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窝在家里而不去户外?

 Purefact 2017-02-28

为什么窝在家里而不去户外?
Christian Jarrett 文
陈明 译

幸福悖论:我们知道这些活动会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幸福,但是我们此刻认为这些活动是令人畏缩和不快的,所以我们选择花费更多的时间做那些被动的、即刻快乐的事情来度过我们的空闲时间。

奢华的微波炉烤肉美味又可口,房子很温暖,工作也很好,但你就是觉得不太开心。一些积极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许多人生活都很丰富,西方国家的我们花费了太多的自由时间在被动的活动之中,就像是把时间用于浏览Netflix视频网站或推特,而不是积极的心理需求的活动,如做饭、体育或玩音乐,以便有机会去体验“心流”,在这个魔法时刻,你的能力恰好满足了挑战的需求。在《积极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探讨了这一困境。我们是否意识到,追求更积极、更有挑战性的活动会让我们更快乐?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磨磨蹭蹭的花那么多时间从事于即刻愉快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又不会带来任何持久的成就?

在两个研究中,克莱蒙特研究大学的L. Parker Schiffer和 科罗拉多大学的Tomi-Ann Roberts,通过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调查了近300人(大概是,平均年龄33岁、34岁的美国人)所想到的几十种不同的活动:比如听音乐或看电影这些被动的活动,以及其他的更积极的和潜在诱发心流的活动,比如艺术或冥想。具体而言,参与者评估了他们认为这些活动有多快乐、努力或令人畏惧,同时评估了他们在标准的一周时间内参与每一项运动的频率。同时,参与者确认了他们所认为的最有利/不利于持久的幸福的活动。

参与者的回答中有一个清晰的模式:他们发现,更努力的活动是与持久的幸福相关联的,但他们说,他们花在被动、放松的活动的时间更多,比如看看电视。在探寻他们的其他判断时,阻止参与者从事更积极的催生心流活动的关键因素似乎是,这些活动往往被认为特别的艰巨和不太愉快,即便这些活动与持久的幸福相关联。一项活动被认为越是艰巨,它就越少被进行(相比之下,令研究人员惊讶的是,产于活动之中的知觉努力似乎并非是制约的因素)。

Schiffer和Roberts认为这是幸福的一个悖论:我们知道这类活动会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幸福,但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在此刻令人畏缩和不快,我们选择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做被动的、即刻快乐的事情来度过我们的空闲时间。他们的建议是提前做计划“尽量放松身体,过渡到心流活动之中”,以便让这些活动觉得不是那么令人气馁。例如,他们建议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你的运动服和包,选择一个近的和方便的健身房;或者提前准备好你的日记和笔,或画架、画笔。

他们建议的另一件事是使用正念,冥想或其他一些“控制意识”的技术,以帮助自己忽视心流活动最初的“过渡成本”,比如开始跑步时的疼痛,并把重点放在快乐的长期回报方面。

研究人员说:“今后的研究被要求验证我们的建议:规划、准备和控制意识,可以帮助克服阻碍我们真正幸福的活化能和过渡成本”。

原文:We know what will make us happy, why do we watch TV instead? Couch Potato Watching TVBy Christian Jarrett

论文:The paradox of happiness: Why are we not doing what we know makes us happy?

 

(转自:心理学空间网)



慢 养 育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慢慢养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