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0期 风市穴 中渎穴 膝阳关穴 阳陵泉穴

 雨浓1kuef08khv 2019-05-13

【取穴位置】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解剖位置】

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

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功能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穴位配伍】

配风池、大杼、大椎、命门、关元、腰阳关、十七椎治中心型类风湿。

【穴位治法】

直刺1~1.5寸;可灸。

中渎穴(zhōnɡ dú xue)

取穴方法:

中渎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当风市穴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穴位解析:

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渎,水流冲涮而成的小沟渠。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本穴物质为风市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经水循胆经向下流躺时形成小沟渠之状,故名。

中渎穴意义: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走膝阳关穴。

功能作用:疏导水湿。

主治疾病:

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人体穴位配伍〗配环跳穴、风市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治中风后遗症、下肢瘫痪及小儿麻痹症。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生理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膝阳关穴(xī yánɡ ɡuān xue)

别名:寒府穴,关阳穴,关陵穴,阳陵穴

取穴方法:

膝阳关穴位于人体的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穴位解析:

1)膝阳关。膝,指本穴所在为膝部。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本穴物质为中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向膝之下部飞落而下,飞落而下的经水飞溅出大量的水湿之气并充盛于穴周内外,致使膝以下胆经各穴生发的阳气上行至此时受到格阻,胆经下部经脉的阳气至此后不得上行,故名。关阳名意与膝阳关同。

2)寒府。寒,寒冷也。府,府宅也。寒府名意指胆经营下行经水在此生发出大量冷湿水气。理同膝阳关名解。

3)关陵。关,关卡也。陵,土堆也,此指脾土物质。关陵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被关卡于膝关穴节下部。本穴物质为下行的经水及经水散发的大量寒湿水气,而随胆经下部经脉上扬的脾土尘埃至此后则因与此寒湿水气相遇而不能上行,故名关陵。

4)阳陵。阳,阳气也。陵,陵墓也。阳陵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如同进入陵墓被埋藏一般,故名阳陵。理同寒府名解。

膝阳关穴意义: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飞落的经水及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走阳陵泉穴。

功能作用:清热降温。

主治疾病:

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人体穴位配伍〗配环跳穴、承筋穴治胫痹不仁;配血海穴、膝关穴、犊鼻穴、丰隆穴、曲池穴、合谷穴治膝关穴节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膝部盒大腿外侧。

灸法:艾柱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治法〗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阳陵泉穴(yánɡ línɡ quán xue)

别名:筋会穴,阳陵穴

取穴方法:

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穴位解析:

(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

(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

(3)胆经合。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

(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附注:为合穴,属土,筋会。

阳陵泉穴意义: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主治疾病:

半身不遂,麻木,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足少陽膽經本经脉腧穴有:

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