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笔浅说(一)

 鸿墨轩3dec 2017-02-27

运笔浅说(一)

 

写字到画的尽处最容易飘浮,毛病在于到了尽处就松软了,墨到而笔未到。米芾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就是说直画到了尽处,笔要向上缩;横画到了尽处,笔要向左收,这样就能笔笔。送到,不会飘浮了。但是下笔时还要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到尽处又收缩回来,就成一笔三折了。不过这个只说到笔画的起止,尚未说透笔画中间的停留。

运笔浅说(一)

 

隋朝以前的字,笔画中间都很饱满,没有薄弱的地方,唐朝以后,渐渐就失去这种妙处。到了宋代,只见两端有劲,画的中截就薄弱了。所以行笔要步步停顿,做到行处皆留,也就是笔笔涩进,不直滑过去,中截自然会和首尾一样雄健的(这个多指横画)。不过涩进停顿不能露出痕迹来,每一顿都有一折,外形也曲曲折折,象用抖笔写的一样,那就不好了。

运笔浅说(一)

 

中截雄健,也是从用全身力量来的,不出力也不会雄健,所以中截更要注意,仍要一样用力多.不然只于起止处出力,中间反而放松,就不好了。还要补充说明的,三折的方法,有摇曳两种,曳是在纸上来往收缩,摇是在空中来往收缩。就是写横画先使笔从右向左,一着纸就向右行多写直画,先使笔向上行,一着纸就向下行,收和缩也是一样,到了尽处,就离纸而从空中收回、缩回。作点则更多是从空中摇笔多。一般用笔熟了,都是这样用摇笔的。

运笔浅说(一)

 

行笔善用逆势涩进,则笔和纸就发生摩擦而瑟瑟作响,象蚕食叶声,笔画自然沈雄古劲。古人论书有“拙多于巧,宁拙勿巧"的说法,用巧的一见就觉得好,用拙的要慢慢才看得出来。所以刘熙载说;学写字其初是从不好写到好,再则从好写到不好,这个不好是好到极点了,其道理就在这里。使笔用顺势,点画容易秀媚,一般人都觉得好看,但再三看看就毛病百出了。

运笔浅说(一)

 

包氏《艺舟双楫>>上说:用逆势涩进法多画的边缘,仿佛象有毛,就是不那么光滑,这样就会拙、会劲。写字使人一见就觉得好,再看就觉其没有功夫,还是多看就觉得好的,才不会失败。况写字不能涩进,寸以上字没有蚕食叶声,则字的进步必慢,努力十年,恐也变化不大。笔在纸上飘浮过去,和纸不发生摩擦,飘浮十年,会有什么变化呢?

运笔浅说(一)

 

字没有不下功夫而能写好的,但下一世苦功,而字写不好的,我也见过不少了。《孙过庭书谱》上说:“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

运笔浅说(一)

 

"写字第一要多看碑帖,第二要勤学习,第三方法要对,写一世字而未写好,大多数是方法的问题,——·执笔、运笔的问题

运笔浅说(一)

 

也就是胡乱谈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