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田禾本科杂草识别图谱

 定远寨 2017-02-27

小麦是全世界分布范围最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播种面积约占世界粮食的1/3,也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占当前中国粮食总生产量和消费量的22%左右。


杂草是麦田最具威胁的有害生物之一,严重影响着小麦的高产和稳产据报道,全国麦田草害面积达30%以上,每年可造成小麦近50亿kg的损失。


小麦田杂草主要分为2类,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下面详细介绍麦田禾本科主要杂草识别特点:


一、禾本杂草局部特征简介


1看麦娘 (禾本科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

成株秆稀丛生,柔弱,光滑,基部常膝曲;叶片条形;叶舌薄膜质,顶端呈三角形,比菵草、日本看麦娘都要长;叶鞘通常短于节间;圆锥花序狭圆柱状,小穗密集与穗轴之上,脊上具纤毛,侧脉下部具短毛;花药橙黄色。


2、日本看麦娘 (禾本科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

成株秆丛生,光滑,直立或基部常膝曲;叶片条形;叶鞘松弛;叶舌薄膜质,呈锯齿状;圆锥花序圆柱状,小穗长圆状卵形,脊上有纤毛,芒自外稃基部伸长,花药灰白色。


3、菵草 (禾本科) 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

成株秆丛生,直立;叶片宽条形,叶脉直出平行,平行脉较深;叶鞘无毛,多长于节间;叶舌薄膜质,边缘平缓;种子倒卵圆形,淡黄色,两侧压扁,2列排列在穗轴一侧。



4、雀麦 (禾本科)  Bromus japonicus Thunb.

成株秆丛生,直立或略倾斜;叶片长条形,两面均有白色柔毛;叶鞘闭合,被绒毛;叶舌透明膜质,顶端具裂齿;圆锥花序开展,每节有3-7个分枝,每枝上有1-4个小穗;小穗扁平,颖披针形,具膜质边缘;外稃长椭圆形,先端具齿,齿下生芒。



5、节节麦(禾本科) Aegilops tauschii Coss.

成株秆丛生,斜上或近直立,有时附地;叶片上面微粗糙,边缘具有长睫毛;叶鞘紧抱茎,边缘具纤毛;叶舌膜质;小穗圆柱形,紧贴穗轴的节间,逐节脱落。


6、野燕麦 (禾本科) Avena fatua L.

秆丛生或单生,直立;叶片宽条形,叶缘有倒生锐毛;叶鞘松弛;叶舌膜质,不规则齿裂;圆锥花序塔形,疏生小穗,小穗弯曲下垂;外稃质地坚硬,下部散生粗毛,稃体有长芒。


7、多花黑麦草 (禾本科) Loliun multiflorum Lam

成株茎秆比小麦细,幼苗叶鞘紫红色,后期叶片深绿色,表面蜡质层厚,油亮;叶鞘较疏松,叶舌较小或不明显;穗状花序,小穗单生无柄,狭长形,互生于穗轴上。


8、早熟禾 (禾本科) Poa annua L.

植株丛生,矮小,直立或稍倾斜;叶片带状披针形,叶片较硬(叶面蜡质层较厚),先端呈船形;叶鞘中部以下闭合,无毛;叶舌膜质,圆头;圆锥花序展开,每节分支1-3个。



9、硬草 (禾本科) Sclerochloa kengiana (Ohwi) Tzvel.

成株秆直立或基部卧地;茎基部红褐色;叶片宽条形,扁平或对折;叶鞘平滑有脊,下部闭合,长于节间;叶舌膜质,先端截平或具齿;圆锥花序较密集而紧缩,坚硬而直立,小穗轴节间粗壮。



10、蜡烛草 (禾本科) Phleun paniculatum Huds.

又称鬼蜡烛,秆丛生,直立或斜向上;叶鞘短于节间;叶舌膜质;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小穗倒三角形。



11、大穗看麦娘 (禾本科) Alopecurus myosuroides Huds.

秆丛生,先端急尖,叶缘两侧生有倒向的刺状毛;叶舌三角状,叶片与叶鞘均无毛;圆锥花序圆柱形,花药长约2毫米。



二、不同禾本科杂草区分要点


1、看麦娘(A)与日本看麦娘(B)



2、看麦娘(A)与菵草(B)



3、节节麦(A)与雀麦(B)



4、野燕麦(A)与多花黑麦草(B)



近年小麦田草情复杂,多种难防杂草共同发生,主体危害水平有上升趋势、且优势种出现了变化。不同除草剂具有不同杀草谱,不同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亦不同。


比如炔草酯对早熟禾、雀麦、节节麦效果不明显,目前对节节麦有效的只有甲基二磺隆,如果苗期不能准确识别区分杂草,无法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将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特别是种地大户。正确识别杂草,对有效防除麦田杂草至关重要。


