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少阴肾经 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首穴涌泉,末穴俞府,左右各27穴。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经脉活跃时间:17-19点,酉时,日入。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前后二阴,纳气,其华在发。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涌泉:涌,外涌而出;泉,泉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全身最下部的俞穴,也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井穴,属木。 位置: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第2、3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滋阴熄风、醒脑开窍。神经衰弱、失眠、多眠症、更年期障碍、精力减退、倦怠、癔病癫痫;膀胱炎、小便不利、大便难、遗尿、尿潴留;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头痛、头晕眼花、过敏性鼻炎、咽喉痛、耳聋耳鸣。 保健:急救穴之一。轻轻点按涌泉穴能通过经络传递作用,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帮你扩张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毒素排出、降低血液粘稠度。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散热生气,有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等。 备注:可灸。 ●然谷:然,燃;谷,两山所夹空隙。该穴名意指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肾经涌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性温热,至本穴后水液大量气化水湿,经水如同被燃烧蒸发一般,故名。荥穴,属火。 位置: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公孙后1寸。 主治:益气固肾、清热利湿。咽喉肿痛、咳血、扁桃体炎、咽喉炎;月经不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阳痿、阴挺、阴痒、遗精、膀胱炎;糖尿病、破伤风、足跗肿痛、消渴。 保健:然谷穴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更好消化的一个穴。推拿然谷,可以让人很快产生饥饿感,同时还能治疗过度饮食后的不适,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太溪:太,大;溪,溪流。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输穴,原穴,属土。 位置: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滋阴益肾、壮阳强腰。头痛目眩;耳聋耳鸣;气喘、支气管炎、咳嗽、肺气肿;慢性喉炎、口腔炎、牙痛、咽喉肿痛;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乳腺炎;前列腺炎、肥大、遗精、阳痿、小便频数、增强性功能;肾脏病、膀胱炎;关节炎、风湿痛、腰肌劳损、腰脊痛、下肢厥冷瘫痪、内踝肿痛、手脚冰凉、手脚无力;失眠、健忘;祛斑祛痘、眼袋浮肿、黑眼圈。 保健:人体第一大补穴。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是肾经的大补穴,还是全身的大补穴。足三里穴是强身大穴,足三里偏重于补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 治小儿惊痫麻痹的特效穴,小儿病多有先天肾气不足之象,本穴可调补肾气。 经常足跟痛是肾虚。应多揉太溪穴,顺着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里不动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则痛。把淤血冲散,自然就不痛。揉太溪穴就是帮助冲散淤血。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大钟:大,巨大;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洪亮。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络穴。 位置: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主治:益肾平喘,调理二便。神经衰弱、精神病、痴呆、癔病;尿潴留、便秘、淋病;哮喘、口腔炎、食道狭窄、咽痛、咳血;足跟痛、疟疾。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水泉:水,水液;泉,水潭。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本穴物质为大钟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聚集后如同水潭,故名。郄穴。 位置: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主治:清热益肾,通经活络。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阴挺、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小便不利、膀胱痉挛;目视昏花,急性足跟痛。 保健:治疗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是刚上完厕所,两分钟又想上,每次就撒一点。这是典型的肾气不足,医院通常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按摩水泉能使尿液通畅,一通畅体内的毒就能排出去,其功效就在于专门消水肿。 郄穴都治急性病。肾经急性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痛等。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照海:照,照射;海,大水。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八脉交会穴。 位置:足内侧,内踝尖下方一寸凹陷处。 主治:滋阴清热,调经止痛。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目赤肿痛;神经衰弱、癔病、癫痫、失眠、惊恐不宁;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阴挺、阴痒、尿道炎、小便频数;便秘、疝气;脚气、下肢痿痹、肾炎。 保健:说话多的人容易嗓子疼,甚至引起咽炎。喝水配合按摩能缓解嗓子疼。 备注:艾条温灸5-10分钟。 ●复溜:复,再;溜,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输来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热而蒸升,气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经穴,属金。 