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吉亚家族的毒药(2)

 温柔开心手 2017-03-01

 如果说红衣主教时期罗德里戈因为对教皇的忌惮还略有收敛的话,当他成为了至尊的教皇后,便开始毫无顾忌了。罗马女人瓦诺莎·德·卡塔内是他众多情妇中最受宠幸的一个,也是情人关系维持时间最久的一个。她为波吉亚生了4个孩子:乔凡尼·波吉亚、切萨雷·波吉亚、卢克雷齐亚·波吉亚和乔佛里·波吉亚。

亚历山大六世最宠爱的情妇瓦诺莎·德·卡塔内


卡塔内年老色衰之后,年轻的朱莉娅·法尔内塞成为了他的新宠。拥有“古铜的肤色、黑眼睛、圆圆的面孔和特别的热情”的朱莉娅·法尔内塞被人们称为“教宗的婊子”或者讽刺地说她为“基督的新妇”,她因蒙受教皇恩宠而成功地让哥哥亚历山德罗擢升为枢机主教,这大大提升了法尔内塞家族的势力,为亚历山德罗日后成为教宗铺平了道路。

虽然对情妇常常喜新厌旧,但亚历山大六世对其私生子的爱却发自肺腑,并着力培养,以便让波吉亚的姓氏能够流芳百世。他计划把自己的儿子分别培养成军事统帅和宗教领袖,使本家在政教两方面都成为意大利乃至全欧洲的主宰。首先,亚历山大六世用子女做筹码,与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家族联姻——让小儿子乔佛里·波吉亚迎娶那不勒斯国王阿方索二世的女儿珊莎公主,更令自己的女儿卢克雷齐亚·波吉亚先后三次出嫁。新郎分别是佩萨罗君主乔凡尼·斯福尔扎、比谢列公爵阿拉贡的阿方索王子以及费拉拉公爵阿方索一世。

卢克雷齐亚·波吉亚与阿方索王子的第二段婚姻非常短暂(从1498年到1500年前后只有两年时间),却充满了波吉亚式的阴谋诡计。起初,他们的婚姻非常幸福,但随着阿方索与亚历山大六世和切萨雷·波吉亚的冲突矛盾日益激化,波吉亚家族对这位女婿逐渐不能容忍,便策划用秘密的方式除掉他,全然不顾及卢克雷齐亚的感情。1500年7月15日,阿方索在与亚历山大六世共进晚餐后,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的台阶上被刺客袭击,他在侍卫的奋力保护下死里逃生,却已身备七创,伤势严重。获救后的阿方索被带到波吉亚寓所,由他的叔叔那不勒斯国王费德里哥亲自指派医生进行治疗。人们知道那些神秘刺客绝不会善罢甘休,为保护阿方索王子的安全,房间门口由重兵守卫,食物也是由卢克雷齐亚亲自准备。


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所作切萨雷·波吉亚画像

一个月后,当阿方索王子的伤势稍有好转时,切萨雷·波吉亚最信任的雇佣兵首领米凯莱托·科雷拉带领数个杀手强行闯入阿方索疗养的寓所,指控阿方索正在策划杀害切萨雷·波吉亚的密谋。救夫心切的卢克雷齐亚慌忙到父亲亚历山大教皇那寻求帮助,但当她回来时,阿方索已经被勒死在床上。从种种迹象来看,切萨雷·波吉亚被认为是此次谋杀的主谋,但深究下去,亚历山大六世更像是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因为忤逆的阿方索王子显然失去了政治上的利用价值,而女儿的感情是可以牺牲的。亚历山大六世在回答西班牙和那不勒斯大使的诘问时轻描淡写地说:“公爵已死,木已成舟,那就毫无办法了。”随后,亚历山大六世就匆匆为女儿安排了第三次的婚姻,卢克雷齐亚虽不情愿但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亚历山大六世除了竭尽所能巩固和增强波吉亚家族势力外,在攫取财富上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当时萨佛纳罗拉曾控诉道:“在罗马,钱能买到一切。如果你拿出钱来,教堂里的大钟就可以为你敲响。”意大利作家巴斯克维诺讽刺说: “亚历山大把教堂的钥匙和耶稣的祭坛都被卖掉了,那也好,他既然花钱买进了它们,也就有权卖掉它们。”卖官鬻爵对于亚历山大六世而言可说是轻车熟路。教皇深知出售一个大主教或红衣主教职位所能获得的款项之巨,“可惜”大主教或红衣主教职位数量是固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波吉亚的毒药”便派上了用场。