  冬小麦4叶期后,对除草剂有了一定的耐受力,同时,大部分杂草已经出齐,而且草龄比较小,小麦又没有分蘖,叶片不多,是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


  目前,大部分麦田已进行冬前除草。尽管经常强调安全用药,但由于操作不当等因素,部分麦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害。下面就麦田常用的除草剂品种,来说一说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苯磺隆+苄嘧磺隆药害

  产生原因:因麦田主要杂草种群播娘蒿、荠菜产生严重抗性,猪秧秧等恶性杂草迅速上升,加之经销商盲目推荐,该类药剂亩用量无限制增加。又加上,不少农民见草施药,草多地方反复重喷,喷药不匀,再遇降雨或低温高湿情况,小麦就会发生药害。


  药害症状:小麦叶片失绿,不同程度变黄,植株生长受抑制,麦苗出现高矮不齐。小麦根系受损,次生根数量减少或发黑霉烂,重者点片死亡,农民形容为“花秃”。


  预防方法:控制用药量。有效成分亩用量苯磺隆不能超2克,苄嘧磺隆不能超1.5克,两种药剂复配应适当减少用量。


  补救措施:当药害发生后,根据程度轻重,及时喷芸苔素内酯+高纯磷钾源库2~3遍,并结合使用速效肥,干旱田块要浇水,湿度大的田块要划锄松土,增加土壤透风通气,促使小麦植株扎根,恢复正常生长。


  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药害

  产生原因:基本同苯磺隆+苄嘧磺隆。因氯氟吡氧乙酸内吸性好,活性高,田间表现出较好除草效果,田间用量持续增长,相应也加大了产生药害的频率。


  药害症状:小麦叶片失绿发黄,有些叶片纵卷或扭曲不展开,其它症状同苯磺隆+苄嘧磺隆,但又偏重。


  预防方法:控制用药量,苯磺隆亩用有效成分控制在2克以下,氯氟吡氧乙酸在8克以下,如两种药剂复配,一定不超过单剂用量的2/3。


  补救措施:同苯磺隆+苄嘧磺隆。


  氟唑(酮)磺隆药害

  产生原因:因氟唑磺隆对雀麦有极好防效并能很好防除野燕麦,近几年用药量上升较快,但缺少成熟用药技术。用药量大、复配药剂不合理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低温天气和药后遇雨能加重药害发生。


  药害症状:受害麦叶严重失绿,叶片上半部干枯,严重时麦株死亡。


  预防方法:严格控制用药量,70%制剂亩用量不能超4.5克,白天高温在8℃以下或出现霜冻时暂停用药,不能与苯氧羟酸类药剂混用。


  补救措施:如冬前产生药害,应适时浇返青水、追起身肥促麦苗早日恢复正常生长,并结合喷施磷钾源库、芸苔素内酯、复硝酸钠等,连用2~3遍。当麦苗被严重抑制生长时,可适量加赤霉素。

  

  乙氟羧草醚药害

  产生原因:该药剂显效快,价格便宜,在某些麦区仍在应用。该药较难控制用量,用量少时,杂草有受害症状却很易复活,用量大时,小麦易产生药害,尤以在氮肥用量过大旺长的麦苗田及弱麦苗田为盛。


  药害症状:轻时小麦叶片出现很多失绿斑点;中度发生时叶片失绿,水渍状,出现枯死叶;重者点片死亡。


  预防方法:麦田慎用或不用,单剂亩用有效成分不能超过3克,可与其它药剂复配,减少其用量。


  补救措施:加强肥水管理,喷施速效肥,如大片出现死苗,应考虑及早翻种。


  苯氧羧酸类药害

  产生原因:该类药剂因杀草谱宽,死草速度快,价格相对便宜,在麦田得以广泛应用,同时也频频产生药害,其中2,4-滴丁酯在麦田应用时间最早,至今还有一定用量,该药也是对小麦产生药害最重的药剂之一,并且有飘移和药械残留药害。2,4-滴异辛酯因分子结构链长,飘移药害明显轻。用药量大,用药时期不对,喷药不均匀,气候变化异常和低温均能引起和加重该类药害。


  药害症状:该类药害症状大同小异,麦苗不同程度矮化,营养生长滞后,麦叶葱管状,茎秆扭曲、畸形,穗小粒少。


  预防方法:严格控制用量是防止该类药剂的最有效措施。单种制剂亩用量,57%2,4-滴丁酯EC、86%2,4-滴异辛酯EC、56%2甲4氯钠可溶粉均不能超过50毫升(克),如复配应适量减少。小麦4叶前,春季拔节后不能用该药,5℃以下不用,不可与多效唑混用。