位置: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补肾益阴,温阳利水。腹胀肠鸣、痢疾、泄泻、便秘;耳鸣耳聋、青盲、暴盲、近视眼;痔疮出血、尿路感染、尿道炎、肾炎、睾丸炎、遗精;脑炎、脊髓炎、腹膜炎;功用性子宫出血;糖尿病、软腭麻木、腰部肌肉损害;脚气、腿肿;更年期综合征、精力衰退;盗汗。 保健:每次按摩3分钟,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交信:交,交流、交换;信,信息。交信名意指肾经经气由此交于三队交穴。本穴物质为复溜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因其吸热扬散而质轻,因此从本穴外走脾经气血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位置: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主治:益肾调经,调理二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闭经、崩漏、阴痒,阴挺;腹痛、腹泻、大便难、小便不利、尿路感染、水肿;肾炎、睾丸炎、睾丸肿痛、疝气、膝股腘内侧痛。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筑宾:筑,通祝,为庆祝之意;宾,宾客。该穴名意指足三阴经气血混和重组后的凉湿水气由此交于肾经。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足三阴经气血在三阴交穴混和后既无热燥之性亦无寒冷之性),性同肺金之气,由此传入肾经后为肾经所喜庆,本穴受此气血如待宾客,故名。阴维脉郄穴。 位置:小腿内侧,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主治:益肾宁心、理气止痛、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癫痫、精神分裂症;呕吐、小儿脐疝;腹痛;腓肠肌痉挛、小腿内侧痛;痛经;睾丸炎;胃炎、肾炎、盆腔炎、膀胱炎。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阴谷:阴,阴性水湿;谷,肉之大会,两山所夹空隙。阴谷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常本穴物质为筑宾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聚集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性寒冷,故名。合穴,属水。 位置: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 主治:益肾调经、理气止痛。小便不利、尿路感染、尿潴留、阳痿、遗精、阴囊湿痒;崩漏、带下、阴痒;疝气、膝痛;胃肠炎;癫痫。 保健:阴谷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可以利尿通膀胱,治疗不育,男子的阳痿早泄,阴囊湿疹;女士的阴道瘙痒,指压该穴,对于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横骨:横,指穴内物质为横向移动的风气;骨,指穴内物质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该穴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本穴物质为阴谷穴横行传至的冷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胀散并横向传于穴外,外传的风气中富含水湿,故名。冲脉、足少阴之会。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理气健脾、清热调经。小便不利、遗尿、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睾丸肿痛、睾丸炎;附件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疝气。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大赫:大,大也、盛;赫,红如火烧十分显燿。名意指体内冲脉的高温高湿之气由本穴而出肾经。本穴物质为体内冲脉外出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因此高温而如火烧一般显燿,因其高腰而气强劲盛大,故名。冲脉、足少阴会穴。 位置:人体脐下4寸,旁开0.5寸。 主治:增强性器官活力、提高性功能、遗精、阳痿早泄;膀胱炎、尿道炎、阴部痛、子宫脱垂、带下、月经不调、盆腔炎、痛经;泄泻、痢疾。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气穴:本穴物质为大赫穴传来的高温高压水气,至本穴后,快速强劲的高温高压水气势弱缓行并扩散为温热之性的气态物,故而。冲脉、足少阴之会。 位置:腹正中线脐下3寸;旁开0.5寸处。 主治:补益肾气、调理下焦。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尿路感染;阳痿;腰部疼痛、腰脊痛;肠炎。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四满:四,四面八方;满,充斥、充满。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充斥穴内各个空间。本穴物质为气穴传来的热性水气,水气上行至此后热散冷凝化为雾状水滴并充满穴周,故名。冲脉足少阴之会。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遗精、前列腺炎;膀胱炎、遗尿、小腹痛、便秘、疝气、水肿;两胁疼痛。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中注:中,与外相对,指里部;注,注入。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四满穴传来水津湿气,至本穴后则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故名。冲脉、足少阴之会。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月经不调、附件炎、卵巢炎、输卵管炎;腰腹疼痛、腰脊痛;便秘、泄泻、小便淋沥;睾丸炎;肠炎;结膜炎。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肓俞:肓,心下膈膜,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该穴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名。冲脉、足少阳之会。 位置:腹中部,脐中旁开0.5寸。 主治:通便止泻、理气止痛。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便秘、痢疾;膀胱炎、尿道炎、疝气、小便淋沥;月经不调;腰脊痛。 保健:腰腹赘肉由气血运行不畅、新陈代谢缓慢引起脂肪堆积于腰腹而形成的。采用指压肓俞等腹部穴位,可加快胃肠蠕动,帮助排气、散热、排便,加速新陈代谢,消除脂肪;运动可紧实腰腹线条,达到平腹及美化腰腹线条的目的。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商曲:商,漏刻;曲,隐秘。