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书法》(19)

 白鹭吟 2017-02-28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书法》(连载19)

倪文东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8年9月出版


米芾刷字沉着痛快

 

1. 米芾的书法风格及作品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召为书画博士,官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或“米襄阳”。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米芾精于书画,其山水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其子米友仁,能承家学,自谓“戏墨”,史称“米家云山”。米芾尤以书法著称,苏黄之后独领风骚,为宋四大家之一。《宋史》称:“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米芾行为颠狂,拜石为师,投江求帖,对书画艺术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如痴如醉,如颠如狂,所以在书画艺术上亦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米芾家藏古帖甚富,尤以晋帖为多,又偏爱之,故自名其居为“宝晋斋”。米芾的临摹功夫在书画史上堪称一绝,以至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这说明米芾在继承传统书画上下过苦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据考证,许多晋唐名帖都出自米芾之手,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令人叹绝。如此高超的临摹功夫,来之于米芾对先贤书画作品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从而奠定了其深厚的书画功底,为后来的突发创造奠定了基础。

米芾亦出自苏门,居黄庭坚之后,但其书风却与苏黄不同,他取苏黄之长,却又自出新意,越唐取晋,尤得力于王献之。米芾极尚魏晋,取其平淡古雅,自然天成。谈及书法,米芾曾说,苏轼画字,黄庭坚描字,自己则刷字。一个“刷”字,道出了其书艺特点。米芾运笔如飞,快而能收;结体飘逸,不重法度,特具气势。宋人行书以势取胜,多用虚锋,飞白多而墨趣浓,米芾最突出。他取苏轼的翻笔作书,取黄庭坚之纵势,天真自然,独具韵味。他曾在《论书帖》中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各各不同。”这正是其书法实践的真实写照。

米芾精于临摹,勤于临池,是书法史上多产的书法家之一。传世的作品有《苕溪诗》,《蜀素帖》(台北故宫藏),《虹县诗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多景楼诗》(上海博物馆藏),《论草书帖》(台北故宫藏),《淡墨秋山诗帖》(北京故宫藏),《砂步二帖》(北京故宫藏),《张季明帖》(现流失日本),《晋纸帖》(台北故宫藏)等。尤以小字行书《蜀素帖》和大字行书《虹县诗帖》为突出代表。《蜀素帖》又名《拟古诗帖》,因书写在蜀中四川所产的有乌丝栏的绢素上,故名《蜀素帖》。此帖为米氏的经意之作,多用渴笔,笔法清健端庄,运笔潇洒自如,落笔处绝无垂珠滴露,结字欹侧,以险取胜。《虹县诗帖》为米芾晚年之大字力作,下笔明快利落,雄健遒劲,浑然一体,妙趣天成。此行书大字,刚劲强健,具奔腾之势,多有飞白,筋雄骨毅,变化无穷。结体自由,倾侧中含稳重,端庄中寓婀那,为米芾“刷”字的代表作品。

米芾像 

2.  心领神会

米芾小时候跟村里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多少长进,反被私塾先生指着脑袋责斥道:“笨小子,你不如回家放牛去吧!”无奈之下,米芾只好停学回家。

但米芾很不甘心,因为他太喜欢书法了。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赶考路过的秀才。米芾听说这个秀才字写得很好,就跑去求教。秀才见米芾十分诚恳好学,便答应了他的要求。秀才看了米芾以前写的字,眉头皱了皱,说道:“想跟我学字可以,但必须用我的纸才行。”米芾感到十分不解,但为了跟秀才学书法,也就爽快地答应了。秀才又说:“我的纸要五两纹银一张。”一听此言,米芾吓得目瞪口呆,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啊?这不是成心难为我吗?想到这儿,他犹豫起来。“不买我的纸,学书法就算了吧!”一听秀才说算了,米芾急了,忙说:“别急,我拿钱去。”米芾家并不怎么富裕,哪有钱买这么贵的纸呢?但为了让孩子学字,母亲只好把自己的首饰当了五两纹银,让米芾拿去买纸。

