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之卫青墓事件

 木头1018 2017-02-28

2月13日,网友“逍遥是个捅刀手”发布一篇有关卫青墓遭到庙会破坏的长微博,并附上了照片和视频,卫青墓的保护问题网友们已经连续呼吁很多年了。小编根据一些资料整理出了卫青墓的庙会事件、垃圾事件、着火事件、文保碑事件等,同样作为茂陵陪葬墓的金日磾墓已经纳入了茂陵博物进行保护,而卫青墓又该何去何从呢?

网友微博截图


2月14日,网友“姜小白lumi”也发了一篇长微博,汇报自己与茂陵博物馆副馆长就卫青墓现状问题沟通情况。


网友微博截图


2月19日又有网友说谒陵时碰到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清理卫青墓,划入博物馆保护也是有希望的!


▲网友微博截图


西汉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

谁人不知晓他的大名,

看到这样的场景,小编震惊极了,

昔日的大将军墓怎么没有任何保护吗?


《汉武大帝》中卫青影视形象


卫青墓的遭遇


>>>>

之庙会事件

卫青墓被庙会破坏的状况远比我们想象要更严重,引发了各种问题,如垃圾事件和着火事件。


这个名为“石陵冢庙会”或者“栓娃会”的民间求子庙会一年两次,每年阴历正月十七和六月初一举行。以前在汉武帝茂陵封土上举行,后来茂陵因着火被国家文物局点名批评,封土堆被圈起来保护,庙会于是迁移到了卫青墓。


国家文物局通知


从一些资料中见到2011年正月有一则“茂陵古庙会,植被遭了秧”的新闻,数千名群众爬上卫青墓封土顶端烧香以及攀折墓上柏树枝。但是原新闻已经无法找到。


2011年新闻图片


从2012年起,每年都会因为庙会破坏而网友自发组织清理垃圾、与博物馆交涉、呼吁保护。到2015年3月有热心网友提出了卫青墓围墙或者铁丝网的保护方案,并绘制了效果图、做了详细的工程预算。


2014年4月,华商报报道卫青墓垃圾遍地一事,随后各大媒体相继转发。媒体称是清明祭拜留下的垃圾,也有不少网友说是庙会的遗留。咸阳市相关部门立即要求旅游系统行业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5月1日即有报道卫青墓垃圾已经清理完毕。

华商报报道


2016年2月,卫青墓封土着火,过火面积超过整个封土堆三分之二。茂陵博物馆工作人员将过火封土临时圈起禁止攀爬。


封土过火情况


封土被圈起


>>>>

之文保碑事件

2014年7月,有网友微博发图,卫青墓文保碑断裂倒地。


近处断倒在地的是卫青墓在1961年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文保碑,

远处是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立的碑。


>>>>

之茂陵博物馆围墙事件

上个世纪修建茂陵博物馆时,围墙破坏了卫青墓西侧的封土。


茂陵博物馆围墙从卫青墓西侧穿过


围墙和封土截断面


昔日大将军,今日遭冷落

史料记载,茂陵周围有50多座陪葬墓,现在还能看到封土堆并确认墓主身份有12座,其中就有西汉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墓,托孤大臣金日磾墓。


茂陵及陪葬墓分布


在华商报报道卫青墓垃圾遍地的2014年,茂陵博物馆副馆长魏乾涛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卫青墓及周边卫生环境差的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卫青墓划到博物馆景区内,但这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协调。

国家文物局批文


然而卫青墓直到现在也并没有被纳入茂陵博物馆景区,而原本与博物馆一墙之隔的金日磾墓园随着博物馆和金氏宗亲合作的“全面保护金日磾墓园工程”的开展被围进博物馆而且修葺一新。茂陵博物馆东侧的围墙被打通,开辟了一条通道,直通金日磾墓,金日磾墓真正成为了茂陵博物馆的一部分,并且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金氏祭祖。


金氏始祖


金氏祭祖大会


卫氏族人闻悉金家人合力抢救保护金日磾墓这一事件后,也始主动跟馆方接触,探讨“全面保护卫青墓”的事宜,但目前并未见成效。


卫青祠


如何保护

虽然卫青墓、霍去病墓都是武帝茂陵陪葬墓,但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将卫青墓作为了茂陵的一部分,而霍去病墓却作为了一个独立的单位而修建了茂陵博物馆。卫青墓在国保中是茂陵的陪葬墓,所以在一开始就没和霍去病墓(茂陵博物馆)在一起。霍去病墓在博物馆内,需购买门票才能参观,而卫青墓基本处于原始状态。


茂陵和卫青墓的编号相同


因为这个历史原因,现在再想把卫青墓纳入茂陵博物馆需要征用或租用四周耕地。耕地需要转为建设用地,需要陕西国土资源厅审批。金日磾墓租用了22亩农耕地,然后砌筑仿古围墙。但卫青墓比金日磾墓大的多,所需土地也更多。


位于茂陵博物馆内外的两座墓


回到茂陵博物馆副馆长魏乾涛所说这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同时,“全面保护金日磾墓园工程”,是茂陵博物馆与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合作开展的一次成功尝试,卫青墓的保护同样也能借鉴。


修葺一新的金日磾墓


卫青墓保护的特殊之处,也在于文物本体安全和民俗活动之间的协调。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民俗活动的主体是村民、客体是卫青墓,但是民俗活动本身无法确保卫青墓的安全,而一旦客体丧失,民俗活动本身也就失去了依托。所以,解决之道需要文物保护者、民俗的组织举办者达成默契,既确保卫青墓文物本体安全,又能使民俗活动延续下去,探求既符合当地民众利益、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线文博会密切关注卫青墓的保护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