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本穴物质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特经上行,如从漏刻中传出不易被人觉察,故名。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消积止痛、健脾和胃。腹胀腹痛、腹中积聚、胃痉挛、胃火、胃下垂、胃炎、消化不良、肠炎、便秘、食欲不振、泄泻。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石关:石,肾所主的水;关,关卡。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商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肾经上行,故名。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胃炎、消化道溃疡、肠炎、腹痛、呕吐、便秘、产后腹痛、不孕。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阴都: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 消化不良、胃痛、胃炎、胃溃疡;腹胀肠鸣、呕吐、泄泻、便秘;月经不调、不孕。 ●腹通谷:腹,指本穴位于腹部;通,通道、通孔。谷,两山间的凹陷处。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降为经水后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阴都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健脾和胃,宽胸安神。心痛心悸;腹胀腹痛、呕吐、暴喑、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幽门:幽,深长、隐秘或阴暗的通道。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本穴物质为腹通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性寒湿滞重,至本穴后,在外部传入之热的作用下只有极少部分水湿循经上行,肾经冲脉气血从此由寒湿之性转而变温热之性,故名。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降逆和胃、利咽。胃炎、胃痉挛、胃下垂、幽门狭窄;腹痛、腹胀、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胸胁背相引痛、肋间神经痛。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步廊:步,步行;廊,走廊。该穴名意指肾经上传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幽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风气吹刮地部的脾土微粒滚动向上,如人在走廊中行走一般,故名。 位置: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宽胸利气、降逆。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胸胁支满、胸痛、乳痈;肋间神经痛、胃炎;惊悸、怔忡;鼻塞。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神封:神,与鬼相对,指穴内的物质为天部之气;封,封堵。该穴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至此的经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步廊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势弱缓行并散热冷缩,大部分冷缩之气不能循经上行,如被封堵一般,故名。 位置: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膻中旁开2寸。 主治:通乳消痈、降逆平喘。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食、乳痈、肋间神经痛;贲门痉挛、心动过速、肋软骨炎。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灵墟:灵,神灵,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墟,土丘或故城遗址,指穴内物质空虚荒无。本穴物质为神封穴传来的极少水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蒸升于上,穴内气血如同废墟一般,故名。 位置: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宽胸利气。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胸满、胸胁胀痛、呕吐;乳痈、乳腺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神藏:神,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藏,收藏,指气血物质由穴外汇入穴内。本穴为肾经之穴,所处为肾经的北方寒湿之地,由于肾经部经脉无物传至本穴,经穴之外天部的冷缩水气因之汇入穴内,本穴如同神气的收藏之地,故名。 位置:人体的胸部,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收敛神气,安神定志、宽胸利气。咳嗽气喘、胸膜炎;呕吐、咳逆、胸痛;心绞痛;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彧中:彧,茂盛的样子;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名意指肾经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化为充盛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神藏穴上传的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而化为充盛于穴内的阳气,肾经气血在此重又恢复其茂盛之状,故名。 位置: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利气平喘。咳嗽气喘、呕吐、胸痛、不嗜食;胸膜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俞府:俞,输;府,体内脏腑。该穴名意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本穴是肾经体内经脉与体表经脉在人体上部的交会点,或中穴传来的湿热水气在本穴散热冷凝归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肾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是体内脏腑,故名。 位置: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止咳平喘、和胃降逆。咳嗽气喘、呕吐、胸痛、不嗜食;胸膜炎、支气管炎、哮喘、呼吸困难。 保健:脚心发凉,必是气血循环不畅造成的,用力点按俞府穴,几分钟后就会觉得脚心发热。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