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太阴脾经

 anlinggh 2017-02-28
 
 

足太阴脾经

 

    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起于足大趾,循行于脚内侧,经过内踝(内脚眼),并沿着大腿及小腿的内侧直上,进入腹腔,与脾相联系,在体外,经脉上行至胸部,直达喉咙及舌根,在体内,经脉则从脾分出,上至心经。首穴隐白,末穴大包,左右各21穴。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经穴位主治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经脉活跃时间:9-11点,已时,隅中。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段时间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隐白隐,隐秘、隐藏;白,肺之色,气。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井穴,属木;十三鬼穴之鬼垒。

    位置: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行气止痛、健脾回阳。月经过多、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便血、尿血;癫狂、多梦;惊风;食欲不振、腹满、暴泄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

    保健:月经过多或崩漏可用艾条灸隐白穴,一般15分钟可见效。该穴位还可治慢性崩漏,每天灸1次,每次3分钟,掐按10-20次。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大都:大,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都,都市,物质的集散之所。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物质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生发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都市之物质聚散也,故名。荥穴,属火。

    位置: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健脾利湿、和胃宁神。腹胀、呕吐、泄泻、便秘胃痛、手足逆冷、热病无汗腰痛身重骨痛

    保健:脾经堵塞,钙无法吸收可以通过每天按摩脾经大都穴、商丘穴两穴各三分钟。一般情况三天后腿抽筋即可消失。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太白太,大白,肺之色,气。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输穴,原穴,属土。

    位置: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健脾化湿、理气和胃。胃痛、胃痉挛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肠炎痔疮、痢疾;体重节痛、腰痛不可俯仰、身重骨酸、下肢麻痹或疼痛;脚气;瘦大腿

    保健: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具有双向调节功能,按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还可调节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由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冲脉的高温地部经水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与天部的气态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湿风气,故名。络穴,冲脉足太阴之会。

    位置: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健脾益胃、通调冲脉胃痛、呕吐、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下腹部痉挛肠鸣腹痛腹胀、泄泻、痢疾、急慢性肠炎头晕胸痛胁痛精神分裂症心烦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痛经胎盘滞留脚气、足踝痛、足趾麻痛。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商丘:商,古指漏刻,计时之气丘,废墟。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该穴物质为公孙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其性湿热且循脾经上行,而该穴的气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细小,因此风气的执行是快速通过本穴,强劲的风气吹走了该穴中的脾土微粒,地部脾土如废墟一般,故名。经穴,属金。

    位置: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脚面翘起,脚面连接小腿的筋内侧第一个凹陷处)

    主治:健脾化湿通调肠胃。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便秘肠炎、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痔疮、便血足踝痛、脚气黄疸、小儿惊厥、百日咳、水肿。

    保健:商丘穴是一个能预防和治疗痔疮的穴位,和肾经的复溜穴结合使用,效果会更明显。治疗因身体能量大量消耗导致的乳腺疾病,经常按压商丘穴能有效保养乳腺,提高受孕机会。

    商丘穴正好对应租地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就消除了。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交,交会。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肝管人体的气机,疏泻的功能,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肾称它为先天之本,藏于先天的经气,主人体的生长发育,骨骼强壮等等功能,先天后天都有了,身体的气机也有了,所以肝脾肾三者放在一起,关系很大故名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健脾化湿疏肝益肾脾胃虚弱、肠鸣腹胀大便溏泄、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肾炎、尿路感染、尿潴留、尿失禁、乳糜尿、疝气;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带下、阴道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子宫下垂、难产、阴挺、经闭、不孕遗精、阳萎、阴茎痛 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失眠、更年期综合症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脚气、糖尿病、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紧致脸部肌肉、去斑去皱祛痘保养子宫和卵巢、改善性冷淡;

    保健:妇科三阴交,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可增强男子性功能。
    孕初期女性,一定不要刺激三阴交穴,更别和合谷一起刺激有流产的危险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漏谷漏,漏落谷,五谷、细小之物。该穴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 进行了交换,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故名。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健脾合胃、利水除湿腹胀腹鸣、消化不良小便不利、遗精、偏坠丹毒、腿膝厥冷、下肢痿痹、足踝肿痛脚气;厥气上头癫。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地机地,脾土机,机巧、巧妙。该穴名意指本穴的脾土微粒随地部经水运化到人体各部,运化过程十分巧妙。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雨降地部后地部的脾土微粒亦随雨水的流行而运化人体各部,脾土物质的运行十分巧妙,故名。郄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健脾渗湿调经止带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遗精、精液缺乏;腰痛、腰痛胃痉挛、腹胀腹痛、泄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肿乳腺炎、下肢痿痹。

    保健:治疗痛经的有效经验穴,痛经病人此处常有压痛和自发痛。可以配合归来穴调经,可温暖子宫,散寒止痛。闭经或经量少可以加灸关元、肾俞穴。

    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郄穴是经气所深聚的地方,治急症效果好,阴经郄穴善治血证,阳经郄穴善治急性疼痛。脾属土,地机故名思意,是大地的机关,所以地机穴气血通畅,脾的功能将逐渐恢复正常。