米芾用五两纹银从秀才手里买了一张纸,但左看右看,下不了笔。仔细再看,觉得这只不过是一张平常的纸罢了,但就是不敢下笔写,因为这张纸来之不易。不敢在纸上写,又要练字,米芾就不自觉地用笔在空中画。他认真地琢磨字帖上的字,把每个字的笔法、结构都牢牢记在心里。秀才从外边进来,见米芾一上午一个字都没写,只坐在那里,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就问道:“怎么不写呢?”米芾喃喃地说:“纸太贵了,写坏了多可惜。”秀才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你琢磨了大半天,写一个字让我看看!”在老师的再三要求下,米芾才写了一个“永”字。写完后,连米芾自己都感到奇怪了,因为他写的“永”字,既和字帖上的很像,又好像不一样,端正、秀丽、大方。秀才乐了,米芾更是十分高兴。

秀才问米芾:“你说,为什么现在能写得这么好?”米芾回答道:“过去虽然练字,但都没有用心写,草草了事。这次因为纸太贵,不敢轻易下笔,先把字在心里琢磨透了,再下笔,就写好了。”“对!”秀才摸着米芾的头说:“学字不只是用笔,更重要的是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只有心领神会,才能心到笔到,把字写好。”

几天过去了,秀才要进京赶考,米芾依依不舍地送别老师。临别时,秀才送给米芾一个小包,说道:“不枉师生一场,我送你一样东西。但你一定要在我走后再打开。”米芾目送老师远去,直到看不见老师的背影才转身回家。回到家后,他打开小包一看,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原来这包里正是他买纸的五两纹银。米芾后来一直把这个小包放在案头,时刻铭记着这位用心良苦教他学习书法的秀才。

米芾《苕溪诗卷》(局部)


3.    以假乱真

米芾家里收藏了很多古代法帖,这给他学习书法带来了很大方便。他利用所有空闲时间临摹古人的书法真迹,临帖本领越来越高。曾有人认为善于临摹的书法家,自古以来,米芾首屈一指。

相传,米芾临写的一本王献之的法帖,后来辗转传到沈括手中。沈括也是一个书画迷,他得到这本法帖后,以为是王献之的真迹,便如获至宝,珍藏了起来。有一次,米芾和沈括、林希、章惇、张洵等人在镇江甘露寺净名斋聚会时,大家都拿出自己珍藏的书画来赏玩。这时沈括拿出了米芾临摹的王献之的法帖,大家惊喜不已,都以为真是王献之的书法真迹。不想米芾却说:“这是我临写的,你们都上当了。”沈括生气地说:“我已经收藏很久了,怎么会是你临的呢?”米芾笑着说:“哪个作者能不认识自己写的作品?不信的话,我可以再给你临写一遍,一字不差,一笔不差。”说得沈括沉默不语,他知道米芾的临摹水平是惊人的。

米芾《蜀素帖》(局部)

4. 恍然大悟

米芾学习书法有超人的本领,他一生酷爱临摹前人优秀的书法作品,经常向别人借晋唐以来名家的书法真迹,专心临摹。临写完了,把原本和临本一起送给原主看。结果,原主往往把临本误当真迹收回。时人都认为米芾临摹古人书法已达到了维妙维肖、以假乱真的程度。但他的朋友钱穆父和别人的看法不一样,钱穆父对米芾说:“人们都夸奖你临摹古人书法真迹很逼真,我却不愿赞同。我认为如果你写的字太像古人,没有一笔是你自己的,这样练下去,你只会永远拜倒在古人脚下,不会有更大的成就。希望你今后下笔时,多注意自己的个性,不要处处承袭古人。”听了钱穆父的话,米芾恍然大悟。从此他反复思索,刻苦练习,追求神似,探索自己的书法道路,逐渐脱离了古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

米芾《珊湖帖页》


5.    米芾论书

米芾由于书法有名而被封为“书学博士”,经常和别人一起谈论书法。他评价历代书法家及其作品时,往往能抓住要点,使人心悦诚服。宋高宗赵构在位时,非常喜好书法。他为了大力提倡书法,不但成立了皇家书院,还设立了书法官职,征召天下精通书法的人入宫,专门从事书法活动,米芾就是其中之一。高宗经常问米芾一些书法方面的问题。

