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由肯尼斯·洛纳根编剧执导,获第89届(2017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卡西·阿弗莱克凭借此片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在豆瓣电影有21万多人给这部电影评分,得分8.6分,排在豆瓣电影TOP250第153名。
联想到之前介绍过的两部电影:《老兽》(5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角)和《三块广告牌》(9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获奖),不难看出,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好剧本的标配。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有127分钟,这是一部生活流的电影,如果处理不好,剧情没有吸引力会让人昏昏欲睡,故事缺少设计就是生活的流水账。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有丰富的故事内容,有对生活素精巧的编排,很好的呈现出了故事的细枝末节。演员精彩的表演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带给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
那么,《海边的曼彻斯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李·钱德勒(以下简称李)是个沉默寡言的杂活工,他用无休止的工作逃避过去,隐藏悲伤,几年前由于他的一次大意,他的三个孩子在火海中遇难。哥哥乔伊的突然去世改变了他的日常安排,他重返曼彻斯特,被指名成为侄子的监护人。过往留下的痛苦让他无力承担这一重托,侄子帕特里克也不想去波士顿生活。李带着帕特里克处理了乔伊的后事,一个星期后李重新回去工作,继续原来的生活。
故事有两条叙事线,一条是做杂工的李重返曼彻斯特处理哥哥的后事。另一条是李的痛苦经历。
观众对人物有了好奇心,也就记住了他
电影开片是曼彻斯特的环境交代,海滨小镇安静清冷。一艘命名为克劳迪亚·玛丽号的船,开船的是哥哥乔伊,李与侄子帕特里克愉快的聊天。场景一转,到了大雪后的波士顿公寓门前,李正在除雪,完全没有了上一个场景的欢乐氛围,人物的状态极大的落差,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接着电影依次展现了李的工作情景,李与一位老人讨论是换塞子还是换水槽,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李修好了电灯,老太太忽略他的存在,在电话里与人谈论去参加妹妹女儿成人礼的事情;李在修马桶,女房客在电话里向好友说她喜欢李,但又觉得认识的场合太过随意;一个女房客对李不友好,并且投诉了李。
从这四个场景中可以看出李能应对工作,只是工作比较机械,不爱跟房客打招呼,对人的态度冷淡。
在酒吧喝酒是李的业余生活,女人把酒泼在李身上用的是搭讪套路,但是李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态度冰冷,气氛尴尬。他喝醉后故意找茬,与对面的人打架,后来他回到地下室居所,在电视机的响声中睡着了。
这些内容把一个处在生活边缘、压抑冷漠、孤独愤怒的男人形象勾勒了出来,他的状态已经不在常态,观众有一个巨大的疑问:这个人是谁?他经历了什么?怎么这样生活?
一个电话把让李喊到了医院,他的哥哥乔伊去世了。
恰到好处的插叙
李一成不变的生活被打破,他去处理哥哥的后事,这才是故事的开始。李故地重游,往事纷至沓来,通过他的记忆展示,解释了他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插叙的方式在这部电影用得比较自然。
李在开车时切入记忆,窗外闪过的风景是进入记忆的契机,他又回到了那条船上,侄子正准备把一条大鱼拉上船,呼应了影片的开头。 李到了医院,有两个医生,还有哥哥生前的好友,这个人在后面还出现了几次。李与医生乘坐电梯时,询问了哥哥主治医生的近况,李想到了哥哥在病房里的情景,交代了哥哥得的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心脏病,交代出了乔伊与妻子的感情状态。
李在医院拿了乔伊的物品,就赶去见侄子。李又在车上开始回忆,回忆那次出海他回到家,他有三个孩子,妻子生病了,房间里凌乱,色彩鲜艳,这是李的美好生活。
李和侄子回到家中,侄子与朋友们聊着乔伊。后来帕特里克提出要把父亲去世的消息通知母亲,李觉得没有必要,这时李回忆起了帕特里克的母亲,酗酒严重,对家庭缺少热情。
李对乔伊住进病房,对帕特里克母亲的回忆,都是片段式的,但内容又能刻画人物及交代人物的关系,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李去见了乔伊的律师,当李得之他将要成为帕特里克的监护人时,这刺到了他的痛处。李的痛苦记忆不可遏制的奔涌出来,他完整的回忆了大火发生前后的事情,他忘了关壁炉安全门,导致房子失火,三个住在楼上孩子全部遇难,妻子睡在底层逃过一劫。警察认为李犯了一个错误不会受到惩罚,李拔了警察的枪想自杀,他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
剧情到了这里,把李的“非常态”解释清楚了,他是一直无法原谅自己,才选择用工作麻木自己,用与人打架发泄痛苦。他沉溺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引来了观众的同情。
李回忆房子着火的这一段插叙处理上是非常精彩的,大段的回忆与短暂的切回的现实,他对惨痛的记忆已经失去控制了,这些记忆会经常折磨他,瞬间将他击倒。
清晰的人物行动线
影片在60分钟之后,李的大段回忆就没有了。故事集中在现实时空,讲李带着侄子去看墓地,去处理乔伊留下的船,把侄子送到女友家,后来李安排了乔伊的告别仪式,让侄子见了母亲。 李在街上碰到了前妻,这是全片情绪的最高点。前妻向李道歉,说当初不该对李说那么过分的话,“无论如何,我的心已经支离破碎,永远都无法愈合,我知道你的心也碎了,我不用背负那些对你说过的话,我对你说的那些话,我真该下地狱。”前妻希望他能重新振作起来,他能快乐起来,而李拒绝走出来。
他又去喝了酒,又动手打人,又开始死循环。
帕特里克看到了李摆放在卧室的三张照片,他理解了叔叔,叔侄关系的处理至此完成。
李弄糊了调味汁,差点引发了火灾,这让他做出了决定,把侄子托付给乔伊的朋友,自己回到了波士顿工作。
李处理的事情不少,一件一件去做完,行动线清晰,如果没有这个,故事从60分钟之后就很难讲下去了。
不完美的结局 李的行程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可以预见他还会回到之前的生活状态中,带着失去儿女的痛苦过完此生,这更接近人物的真实心境,有些遗憾终生无法弥补。
那些愈挫愈勇的人生可以提供向上的精神,但李的选择也值得尊重,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一直向前走,只是选择了步履沉重的方式,失去挚爱至亲,岂能是一碗鸡汤就可以治愈的。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描写普通人的生活真实,《三块广告牌》也是如此,它们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奖项肯定,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值得我们思考。这两部描写美国人民的生活日常的电影,与美国极简主义文学大师雷蒙德·卡佛的作品一脉相承,这些作品拿来研习,对你的写作一定有所启发。 |
|
来自: 昵称38696288 > 《A士兵面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