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扒 | 传说中的美国小学教室

 carrot胡萝卜 2017-02-28

美国小学的教室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级和华丽。

 

甚至,它还有点让人眼花缭乱。

 


如果你觉得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能集中注意力,那么让孩子来回答你:不,我喜欢我的教室,因为它像家一样




美国小学教室的确像是孩子和老师们的“家”,它看上去或许有些凌乱,但乱中有序:到处是孩子的作品、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触手可及、某个角落铺着供孩子们席地而坐的地毯,老师的办公室也就在教室一角,以便老师随时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




每个教室风格特色大有千秋,老师和孩子想怎么装饰就怎么装饰。教室里有很多东西是老师买的,也有很多是孩子们一起做的。每个老师都很爱花心思,把自己和“孩子”的小家弄得充满个性。

尊重个性,创意十足

先来看美国小学教室的门。试想一下,孩子看到这样的门,难道会不想进去吗?赶紧推开知识的大门,总感觉会有惊喜!



学校里四处的墙上都有可爱的绘画装饰,有的是学校请人画的,有的是学生自己画的,美国孩子喜欢画自己的州标志和设计自己的名字。



就连学校图书馆的天花板,老师也取下来拿给孩子们画画。难怪美国孩子对自己的学校归属感非常强,只要你愿意,教室的任何角落都是你发光发热的舞台


教室虽小,五脏俱全

美国小学教室是按分区域来布置的,这种习惯从幼儿园就开始有,每个区域都把相应的所需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指导放在一起。


包括学生课桌区,大部分教室主要有教学活动开展区、数学区、电脑区、阅读区和展览区,还有老师的办公区。 




教室左手边靠墙的区域:洗手池、储藏柜、自然科学宠物区、自然科学学习区,最里面的墙角还有一个室内单独的洗手间。


  


这是老师的办公角落,有点杂乱。





图中阅读区被安排在黑板的前面,老师教课区域(美国小学教师没有讲台)的后面,相对比较安静。





>>>>阅读区


所有的图书分类在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有按照作家的姓名来做的分类,也有按照题材来做的分类。




图书是“硬件”,靠垫是“软件”。温暖的靠垫远比冰冷的板凳打动人,它更尊重孩子,也让孩子们爱上读书。



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些小小身子蹭在上面的痕迹,它让教室更像家一样。并且,还是一个充满爱的家。


>>>>自然科学区


小鱼,乌龟,寄居蟹,是比较常见的教室宠物。一旁配备有电脑,还放着和自然科学相关的光碟。




墙上文化

走进美国的任意一所小学,你都能会看到走廊的墙上、教室的墙上贴满或挂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东西。



有的贴着学习的知识内容,有的贴着大家喜欢的图画和海报,还有的四处摆放着老师和孩子们的欢乐合影,老师的办公角还摆放了许多自己和家人的照片。

 


>>>>学科指导


读书可以是放任自由的事情,但“读书指导”可以让一个孩子更有效率地读书,让知识为我所用。




在阅读前,一个好的读者会问自己:

 

1) 我觉得这本书(从题目看)会是关于什么的呢?

 

2) 我是不是能猜得出来下面会发生什么?

 

3) 关于这个话题或者故事,我事先都知道了些什么?

 

在读书的过程中:

 

1)我读到的这些是不是合情合理的?

 

2)那些词语的意思我都明白吗?

 

3)我的脑子是不是能勾画得出来书里讲的东西?

 

在读完书后:

 

1)我做的那些预测对不对呢?

 

2)我有没有学到那些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3)我能够复述这个故事吗?我能够概括书里信息的大意吗?

 

如果一个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总能进行上面的思考,他在汲取知识、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能形成怀疑和批判精神。

 

自然科学区除了提供给孩子们学习物料之外,照例还有生动的学习方法。



“我能用科学的方法去描述在一次实验中的任何东西,我可以和他人进行交流。”图中还引用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科学方法的步骤。

  

>>>>集体的好帮手

 

上面这幅照片的最下面是一车大大的“苹果”,每个苹果上依次贴着不同的班级成员分工。 




这些工作有帮助到了同学、老师、集体,甚至小动物。有意思的是,下面并没有贴着诸如“好学生”的字样,而贴的是“好苹果”,生动形象。最上面写着“A Harvest of Helpers”——“帮手的丰收!”

 

>>>>我们有礼貌

 

这张纸上用不同颜色的字写着各类日常礼貌用语,这是离门最近的信息,贴的高度大致和他们的身高相近,抬眼便可以看到。

 


>>>>我们尊重

 


希望孩子们尊重什么呢?


1)The property of others 他人的财物


2)People' ideas 他人的想法


3)Differences 差异 


4)Rules 规则


5)The enrionment 环境

 

也许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够很好地理解“respect”(尊重)这个词语,所以下面加了一句解释:表明你的尊重,就是表明你“Care”(在乎)。

 

那么“我要管”什么呢?紧接着旁边贴出了“I-Care-Rules”——“我在乎规则”



1)我们要听对方说话。

 

2)手是用来帮助的,不是用来伤害的。

 

3)我们要用“我在乎……”这样的语言。

 

4)我们要在乎双方的感受。

 

5)我们要对我们说的和做的负责任。

 

这5句简简单单的话,既郑重,又是符合孩子们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形式上也体现了尊重。

 

>>>>做一个好学生

 

这里对“学生”的定义,或者说,孩子们对学生身份的定义,只限于在学校、在课堂,那么“热爱人民”这样的条款就远不如“控制自己想去骚扰同学的念头”这样的实际。

 


1)Controls undercurrent.