所谓“波吉亚的毒药”是一种名为坎特雷拉无色无味的白色粉末,这种粉末并不当场生效,而是缓慢地至人于死地,并且可以加入任何菜肴或酒水中而不被发现。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经常利用设宴之机把毒药投入客人酒中,谋害对方。一般认为这种神秘毒药就是砒霜。切萨雷·波吉亚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一直在亚历山大六世身旁协助毒杀枢机主教,期间死亡的多名红衣主教均被医生诊断为自然死亡(有可能是医生被收买,也可能是当时的确缺乏验毒的医学技术)。当从当时波吉亚家族的行事风格和事发前后的蛛丝马迹来看,人们普遍怀疑这些“自然死亡”另有蹊跷。教皇史史家乌诺弗刮奥·潘维尼奥曾提到三位据称被亚历山大六世毒死的枢机主教:奥尔西尼、费雷里奥和米奇尔,并暗示还有第四位。依照当时的法律,红衣主教的教堂和财产若死后合法继承人则统归亚历山大六世教皇所有。而新任的红衣主教上任不久就莫名奇妙地魂归天国,空出的位子立刻由亚历山大再度出售——波吉亚既可以收受出售红衣主教之位而获得的大量费用,又可以不断将死亡的红衣主教的财富据为己有,可以说一石二鸟。笼罩在毒杀阴霾之下的罗马城中,“每夜都发现四五个人被杀,其中有主教,高级教士等人,整个罗马都战战兢兢,唯恐遭波吉亚公爵毒手。”

虎父无犬子,出生于1475年的切萨雷·波吉亚后来成为教皇国的实际统治者,有人将切萨雷·波吉亚比作“暴君”,因为他野心勃勃、极端冷酷和酷爱暗杀而获得“毒药公爵”之称。1497年6月14日,切萨雷·波吉亚的兄弟甘迪亚公爵乔瓦尼·波吉亚的尸体在台伯河畔被发现,死于谋杀,他的随从一同遇难,现场被精心伪装成抢劫的模样,蹊跷的是乔瓦尼钱包里面的三十个杜卡特金币却分文不少。而就在乔瓦尼·波吉亚尸失踪的前一晚,兄弟二人还一起参加了宴会,宴会结束时二人几乎同时离开。有几个罗马贵族受到怀疑,但因为切萨雷·波吉亚是整个暗杀事件的最大获益者,有传闻指称切萨雷·波吉亚正是谋害乔瓦尼·波吉亚的真凶。

这场豆萁燃豆的传言中,还有一种浪漫的说法——即整件事情是始于红颜祸水:阿拉贡的珊莎公主。她既是小弟弟乔佛里·波吉亚的妻子,也是是乔凡尼·波吉亚和切萨雷·波吉亚两兄弟共同的情妇,由于忌妒和争风吃醋,切萨雷·波吉亚起了杀心,导致了这个手足相残的悲剧。伊莎贝拉女王也认为凶手是切萨雷·波吉亚,不过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以及目击证人,暗杀事件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当然,切萨雷·波吉亚老谋深算,如果他真的参与谋害乔瓦尼·波吉亚必然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当时,亚历山大六世最宠爱的儿子是身任教皇国军事统帅的乔瓦尼·波吉亚,后者大权在握,似乎理所当然会继承父亲的衣钵。如此一来,乔凡尼·波吉亚自然是切萨雷·波吉亚野心的最大阻碍,为了爬上权力之巅,他不惜冷血地出去绊脚石也就可以理解了。无论切萨雷·波吉亚是否为刺杀事件的罪魁祸首,但在乔瓦尼·波吉亚死后,切萨雷·波吉亚的确被父亲任命为教皇国的新一任军事统帅,并四处征讨,多有战功,切萨雷算得上乔凡尼之死的最大受益者。


