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胆寒的温胆汤(三)

 山东中医竹林 2017-02-28

治胆寒的温胆汤(三)

2017-02-28 刘志龙 经方家园

治胆寒的温胆汤

刘志龙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关于胆寒症

其实中医的胆病是以情志症状为主的疾病,而现代医学的胆道疾病是属于消化系统的疾病。中医的胆热、胆寒、胆虚等并非是现代医学的胆道疾病,那中医的胆病到底是什么呢?前面已经讲了胆主决断及胆可调畅气机,因此,胆病症状特征应该是以情志症状为主,相当于现代临床上所见的情志疾病或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部分,而《灵枢经?卷之四·四时气第十九》则云:“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利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由此可见,胆病除了情志表现以外,也表现在胃肠道症状上。

胆寒症的说法最早来源于《千金方》温胆汤,但在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也有详细记载和细致的描写。由于古代有“胆虚则生寒”,“胆实则生热”的说法,所以胆寒症的病名在《巢氏病源》中称胆气虚,宋《圣济总录》称胆虚,明《普济方》称胆寒,其实都是指胆寒症。胆寒症的来源有二:一为大病之后,脾胃虚乏,胆气虚寒,枢机不利,二为因惊恐致胆伤气陷,升发无力。两者的发病具有脾胃虚寒的基础,这也是胆阳不足的基础病机。从胆主决断的生理角度来讲,中医的胆病在病机核心上仍然是以情志不遂为主要内容的,《灵枢经》云“邪在胆,逆在胃”说明了胆的病机与胃的密切关系,就内伤病机来讲,形成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如原方所述的“大病、久病”之后的胆气虚寒证,有着诸多的病机演变。同时也说明,胆寒证的来源是建立在某些病机基础之上,大病久病的古代社会基础,多是脾胃的虚寒表现,因而阳气虚伤不得温运就构成了胆寒的病理基础,这种病理也是胆胃同病的依据,中医的阳气不足,气机不利势必有水湿,阳虚湿郁共同构成了胆气不利的基础病机,胆寒的核心病机终究是以胆经阳气不足为特点的胆寒症。

因此,胆寒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胆经阳气不足的症状:如惊恐不安,多为持续性,这是胆病情志表现的特点,心烦不安,多思多恐,失眠健忘,病人以此类症状为主诉,同时兼有胸胁满闷或胀,口苦。如《灵枢经?卷之四·四时气第十九》所云“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巢氏病源》描述为“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二是脾胃为虚寒湿滞证的症状,如畏寒肢冷,脘腹痞满,大便不调,以稀溏为多,食欲不振,恶心,倦怠疲乏,舌苔黏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