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广西创新战略实施作者: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 钟振清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涉及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主体,包括人才、资金、制度、氛围等要素,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现象。其对一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支撑。 据科技部《2015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显示,广西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42.09%,在全国排第25位。广西全区的科技基础薄弱、创新主体能力不足、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仍然在全国排位靠后。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创新是实现广西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让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深入实施自治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迫切需要提高全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广西创新战略全面实施,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一、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1+8”文件,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从宏观层面来看,广西目前存在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无法全面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变化。这就需要深化改革,释放活力,激发动力,全面提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能力和水平,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已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和8个配套文件,对我区创新驱动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既抓总目标,又抓具体任务,切中了广西科技创新的核心要害。我们要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1+8”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有效提高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推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根本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二、深化制度供给,加快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建立高效统一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科技成果等评估、监督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科研项目、成果、人才评价机制市场化、社会化,健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责任编辑:赵伟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