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 | 汉代铜灯:美观、节能、环保!

 木头1018 2017-02-28


西汉·雁鱼铜灯 长34.5,高53厘米

山西朔县照什八庄一号墓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来源于:雷云贵《西汉雁鱼灯》


电灯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照明器具。通过父母、祖父母辈的讲述和各类影视作品的“科普”,我们也知道,在没有电的时代,人们是用蜡烛和油灯照明的。


实际上,这两种照明用的物质也有自己的小小学名:用油做燃料的古代灯具称为“灯盏”,用蜡做燃料的古代灯具称为“烛台”。所以,古代的灯具,可以分为灯盏和烛台两大类。



古装电视剧中的灯


然而,这一造福人类的发明——灯具,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呢?现在已经很难考定。从出土的春秋战国灯具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灯具已经非常完美。所以,在这之前,灯具应该走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历程。


在战国时期,“灯” 字写为“镫” 。《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 华镫错些”的句子。专用字的出现,说明当时灯具已是人们的常用器具。



战国人形铜灯(河南博物院藏)


西汉时期,灯具的制作水平又上一个台阶。


这件精美的雁鱼灯通体采用铜铸, 作鸿雁回首伫立状。大雁额顶有涂了红彩的冠,眼睛圆瞪,脖颈修长,体态丰满。大雁的嘴大张着,衔住一条鱼。短胖的鱼身刚好做成灯罩,体现了古人设计的巧思。



绘制得十分细致的鸟毛


它的尾翘状,双足并立,掌有蹼。在它身子的两侧,工匠们还细心地铸出了羽翼,并绘制出细腻的翎毛,使得整座铜灯更为生动形象。


“美观”说完了,那么“节能”、“环保”二词从何说起呢?让我们把雁鱼铜灯的肚子剖开看一看:它由雁首颈( 连鱼)、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套合而成。雁颈和雁身以子母口相接。鱼身及雁体均为中空,而且是相通的。




雁鱼灯线描图

图来源雷云贵《西汉雁鱼灯》


灯盘上能够放灯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煞费苦心,设计出空心大雁呢?


原来,雁鱼铜灯采用的燃料是灯油,点燃后会产生黑烟。烟中带有的烟炱(音“台”)不但会产生异味,时间长了还会熏黑房屋以及屋中的物品。为了减少烟尘的污染,在点灯之前,人们先在大雁的腹中灌上水,点灯后,灯油燃烧产生的烟尘通过鱼和雁颈,就能到达雁腹的水中,不再污染空气了。




更加精妙的是,它的灯盏承接在突起于大雁后背正中的圆形座基上,下有可以转动的灯盘,通过拨动灯罩上的柄,可以任意调节光照的亮度、宽度和角度。如果想要大放光明,就把两片灯罩拨到重合;如果只想留两条竹简那么宽的亮光,方便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污……】,也可以来回调节,直到灯光条件满意为止。



南京博物院藏鎏金铜牛灯,也是这种设计


这种汉代的环保节能灯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釭(音“刚”)灯”。“釭”是金属管子的意思,用在这种灯上,是不是非常贴切呢?



著名釭灯之一——长信宫灯,宫女的手臂起到了空心金属管的作用


唐宋时期,文人们常常喜欢用“釭”作为灯的美称,如“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柳永《斗百花》)等等。在这些文人的心目中,釭灯与夜晚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这夜晚的滋味是男女相逢的甜蜜,还是孤枕难眠的苦涩。


而今天介绍的这盏汉代雁鱼铜灯,则寓意着美好。


《仪礼· 士昏礼》中说:“昏礼(现在写作“婚礼”),下达纳采,用雁”。表明古人将大雁视作祥瑞,用作结婚时的礼物。雁衔鱼的艺术形象,也被认为是战争胜利的预言和吉祥的征兆。



新石器时代·鹳鱼石斧图陶缸(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有学者认为它是为部落战斗胜利制作的纪念品


既然是祥瑞征兆,那么肯定越多越好。迄今为止,国内已经出土了三盏形制大同小异的西汉雁鱼铜灯。除藏于山西博物院的这一盏外,还有两盏分别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陕历博藏品出土于神木县店塔村西汉墓,山博藏品出土于襄汾县吴兴庄汉墓。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雁鱼铜灯


总而言之,雁鱼铜灯,不仅设计精巧别致,节能环保,还反映了人们对吉祥和胜利的追求,寄托了西汉人的美好愿望。不知今夜灯下,你是否也会看着这篇推送,想象起西汉时期,雁鱼铜灯置于某座宫殿当中的景象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