有一次,当宋高宗问到当朝的几位书法家时,米芾评价说:“蔡京的字还可以,但没有完全掌握笔法;蔡襄用笔过于紧,写得字放不开;沈辽写的字太呆板,像算盘珠子一样;黄庭坚的字全是描出来的;苏东坡的字又像是画出来的。”米芾的意见虽然过于偏激,却很有道理,因为他善于分析,抓住了各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当宋高宗问到米芾怎样看待他自己的书法时,米芾则爽快地答道:“臣的字全是用笔刷出来的!”高宗听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连声说:“妙!妙!妙!”

米芾《方圆庵记》(局部)


6.    嗜帖如命

米芾身兼数癖,石癖、洁癖、画癖,最突出的要算书法癖了。米芾一见前代书法家的妙品,便欣喜若狂,爱不释手,非想办法弄到手不可。有时为了得到一本法帖竟费尽心思,使出绝招,不达目的不罢休。

相传米芾在真州时,有一次在船上拜访蔡攸。蔡攸知道米芾喜爱书法,便将自己珍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拿出来让他观赏。米芾一见,眉飞色舞,立刻请求蔡攸把此帖送给他。蔡攸不肯,米芾又要用别的画来交换,蔡攸还是舍不得。这时,只见米芾把法帖迅速卷好向怀里一塞,就往船边走去,并告诉蔡攸;“我一生收藏了那么多法帖,还没见过这么好的。你要是不给,我就跳江去死!”蔡攸真以为米芾要跳江,吓得连忙去拉米芾,说道:“莫跳莫跳,我给你就是了。”见蔡攸答应了,米芾连忙回头称谢。

米芾《淡墨秋山诗帖页》


7.    悬腕作字

书法用腕有枕腕、提腕、悬腕等,其中悬腕是最理想的用腕方法。悬腕作字,手腕运转自如,妙趣横生,会收到笔到力到的效果。但悬腕时,毫无依靠,因此要熟练掌握是不容易的,必须经过苦练才行。

米芾写字很重视悬腕。陈伯修父子曾向米芾请教笔法,米芾说:“写字一定要悬腕,如果手腕提不起来,搁在纸上,就会使笔端只有指力,而没有臂力了。” 陈伯修又问:“写小字可以悬腕吗?”米芾笑着让书僮拿出文房四宝,然后悬腕用小楷写了《进黼扆赞表》,笔画端正严谨,字小得象苍蝇头,但位置格局,完全和大字一样。陈伯修父子看了十分佩服,不住地点头叹赏。于是又向米芾请教怎样才能练好悬腕。米芾回答说:“没有别的,从现在起,每当写字时,每个字都悬腕,久而久之,自然就练成了。”

米芾《长至帖页》


8.知识点:米芾——侧锋取险的典范

米芾是继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之后的行书大家之一,其行书取法二王,更得力于王献之,笔锋外拓,多用侧锋,其险处更险,枯处更枯,善用飞白,笔势跳宕,节奏鲜明,把苏轼、黄庭坚所开创的“行书写意”的时代书风推向了高潮,成为古代行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

米芾的书法以行草著称,除了取苏黄之长外,上溯晋唐,以晋人风韵为根基,又参以六朝书法,收笔出钩,尤得力于六朝碑版,厚重沉着。对米芾的书法历代有较高的评价,苏东坡评其“超逸入神”。又云:“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康熙评曰:“豪迈自喜,纵横在手,肥瘦巧拙,变动不拘,出神入化,莫可端倪。”王文治诗云:“天姿凌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米芾确是一位集古出新的行草大家,其行书纵横跌宕,潇洒俊美,以侧险取胜,只重气势韵味,不计工拙得失,飘然欲仙,放浪形骸之外,发挥了晋人那种无拘无束、潇洒自然的风度,让人耳目一新。

 

弘扬国学文化,传承中国书法!

欢迎浏览,欢迎宣传,欢迎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