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解读核心素养:引导育人模式变革的指针

 阡陌躬耕 2017-03-01
聚焦核心素养·专家解读

引导育人模式变革的指针

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正厅级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卓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明确回答了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什么,将从整体上引导学校教育系统各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具体而言,它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以核心素养为纲设计学校课程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育人质量。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进行学校课程设计,就是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化到相应的课程,一方面明确学科素养内涵,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并从素养发展的角度进行课程结构的设计和学科内容的遴选等,实现核心素养与课程领域或具体学科的融合。另一方面根据具体学科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表现特点,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垂直连贯的角度,修订和完善各领域或学科的课程目标,完成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在不同学段的纵向衔接。这样,我们才能建成各学段上下贯通、各领域或学科相互协调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可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校课程设计的DNA。

以核心素养统领各学科教学

教学是学校育人的基本途径。长期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科知识本位”的现象。素养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素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素养的发展。如果把学生当作“活的图书馆”去存储知识,非但不能发展素养,反而会阻碍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我们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准确把握各学科教学价值定位,从有效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角度,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转变知识学习方式,选择、设计体现学科本质并具有挑战性的真实情境、项目,推动探究学习、服务学习等,把知识学习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以用促学,深入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推动学校教学从以知识为本,走向以素养为本,用核心素养来统领各门学科的教学。只有这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落地。

依据核心素养改革考试评价

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如何,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好不好,归根结底是看这个地区、这所学校的学生发展情况。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将学习内容和质量要求结合在一起,将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实现对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反馈,健全教育质量反馈改进机制。目前,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考试命题能对学生的素养水平进行考察,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都是以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的。

总之,推进学校育人模式改革,必须对各学段进行系统设计,理顺育人目标;对各学科进行整体规划,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对各育人环节协同推进,形成育人合力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贯穿到各学段、各学科、各育人环节的主线,它将促使学校教育各层级、各方面、各个要素等真正聚焦到人的发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