    注:艾条灸5-10分钟。

    阴陵泉阴,水陵,土丘泉,水泉穴。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合穴,属水。

    位置: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穴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健脾渗湿、益肾固精、通利三焦。腹胀腹泻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水肿黄疸;小便不利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部痛痛经阴道炎、遗精膝胫酸痛、腰腿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血海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海,大。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

    位置: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生理不顺、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便溏腹泻、体倦无力、腹痛;膝盖疼痛、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贫血、风疹、瘾疹、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雀斑;更年期障碍瘦腿、补血养肝、滋润皮肤、脱发、疮疡

    保健:血海穴和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海穴属于脾经,是治疗血症的要穴,统治凡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效。

    备注:艾条灸10-20分钟

    箕门箕,土箕,担物之器门,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脾土物质在本穴运行转化。本穴物质为血海穴水湿云气胀散而来的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变为强劲之势并吹带脾土物质随其而行,穴内的脾土物质如被土箕担运而出,故名。

    位置:大腿内侧,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上6寸。

    主治:健脾渗湿通利下焦。小便不利、遗尿、癃闭小便难而白阴囊湿痒前列腺炎腹股沟肿痛、下肢麻痹瘫痪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足部肿痛。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冲门冲,冲射、冲突门,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脾经下部诸穴传来的经气由本穴上冲腹部。本穴物质为脾经腿膝下部经气汇聚而成,在本穴的运行为受热后的上冲之状,故名。足太阴、厥阴之会

    位置:腹股沟外侧,前正中线旁开3.5寸,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主治:健脾化湿理气解痉腹痛、疝气带下、小便淋沥产后血崩、白带异常气喘小儿抽筋。

    备注:艾条灸10-20分钟

    府舍府,脏腑舍,来源。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来源于体内脏腑。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阴维脉相通,体内的阴维脉的水液外传本穴,本穴的气血物质部分是来源于脏腑,故名。足太阳、足厥阴、阴维之会。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处。

    主治:润脾之燥、生发脾气、顺其通便、缓急止痛腹胀、腹痛、肠炎、吐泻;腹股沟痛、腹股沟淋巴结炎、疝气、月经不调、痞块。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腹结腹,腹部,脾结,集结。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本穴物质为府舍穴传来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足太阴,阴维之交会穴。

    位置:下腹部,大横穴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

    主治:理气调肠、去湿健脾。腹痛、胀、泄泻、便秘、痢疾肠出血;绕脐痛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痉挛胃酸过多或减少胃痛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大横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风。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足太阴、阴维之会。

    位置:腹中部,神阙穴旁开4寸

    主治:调理肠胃、温中散寒腹痛泄泻便秘、痢疾、胃肠炎、胆道蛔虫症肠道蛔虫症肠麻痹小腹寒痛四肢不可举动

    备注:艾条灸5-10分钟。

    腹哀腹,腹部,脾土哀,悲哀。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本穴物质为大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之于地部,脾土受湿而无生气之力,因而悲哀,哀其子金气不生,故名。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主治:健脾消食、通降腑气。消化不良、腹痛、便秘、泄泻、胃肠炎、细菌性痢疾。

    保健:按摩本穴能抑制胃酸分泌,并能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食窦食,胃之所受五谷,脾土窦,孔穴、地宫。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而回归脾脏,故名。

    位置:胸外侧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主治:健脾和胃理气调肠。消化不良、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或减少、细菌性痢疾腹痛、腹胀水肿、胸胁胀痛、便秘咳嗽、少乳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天溪天,天部;溪,路径。该穴名意指食窦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行至本穴的过程中不断吸热,循脾经上走胸之上部,故名。

    位置: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理气止咳、宽胸通乳。胸痛咳嗽气喘痰多乳汁少乳痈;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保健:按压此穴能令乳腺发达,胸部更丰盈是丰胸按摩最重要的穴位。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胸乡乡,乡村,边远之处。指脾经之气由此输散脾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天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水湿会含量较少,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水湿之气进一步胀散并流散于脾经之外,如去到远离脾经的乡村之地,故名

    位置:胸外侧部,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宽胸理气、疏泄三焦。咳嗽气逆、胸胁支满、胸肋胀痛、肋间神经痛痛引胸背、卧不得转侧;乳汁少、乳、支气管炎。

    备注:艾条灸5-15分钟

    周荣:周,遍布、环绕之意荣,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的茂盛状态。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水湿大量蒸发化为天部之气。本穴虽属脾经穴位,但脾经气血因胸乡穴的流散而无物传至本穴。本穴物质的来源是本穴上部区域散流至此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的作用,地部水湿大量气化上行天部,气化之气如遍地开花之状,脾土也还其原本的燥热之性,故名。

    位置:胸外侧部,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理气化痰、宣肺平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胸膜炎、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饮食不下。
    备注:艾条灸5-20分钟

    大包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故名

    位置: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腋窝下6寸乳头平行处

    主治:宣肺理气宽胸益脾气喘、哮喘、支气管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提高记忆力、缓解疲劳。

    保健:大包穴为强心要穴,刺激大包穴能迅速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血液供应,甚至可以用作急救穴位。

    每天坚持按摩大包穴位,具有丰胸美容的效果。

    备注:艾条灸10-2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