  补救措施:根据药害情况,喷施芸苔素内酯、赤霉素、萘乙酸等,综合调节恢复小麦正常生理功能,促使细胞加快分裂,促进扎根生长。


  唑草酮药害

  产生原因:该类药剂近几年上量较快,随之也加重了药害的发生。主要原因有用药量大、复配药剂不合理、制剂剂型不适宜、稀释方法欠科学、喷药不均匀、弥雾机喷药和喷药时再加增效剂等。


  药害症状:轻度药害为小麦叶片出现失绿斑点,稀疏不一,药害加重时斑点连片,叶片枯死。新生叶片无斑点,但植株矮化,田间高矮不齐,严重时点片或大片死亡。


  预防方法:控制用药量,40%制剂亩用量在5克以下,复配时要适量减少。不能与精恶唑禾草灵EC、多效唑混用。要二次稀释,使药剂充分溶解混匀。田间喷药要均匀,不能用弥雾机喷药,喷药时不可再加有机硅等增效剂。


  补救措施:出现药害后及早喷施速效肥、叶面肥,切实加强肥水和栽培措施管理,大片死亡后应考虑及早翻种。


  甲基二磺隆药害

  产生原因:该药剂对麦田多种禾本科草都有效,并对节节麦、早熟禾、多花黑麦草等恶性草有特效。又由于刚过专利期,登记数量和田间用量快速增长,随之产生大量药害。田间用药量大,喷药不匀,用药时期不对,小麦为敏感品种,低温用药,各种弱苗田用药均易产生和加重药害。


  药害症状:小麦叶片或植株失绿黄化,生长发育严重受抑制,田间麦苗高矮不齐,地下烂根或不扎根,严重者点片或大片死亡。


  预防方法:严格控制用药量,3%制剂亩用量不超过35毫升。用药最佳时期是冬前小麦4叶期以后,春季尽量不用药,当麦株超30厘米高,小麦已进入穗分化期,对药剂很敏感,不能用;温度低于3℃时停用;高湿水渍田、病苗田、盐碱地、漏根麦苗田不可以用。


  强筋角质小麦品种,如扬麦158等对该药剂敏感,应先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应用;不能与2,4-滴等长效除草剂混用;稻茬麦积水田要整平土地,加强田间排水。


  补救措施:如发现药害应及早喷施芸苔素内酯,连喷2~3遍。过湿麦田应进行田间划锄,增强土壤透气性,利于促进小麦正常健壮生长;大片死亡麦田应尽早翻种。但冬前正常施药时,小麦苗出现轻度黄化,若春季返青正常生长,不需任何补救措施。


  辛酰溴苯腈药害

  产生原因:该药属触杀型药剂,活性高,易引发小麦烧叶。


  药害症状:典型症状为小麦叶片失绿,产生枯死斑。


  预防方法:控制田间用药量,22.5%制剂亩用量在160毫升以下。二次稀释,喷施均匀能有效减少药害发生;施用时不要再加增效剂;


  补救措施:出现药害后,及早喷施速效肥、叶面肥,切实加强肥水和栽培措施管理。


  炔草酯药害

  产生原因:该药虽对小麦比较安全,但超量使用和复配不合理仍会产生药害。


  药害症状:小麦叶片尤其心叶发黄,麦苗矮化,生长慢。


  预防方法:不能超量应用,15%制剂亩用量控制在40克以下;不能与苯氧羧酸类药剂混用。


  补救措施:当发生药害后,及早喷施磷钾源库+芸苔素内酯等进行调节,并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磺酰磺隆药害

  产生原因:该药活性高,用量少,尤以对禾本科杂草表现出很好防效。但如果控制不好用量,很易对下茬玉米造成药害。


  药害症状: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受严重抑制,叶片变黄并表现为矮化瘦小。


  预防与补救:有效成分亩用量不能超2克,在小麦、玉米连作区,尚未有成熟应用技术,最好暂缓推广。


  其它药害

  磺酰脲类对下茬阔叶作物药害:最典型的是苯磺隆对下茬花生药害。在小麦、花生连作区,当连年种植小麦,亩用苯磺隆有效成分超2克,且用药时期晚和套种花生田,很易产生药害。表现为花生叶片黄化,植株生长受严重抑制,尤以沙土地更为明显。预防措施为减少苯磺隆用量,注意后茬敏感作物间隔期,并与花生等敏感阔叶作物错茬种植。


  异丙隆药害:异丙隆具用药期宽,禾、阔双除且成本偏低等优点,在江苏一带应用较为广泛。但遇异常变化气候,暖尾冷头或低于5℃时或高湿田用药很易对小麦产生药害。预防措施为掌握好田间用药量,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避开低温期用药。


  田间用错药情况: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后果是毁灭性的。一定要注意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