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吐槽电影院 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地表最帅的小叨。 虽然我很喜欢《爱乐之城》里迷人的高司令,也不得不承认,卡西·阿弗莱克拿下最佳男演员名副其实。 很多人提起卡西,都会想到他哥哥,本·阿弗莱克。 《消失的爱人》里的男主,《蝙蝠侠大战超人》里的蝙蝠侠。表演以面瘫、尬笑著称,做导演反而比较出色。 相对于哥哥的名气,卡西·阿弗莱克自出道以来,演艺事业一直比较平淡。 直到2008年,他才凭借《神枪手之后》中一个喜欢空想又懦弱的角色,获得了当年的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已经能看到卡西·阿弗莱克精湛的演技。 而到了今年这部《海边的曼彻斯特》,卡西的演技完全爆发,几乎无可挑剔。 电影标的是R级,但是,它没有暴力,没有情欲。 有的只是大火之后的无边灰烬和冰雪过后的永不解冻... ... 《海边的曼彻斯特》 烂番茄新鲜度96%,豆瓣8.6分。 这部电影几乎是卡西·阿弗莱克一个人撑起的独角戏。 获得如此高评,不是没有原因—— 片中,卡西扮演的李,颓废堕落,生活苟且,用一个字形容是“丧”。 他独自生活在波士顿,干着一份修理工的工作。 他可以不爽了就骂顾客,而且绝不道歉。 面对搭讪置之不理。 能引发他激情暴力的原因,可能就是没有理由的一场干架。 生活就这样不咸不淡不开心地过着。 突然有一天,他接到哥哥重病的信息。于是回到故乡曼彻斯特,处理哥哥的后事。 一切看似很平静。 李亲吻着哥哥的尸体。他很悲伤,但也仅此而已。 原以为处理完后事就可以回去的李却被告知,他将成为侄子帕特里克的监护人。 看起来,这个叔叔并不乐意接受这份差事。 无奈之下,他决定带侄子回波士顿,但帕特里克十分抗拒——他不愿意离开家乡和他的朋友。 而李这边,却坚决不愿意待在曼彻斯特。 帕特里克不懂,他不明白原先那个能和他一起玩笑,一起嬉戏的叔叔李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剥开现实的外壳,我们看到了一段沉痛的过往—— 李原先的生活幸福无比,有漂亮的妻子和两个女儿. 曾经他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而不是现在永远不痛不痒的面瘫。 一言不合的就想啪啪啪: 和朋友们经常嗨到两三点: 就在那一天,嗨过头的李忘记了给火炉加上防护,就出门去买酒。 就算走到半路记起,他还安慰自己没关系的。 然而,上天没有眷顾他…… 一把火烧毁了李的家,也烧死了李的女儿们。 看着这场吞噬了一切的大火,看着悲痛到发狂的妻子…… 李陷入了无边的绝望。 他不知道做什么,也不能做什么,束手无策的像是个局外人。 直到孩子们的尸体一个个被抱出来,他才有了反应。 一开始的震惊和不知所措,变成了不可置信的悲伤, 然后悲伤爆发,哭的不能自已。 他甚至曾一度想要自杀: 看完这段,你会感觉这件事不只是一个电影情节,它真实到像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 卡西那种不像是在表演反倒像自我经历着的演技,让人完全感同身受。 当电影的剧情从记忆回到现实,我们也明白了,李如此丧和不愿意留在曼彻斯特的原因。 在葬礼上遇到前妻,李完全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这个女人已然和生活和解,走向了新的人生,但是,李没有。 而两人在街头相遇的这一段,发生在电影的末尾,也是整部片子的高潮。 妻子拉住想要逃走的李。 她向他表达忏悔,告诉李当初不该劈头盖脸给他那么多指责。 面对所谓的“原谅”,李的情绪却从躲避一点点到崩溃。 没用的,没用的。 即使心里清楚一切都无法挽回,即使知道人总要活着向前看…… 也没用的。 愧疚和懊悔让李永坠地狱。 这一段戏中,两个人的情绪爆发,即使没有抱头痛哭,但是暗处的情感张力已经让观众哭到不能自已。 两人的爱恨在此了结,过去好像真的过去了。 再加上电影的另一条线—— 叔叔和侄子的相处,多好的互相救赎、携手走向新生活的套路啊。 和解是大多数电影的结局,但这部电影没有—— 在大家都以为李要从阴影走出来、重新开始的时候,他却依然选择了离开。 他放不下过去,也走不出来。 他的心已经死了。 只要一闭眼,他就能看到被火吞噬的女儿。 过去发生的一切,让他选择沉浸在这种悲痛里,继续着“丧”到底的一生。 在120多分钟的电影里,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场景,也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 它是平静的,隐忍的,缓缓的讲述这个悲伤的故事,让我们能感受到曼彻斯特那能吹到心里去的冷风。 当我们都习惯了在电影里找希望,用电影来慰藉自己的时候,《海边的曼彻斯特》却真实得可怕。 它就像是当头一棒,敲醒了你—— 寒冬过后不一定是暖春,时间也抹不平所有的伤痛。 去他吗的和过去和解,去他吗的迎接新生活…… 我就是做不到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 即使这生活太操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