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税务报-网络报---信息监控:解码虚开的数字钥匙

 刘刘4615 2017-03-01
广西国税局稽查局 覃木荣

    案件查办经验表明,虚开违法在登记信息、发票开具数据、纳税申报信息等方面,均有其风险特征,税务人员掌握这些特征,结合大数据技术加强分析监控,可及时识别和防范虚开违法活动。

    案件:

    2015年底,广西南宁市税务机关以数据分析疑点为线索,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新办商贸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团伙案件,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3人,收缴作案用他人身份证86张,公章64枚,以及假增值税专用发票若干。

    经查,自2014年5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徐某等人利用他人身份证在南宁新办登记注册39户企业,其中15户企业在无实际经营活动情况下,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9061份,开票金额合计10.19亿元,受票企业涉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714户企业。目前,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已终结,检察机关以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对徐某等3人依法提起公诉。

    虚开企业信息具有一定风险特征

    上述案件得以迅速查办,与税务机关及时识别企业虚开违法活动直接相关。税务机关查办虚开案件的经验表明,虚开违法企业具有一定的涉税信息风险特征,通过对其整理、分析,进而构建防范和打击的数据指标和模型,有助于为防范和打击虚开违法创造条件。

    1.纳税人登记信息的风险特征

    一址多企,证实不符。一般为多家企业集中租赁某写字楼或某住宅小区同一房屋内,并且注册成立后不久即搬离。

    企业登记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大多为外省人员。不法分子利用企业注册登记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无需法定代表人现场身份信息核实的情况,冒用他人身份证件登记注册企业。

    多家企业聘请同一人担任财务负责人、办税员,或者由同一中介公司代理企业记账和领购发票。

    2.开票及抵扣信息的风险特征

    共用网络,集中开票。虚开团伙从事虚开业务时另有窝点,往往是将多家企业的开票设备聚集在一起,共用一个网络(手机热点)进行多人在线集中开票。

    开票时间短,开票量大。虚开企业往往在注册成立当月或次月即大量领票虚开,月开票金额均是按其领票数量顶额开具。一般其开票金额及领票量逐月增加,部分企业开票金额会出现陡增现象。此外,虚开行为涉及商品特征,进项发票多集中在易发生“票货分离”的终端消费品行业,如建材五金、水泥、煤炭、黄金等。

    3.纳税申报数据的风险特征

    违法虚开企业为了达到领购发票目的,也会进行纳税申报,但一般税负率极低,实际缴纳税款极少。此外,违法企业常会采取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相关栏次上“做手脚”的方式,达到无需进项抵扣,既能开出销项发票,又不申报纳税的目的。如开票后待受票方完成抵扣后,将发票作废,申报表反映为零申报。

    运用信息技术强化风险监控

    在了解掌握虚开违法风险特征的基础上,税务机关运用税收大数据分析成果,在税务登记、发票领用和数据分析等方面加强管理,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可有效防范和识别虚开违法行为。

    1.登记环节实施身份验证

    针对不法分子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委托中介代办设立企业、代办涉税事务的特点,税务机关在不额外增加纳税人办税负担的基础上,可在办理企业税务登记、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股东等业务时,加大企业法定代表人等相关人员的身份验证力度,做到人与证相符,并拍照留档备查,以堵塞违法分子冒用他人证件设立企业,以及“买壳虚开”的空间。

    2.加强发票领购环节监控

    在新办企业首次申请领购发票时,严格核验经办人员身份信息,并拍照留档备查。办税服务厅自助终端的发票领用功能,在设置上应适当延长经办人拍照留档时间,以便更多留存发票领用关键人员数据信息备查。此外,税务机关在“提档”改变企业领购发票的数量、最高开票限额时,应结合数据分析监控结果谨慎进行,必要时应派员实地查验企业。

    3.强化风险数据分析

    税务机关应围绕上述虚开违法的涉税风险特征,设定相关数据分析指标、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如领票量和开票量同比剧增指标、进销商品种类金额背离度指标、企业注册地址及核心管理人员的同一性指标、敏感商品特征指标等,以此提高疑点数据识别能力。

    同时,应完善风险发现、提示、推送和应对机制。以追求工作效率为目标,适当减少风险推送的审批环节,通过推行信息推送电子化,完善推送数据接收、反馈工作制度,提升虚开风险应对反应能力。

    4.现场查验

    对经后台数据监控初步发现疑点的企业,应通过现场查验的方法进行,对风险进一步确认或排除。生产企业涉嫌虚开侧重于查看生产能力。商贸企业主要应“三看”,一看资金账务处理,查看其是否存在通过“其他应付(收)款”账户进行资金走账,以及有“现金”或“应付账款”作挂账处理的情况;二看资金流水,查验企业是否存在资金“即进即出”和回流的操作特征;三看疑点企业是否存在“一址多企”和证、实不符等风险特征,如确认嫌疑较大,应迅速启动风险应对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