各种信息为主。网络成为几乎须臾不可或缺的词典、百科全书、图书馆、博物馆;而且其利用成本之低,古人不会想象到;其威力之巨大,也远逾那几个先辈。

古人云,读好书,如与高尚士交流;古人又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小可云:书和网络,是精神之旅的“驴友”。好书、网络好文,亦如精神导游,令人豁然顿悟各种有形、无形景点的精妙。

正如心脏跳动不已、呼吸不止那样,除非在睡眠中,人们思维的焦点也在分秒不息地从这个概念、这些图景,转向那个事物、那些形象,故有“意识流”之说,也可以看作是无形旅行。

咱谝过,据说康德没离开过寇尼斯堡,但在思维、意识、精神的无形世界中,他比绝大多数人游历得壮阔。

前面有一篇谝闲传,标题叫“效率”。其中提到了思维效率。窃以为,思维的效率可以有所提高。

个人的尝试如此:有时,如与人交谈时、读书时,且精力充沛,思维较活跃,觉得很受启发,似乎有点“灵感”,各种念头如春泉喷涌,甚至有一定的系统性,有一点结构性,那么此时,或因此时忙而稍迟,应当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加以整理。

如果来不及,至少应当记下若干关键词、主要判断、主要事实与数量依据,等等,以备检索、整理、加工、反思。这就像反刍动物的草料。

为此,不妨随时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和笔,或可录入文字的电子产品,即使睡眠时也放在枕边,随时记录,以防时间久后遗忘

小可以此法,暂凑些语无伦次、杂乱无章的博客陋文,包括本文;并无哗众取宠之兴趣,只有一点卑微的奢望,或许能给后来的驴友提个醒:何处旅行更划算,何方多有灰霾,等等。

[附带简述一点素材,就不另作文了——石方开挖术之演变:

昔李冰父子开都江堰,先烧热岩石,再泼上凉水,使之逐层剥离;

后人发明了铁锤、钎,效率高了不少;再往后,使用炸药,更省事了;

盾构技术则更高效、精准;但这不是全部,也不是终结。

社会何尝不如此?你说别人是资本主义,自己是社会主义;

别人说自己是民主,你是专制;其实,一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方面都在变,特别是被网络之类现代生产力和相互交流推着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