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生作:什么是“群文写作”?

 左手作文法 2021-01-28

陆生作:我是怎么教“群文写作”的——由一片叶子引发的“风暴”(吴瑛老师记录)此链接,可作本文参考。

陆生作,《少年作家》杂志执行主编,《历史揭秘》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

什么是“群文写作”?

文/陆生作

一、定义

什么是群文写作?我是认真来谈这个问题的。先从已经被广为认可且颇受赞誉的群文阅读说起。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在2016年10月25日发文《蒋军晶:“群文阅读”到底长什么样》,文中蒋军晶老师如此定义“群文阅读”——“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我照葫芦画瓢,为“群文写作”下定义:在一定的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一人或多人进行多文本创作的写作教学。

二、关键词解析

在文中,蒋军晶老师为“议题”二字做了一个解析群文阅读课里,让孩子读的几篇文章,肯定不是随随便便放在一起的。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肯定是有“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议题”。这个“议题”可以是人文主题,也可以是作者、体裁、写作风格、表达方式、阅读策略……非常丰富,非常多元。因此,这个“依据”称之为“议题”,而不是“主题”。我们不难发现,“议题”的丰富、多元,且与“主题”有别——这一点尤其重要、可贵。

我照猫画虎,解析“群文写作”的“议题”二字:它可以是一个具象的物品,比如,叶子、猫、鱼、虫,等等;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爱、误会、勤劳、后悔,等等;甚至是写作上的一种技法,比如,拟人、比喻、象征、睹物思人,等等。它非常多元,非常丰富。它是把“群文”链接起来的一条红线,“群文”是这条线上的珠子——红线串珠,但不一定都串在珠子的中心。

三、课例

(一)群文阅读课例

1.陈易志老师《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绘本)

2.蒋军晶老师。一篇科普文《关于宇宙大爆炸》和六篇神话《诸神创世》《淤能棋吕岛》《盘古开天地》《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马兹达》《巨人伊密尔》。

3.赖玉莲老师。示范课:《关于快乐》《你很快就会长高》《艾玛画画》《但愿我只是蝴蝶》《橘色奇迹》和《欣赏就是快乐》

4.汤晓龙老师读《懒猫市长》《遗嘱与狗》《狗鼻子》《变色龙》。

5.林娟娟老师。读《两份账单》《前倨后恭》《变色龙》

6.如果我去上群文阅读课。读《西游记》《方块块》《谁嗯嗯在我头上》《爷爷一定有办法》等故事,总结出故事创作的模式,糖葫芦模式。

(二)群文写作课例

1.我由“群文阅读”反推“群文写作”——上面六个课例中,各位老师所用到的文章都是围绕某个议题的。若以此议题为题展开写作,如《关于快乐》,围绕这个议题进行写作,写出《你很快就会长高》《艾玛画画》《但愿我只是蝴蝶》《橘色奇迹》和《欣赏就是快乐》等作品,这就是群文写作。

2.议题“石头汤”。如果我有三个学生,分别是伊索、马西娅·布朗、琼·穆特。我给他们出了个题目:石头汤,请他们写作。他们交出了不同的作品:伊索寓言《石头汤》,一个穷人的故事;马西娅·布朗的《石头汤》,三个和尚的故事;琼·穆特的《石头汤》,三个士兵的故事。同是“石头汤”,但故事不一样。这就是群文写作。

3.上面两个例子,都是不同的人写同一个议题,写出不同的作品。群文写作,也可以是同一个人,同一个议题,写出不同的作品。比如,议题“叶子”,我分别写了《提心吊胆》《整形医生》《青虫大王的阳光房》《绿萝的脚》等作品。这就是群文写作。

4.以“糖葫芦模式”创作故事。比如,《女娲补天》,去东山——南山——西山——北山——中山,分别取到相对应颜色的石头,然后炼出五色石,补天。《小蚂蚁送信记》,小蚂蚁躲过大脚——绕过水坑——斗胜大青虫——翻过沙堆,终于送信成功。《我是一枚硬币》,从银行——小A手中——商店——大明手中——掉进下水道,等待着被人发现再流通。这就是群文写作。

由群文阅读指向群文写作,或由群文写作指向群文阅读,都是互通的、互动的。在某个层面上,阅读即写作,写作即阅读,都关乎思考、思想。

四、“群文写作”源于多种可能性

我在写作教学中,遇见过不少这样的学生:构思的时候,他设计了主人公的很多遭遇,然后选择几处写下来,写着写着,他又提出——老师,我有一个新想法,于是故事再次变化。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在他的笔下,有许多不同的命运,每一种命运都是可以写成故事的,如果进行组合,那可能性就跟多了。如下图,假设A和B是人物的两种不同命运,那他所历经的事情,越往下,选择组合就越多。

再比如下图,由议题辐射开去。虽然是同一个议题,但因作者的主观判断,或角度不同,所得出的观点自然可以不同。比如,同一个辣椒,有人很辣,有人微辣,有人没感觉。即在某些时候,事实与观点大大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再比如,同一个议题,由不同的体裁去表现。

再比如下图,由起点到终点,有好几种路径吧?如果有个题目《从起点到终点的风景》,那么每一条路径都可以写出一篇作文。而且,就是同一条路径,也可以写出多篇作文。

再比如,写作是有读者的。读者不同,内容自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有幼儿文学、少年文学、成人文学、网络文学,等等。如果小学生要写一封信给爸爸,又要写一封信给老师,还要写一封信给好朋友,这三封信的内容可能一样吗?应该是不一样的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对象不同,写不同的内容。就像介绍自己,开学了在讲台上讲,警察局里跟警察讲,暑假去兼职跟老板讲,都是介绍自己,内容能一样吗?场景不同,内容不同。

五、“群文写作”与“同题写作”的异同

同题写作,会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群文写作”恰要避开这一点。尽管在某个层面上两者可以等同起来,但“群文写作”更偏于多元。

且,“同题写作”的“题”是命题、主题、话题,而“群文写作”是“议题”(在在某个层面上“话题”相似),它的范围远大于“同题”,因为它还可以是碎片化、不完整的。比如,大地上站着一个巨人,请证明它的“巨”。

答案1.巨人高500米。

答案2.白云飘在巨人的腰间。

答案3.他的腿像一根大烟囱。

答案4.他的脚趾,像连绵起伏的大山。

答案5.他倒下来可以填满整条长江。

答案6……

本文草草,个人意见,虽不成熟,但坚信之。如名师徐如松所说:一个人同时写多篇文章,我联想到杂技演员双手抛三四个球一样,有惊无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