 

潜在的倾向。图中示意教会孩子什么是要控制的“潜在倾向”:比如上课的时候交头接耳,比如去骚扰前面的同学。在这里,好学生的第一条就是自控力。

 

2)Participates

 

参与。图中示意告诉孩子们参与是指你的脑子要跟着运转,其次,要积极发表自己思考后的结果。

 

3)Uses self-talk

 

自言自语。好学生,要在写作业或听讲时学会自言自语。实质上,就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也许,怎样成为一个好学生还有更多的方面,但这三条提炼的背后,无不体现美国教育理念的渗透。

 

>>>>“正儿八经的”规则——课堂和下课



这幅图明确地给出了教室的规则:

 

1)认真听讲。

 

2)听从指导。

 

3)安静工作。在他人工作时不要去打扰。

 

4)尊重他人。语言和行为要与人为善。

 

5)尊重学校和个人的财产。

 

6)安全地工作和玩耍。

 

“课堂规则”当然也是我们熟悉的,但他们还有明文规定的课间休息的规则。

 


相比课堂规则的正规陈述,课间活动的规则却是向孩子们提出3个问题:


1)是不是每一个人都玩得开心?

 

2)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玩?

 

3)问题是否和平地解决了呢?

 

最有效的规则并不是来自外部大人世界的强加,而是来自孩子自己的经历、感受、和回想(reflections)。所以有时候,抛出一个问题比给出现成的结论更好。

 

>>>>“Bully Free Zone”——关于“欺负”

 

这幅教室贴图醒目地提示大家:我们的教室,不准发生欺负的行为!



当然,有这个警告的标示肯定是不够的。这是防止在教室里发生欺负行为的规则:

 


1)我们不能欺负其他学生。

 

2)我们要帮助被欺负的学生,可以报告,或找大人帮忙。

 

3)我们要格外努力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加到活动中来。

  

下面这张更加详细的贴出了被欺负后的反应总结。之所以贴出这个,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和认识到身边的同学是否被欺负了。



有些孩子性格比较懦弱,不敢违抗欺负者的要求,属于第一种“Cold”。而有些孩子性格暴躁,被欺负后就要反击,咱们有些父母教导的“他打你,你要打回来”就在这里表现出来。属于第二种“Hot”。

 

在第三种“Cool”冷静型中,有几点“Cool thoughts”非常值得思考:

 

1)他们欺负我,我就不再继续搭理他们,放松,呼吸,忽略这些人。

 

2)他们欺负我的行为是不是危险的?如果不是,我为何不“酷”一点?

 

3)如果是危险的,我需要马上离开,去立刻获得帮助。

 

这些图示给了孩子实用的指导,教导他们用正确的心态和行为去面对被欺负的行为。

 

教室是孩子们每天生活的地方,把好的习惯和实用的指导、用他们易于接受的形式、放在他们每天目光所及之处,何乐而不为?相对于我们中国小学一周一次班会、老师苦口婆心长篇大论、或翻开学生手册学习,教室墙面是多好的可利用资源。

 

这只是小半面墙,日久却可能成就一个孩子一生的为人处世之道。

安全与健康

美国小学的安全、卫生标准很高。学校里每天都有专门的清洁人员(三到五个)在固定时间来打扫教室,清扫、拖地、消毒、修缮的工作每天都能看见,而且保持卫生是小学生的入学必修课。教室虽东西多,但从来杂而不脏乱。


走廊里贴有告示教孩子们怎么上楼梯:靠右边,走,不要跑,不要制造噪音。





美国教室的“标准”,是师生一起创造一个属于孩子的教室,一个让孩子和老师能够愉快共处的学习环境。即使教室里没有人在上课,你走进去就会感受到各种童趣,能够看到孩子们每天在学习的哪些知识、做什么样的活动、有怎么样的成长。

 

相对于美国杂而不乱的教室,中国小学的教室更像流水线标准产品: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整整齐齐的桌椅、干干净净的墙面、一板一眼的黑板报、端坐在前的讲台、一尘不染的黑板、严肃的标语,即便有各种学生作品,也是贴得端端正正、一丝不苟。

 



两种教室风格,折射出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们要教育孩子、训导孩子、就必须强调秩序、强调统一,所以我们的教室整齐划一、单调乏味,孩子们自然在听到放学铃声时欢呼雀跃。


美国强调兴趣与快乐,强调尊重个性,所以他们的教室就温暖、舒适、丰富,让孩子们流连忘返,有强烈的归属感。

 

51Talk美国小学,真正的美国小学课堂,尊重孩子个性,生动课堂环境,让孩子从此爱上学习。


51Talk美国小学 (American Academy) 

51Talk美国小学针对5-12岁学生推出的能力英语新课程,将适合中国孩子的美式课堂带入中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家上美国小学”,成为未来国际精英。

  • 1000+本科及以上学历北美外教1对1

  • 同步美国小学教学体系

  • 独家引进原版课程

  • 贴心中文助教辅导

  • 在线个性化高效学习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