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崇焕被杀的真正原因

 伟天英 2017-02-28

1

崇祯三年,一件影响明朝命运的大事发生了——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因“谋叛”罪被皇帝处死了。

他的家人均被流放,此事一出,天下哗然,人们对于崇祯杀袁崇焕的行为十分的不理解,大都感叹国家将亡了。

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英雄,他的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和岳飞被杀一样的冤案,人们每次提起袁崇焕的死都会说这是自毁长城的行为,令人惋惜,然而袁崇焕真的是完全被冤枉的吗?这个问题还需要仔细的探究一下。

2

在为袁崇焕鸣冤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崇祯的为人。大家都知道崇祯并不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难得的明君。

他励精图治,想要复兴明朝。这样一个勤于政事的皇帝,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错杀袁崇焕呢?袁崇焕的死可以说袁崇焕和崇祯双方都有责任。

袁崇焕被杀的真正原因

首先崇祯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凡事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崇祯在即位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衰败不堪的国家,朝堂上结党营私,民间流寇蔓延。

3

这样的国家现状让崇祯十分的愤怒,他立志要振兴国家,他偏激的性格让他认为一切都是因为士大夫误国。

他渴求人才,对大臣们寄予极大的希望,这些希望有些已经超出的大臣们的能力,所以一旦崇祯对这些大臣感到失望,他就会对他们十分的怨恨,想要杀掉他们。

这是因为这样,崇祯在位的十七年中被他斩杀的大臣不计其数,崇祯曾感叹说满朝无可撑局面之人,其实这种局面某种程度上也是他自己造成的。

4

在对待袁崇焕上崇祯也是同样的态度,最初他对袁崇焕寄予了厚望。袁崇焕在面见崇祯时对他说在五年之内就能够收复辽东,这让崇祯十分的高兴。

但是这只是袁崇焕想要安抚崇祯的说辞,后来袁崇焕在许誉卿的提醒下,更改了自己的说法,这让已对袁崇焕给予了厚望的崇祯感到十分的失望,袁崇焕因为自己的不谨慎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袁崇焕有时行事鲁莽让崇焕感到十分的不愉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

5

毛文龙虽然是一个贪功、冒饷、不肯受节制,难以调遣的人,但是他的存在确实起到了牵制清兵的作用。

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后辽之东南战场从鸭绿江到旅顺的主要城镇、海港、海岛以及属国朝鲜,都先后被后金占领了,明朝痛失了大片的领土。

袁崇焕被杀的真正原因

毛文龙的部下尚可喜,耿精忠更是到处作乱,最后更是投降了大清。这些都足以让崇祯更加不满袁崇焕了。

6

历经多次战败的明朝,需要的是修养生息,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战守。但是一贯以天朝自居的明朝是不会接受这样的建议的。

所以当袁崇焕提出议和时,想当然地受到了崇祯的反感,后来虽然袁崇焕小心翼翼的争得了崇祯的认同,但是崇祯并不希望被人知道自己和后金在对话,这会让他觉得颜面无光。

所以袁崇焕和皇太极关于和议的书信都是私下往来的,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容易让人抓住把柄,大做文章的。

7

崇祯三年十月发生的一件事让崇祯对袁崇焕更加的感到不满,这就是皇太极攻打了明朝的京师。

这次事件本和袁崇焕无关,因为皇太极是率精骑十万,绕道察哈尔避开袁祟焕把守的锦远防线,进入的中原。

在他们攻占遵化之后,得到消息的袁祟焕急忙赶来救援,于是后金的军队改道进攻了京师。袁崇焕又急忙来到京城,历经艰苦的抗争,袁崇焕终于赶走了皇太极的大军。

8

但是护城有功的袁崇焕,并没有被人们所理解,他们认为后金大军是因为袁崇焕的失职才得以攻入中原,更有人传言正是袁崇焕将清兵引到京城之下的,对于这些传言袁崇焕没有很好的的应对,这也就加深了崇祯心头的猜忌。

这些加在一起已经使得崇祯对于袁崇焕十分的不信任了,这时皇太极的反间计更是将崇祯的怀疑推到了最高点。

袁崇焕被杀的真正原因

但是反间计只是导致崇祯杀死袁崇焕的导火索,因为袁崇焕从下狱到处斩共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崇祯虽然偏激,但并不昏庸,他不可能察觉不到这时皇太极的反间计。

9

但是此时他已经对袁崇焕失望透顶了,对他来说即使有袁崇焕在他的边疆依然不安稳,清兵依然能够大模大样的绕过山海关骚扰边境,这些都让他感到十分的愤怒,再加上袁崇焕没有兑现他的五年的承诺,这一切都成了崇祯处死袁崇焕的原因。

除死袁崇焕之后,在人们的痛斥之下,崇祯也冷静的思考了很久,他在崇祯八年八月、十四年二月、十五年闰十一月、十七年二月,先后四次下诏罪己。

可以说他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是有所后悔的,但是生性多疑的他始终无法做到与将士共甘苦,最终他只能在满朝无人,群臣负我的想法中迎来了明王朝的覆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