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峙岳与兵团水利建设

 邓超越梦想 2017-02-28

1961年4月10日下午6时,石河子垦区夹河子水库溃坝,消息报到兵团司令部后,陶峙岳司令员和张仲瀚政委随即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商定,由陶峙岳赴实地察看,张仲瀚负责空中巡察。

4月11日黎明时分,陶峙岳一行赶到160公里外的夹河子水库,八师和水工团库区领导陪同察看灾情。水库坝高6米多,溃口宽达170多米,溃坝后10个小时便将4200万立方米的水全部泄空。救助工作展开后,陶峙岳指示,要尽一切努力组织搜救,救助生者,打捞死者,安抚死难者家属,把溃坝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不久,陶峙岳便乘车沿水库下游玛纳斯河故道巡察。他们一行人先到一四七团,该团的290 包棉花被溃水冲散,不知去向,一座种子库也被冲塌。陶峙岳指示,抓紧排水,晾晒种子。接着,车向西行,经炮台农场、沙门子农场、小拐农场,行程200 余公里。在小拐农场附近,遇到一位牧羊的当地老乡。陶峙岳下车,问他可曾看到大水流过。老乡说道:“这里前些年水大,今年水不大了。”随后,陶峙岳他们继续向西,越过小拐农场近10 公里,见一出坑洼地,聚满浑水,坑洼四周却无水痕。小拐是玛纳斯河的尾巴,溃水至此是尽头。他们在小拐农场场部逗留片刻后,就返回了石河子。

4 月12 日早,陶峙岳直赴夹河子水库。他召开干部会议,了解搜救进展,把此次溃坝中的死难者、幸存者、失踪者名字,一一记下。对溃坝的原因,他刨根问底。对水库抢修、生产恢复,他作出详细指示。会后,陶峙岳慰问遇难者家属,逢人便打听灾情,跑遍库区。

经查,溃坝的主要原因是透水坝基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渗处理,加之管理不善,酿成灾祸。陶峙岳亲自组织筹备死难者追悼会。因人多,追悼会定在石河子军垦俱乐部召开。兵团干部部负责起草挽联,挽幛挂在会场周围。干部部一位秘书起草完挽联,送干部部审阅,部领导不满意,转呈陶峙岳。陶峙岳阅过,摇摇头说:

“放下吧。”当晚,陶峙岳伏案灯下,细读细思,选改部分挽联,重补撰50 幅挽联。第二天,请干部部领导审定,陶峙岳亲笔书写追悼会会标和全部挽联。警卫员王彦林一人裁纸,几人贴挽幛。陶峙岳把裁好的方块大纸,摆成菱形,提一支粗大毛笔,悬臂,屏息凝神,挥写不止。众人又忙了一个通宵。

在翌日举行的追悼会上,陶峙岳亲致悼词。当天下午,陶峙岳与八师领导谈话,反复嘱托,要把夹河子水库的事办好。

夹河子水库于1952年3月定址,1959年9月动工,1961年3月底完工,实际库容8000万立方米。夹河子水库溃坝是兵团水利史上的一件惨重事件。陶峙岳长以此自责自戒,也因之,他对兵团水利建设倾注了更多精力。

玛纳斯河垦区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多是平原水库。平原水库的缺点是库外抬高地下水位,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陶峙岳当时就向水利专家们建议:“以后设计水库时,把坝外500米内都设计成林带。”实践证明,这种既能生物排水,又可绿化库区的办法,确是个很好的措施。

玛纳斯河第一座水电站1961年施工,负责施工的王义忠请陶峙岳给厂房题词。陶峙岳亲笔题写“水尽其用,百利俱兴,改造自然作主人”。

兵团工二师出版《玛纳斯河总干渠工程》一书,陶峙岳为该书写了“ 发刊弁言”。全文简洁,值录存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一英明论断,在新疆气候干燥和土壤质地含盐较重的情况下,使人们体会得更为深刻。新疆的农业是建立在灌溉条件的基础上的,没有水利建设,就谈不上有什么农业玛纳斯河流域开发农田数百万亩,把各项水源都尽量地利用起来,从流域规划到渠首工程、灌排系统、水库、电站等等建设,付出了极大劳动,耗费了巨额资金,甚至有些同志还贡献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代价是不小的,经验是极为丰富而极其珍贵的。这一敷设在广大地域的水利建设蓝图,可以看到血汗濡染,可算成为科学结晶。经过艰苦斗争,使湍急而滔滔不绝之水,循序渐进,适时地流到人们所需要的地方,永远滋润着一片绿油油农田,永远为人类社会日常生活服务。于此可见,科学工作者和水利建设者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勇敢和毅力,认识自然、控制自然,最后达到善于利用自然,其贡献诚有足多者!把玛河水利建设的经验纪实,汇编成册,供诸研究,将有助于其他水利建设,出现更多更大更好更新的工程,其利更薄。值兹《玛纳斯河总干渠工程》发刊之际,谨弁数言,以示额手称庆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