法国国王路易十二

1499年,法国再次入侵北意大利,沉重打击了美第奇家族。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需要这场战事,从而削弱北方桀骜不驯的诸侯,使北意大利的一部分成为儿子切萨雷·波吉亚的封土,并乘机扩大家族的势力。因此,他要求儿子率领教皇国军协助法兰西征战。切萨雷·波吉亚最终作为胜利者陪同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共同凯旋进入米兰城,为了褒奖他的战功,法王还授予他瓦伦提诺公爵的头衔,并同意了他与纳瓦拉公主夏洛特的婚事。在路易十二入主米兰后,教皇与之遥相呼应,顺势宣布将北意大利两个教区的副主教被革职。由于当地政界和宗教界早前已经声名狼藉,民众反而把切萨雷·波吉亚视为救民于水火的圣徒,箪食壶浆,热烈欢迎。有了教皇和法王两大靠山,切萨雷·波吉亚踌躇满志,准备成就一番伟业,甚至连达芬奇也加入了他的军队,成为一名为波吉亚家族服务的军事工程师。

切萨雷·波吉亚精心打造了当时意大利最为高效、发达的情报机构,利用麾下训练有素的间谍及刺客,他常常能将政敌玩弄于鼓掌之间。在军事生涯中,他善于组织谍报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敌方信息,再通过间谍传播虚假信息,迷惑敌人,扰乱敌方军心,最后发起突袭,那些意大利的公爵们猝不及防,纷纷败下阵来。除了军事征服,切萨雷·波吉亚也擅长派出特使通过所谓的和谈进行敲诈勒索,用军事威慑和教皇的威仪作为后盾,攫取财富和土地,屡屡得手,在意大利如日中天,令人望而生畏。

通过跟法国结成联盟,切萨雷·波吉亚获得了法国的4000瑞士卫队,军事实力大增,他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使意大利的一些公国构成了他新的领地,其中包括里米尼、法恩扎、佩萨罗等地。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切萨雷·波吉亚用很短的时间就将教皇国中的其他封建势力驱逐出去,从1499年到1503年的短短四年时间,他使教皇国真正成为波吉亚家族的私产,令父亲亚历山大六世喜出望外。

波吉亚家族的毒药(2)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实质由许多大小不等的僭主国和城市共和国组成,著名的包括那不勒斯王国、罗马教皇国以及富裕的商业共和国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米兰等。当时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不断,佣兵军团也不时倒戈,地方政府有时寿命不过数周。适逢乱世,在“波吉亚的毒药”帮助下,切萨雷领兵一直把领土推进到佛罗伦萨共和国边境。惶恐不安的佛罗伦萨政府很清楚切萨雷的间谍组织的分量,不希望与教皇国兵戎相见,于是他们决定与切萨雷举行谈判,以阻止他将兵锋染指该地。

与波吉亚家族谈判的代表团中包括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外交官——马基雅维利。自1498年起马基维利便出任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国务厅的长官,兼任共和国执政委员会秘书,负责外交和国防,经常出使各国,拜见过众多掌权的政治领袖,因而成为佛罗伦萨首席执政官的心腹。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教宗陷入矛盾期间,他曾四处出使游说,通过积极斡旋,成功避免了将祖国拖入战争泥潭。此次马基雅维利在给自己政府的报告中这样写道:“公爵是个极其神秘的人,要是他的意图没有实现,他绝不轻易透漏口风。”

虽然是敌国的干将,但马基雅维利对于切萨雷·波吉亚玩弄权术的手段十分佩服,在所著的《君主论》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如果一个人认为,为了确保他的新的王国领土安全免遭敌人侵害,有必要争取朋友,依靠武力或者讹诈制胜,使人民对自己又爱戴又畏惧,使军队既服从又尊敬自己,把那些能够或者势必加害自己的人们消灭掉,采用新的办法把旧制度加以革新,既有严峻一面又能使人感恩,宽宏大量且慷慨好施,摧毁不忠诚的军队,创建新的军队,同各国国王和君主们保持友好,使他们不得不殷勤地帮助自己,或者诚惶诚恐不敢得罪自己,那么,他再找不到比公爵这个人的行动更合适的范例了。”马基雅维利在书中还提到:具有政治家情操的英雄不必千篇一律遵循基督教的道德蒙诫,而实际上某些老套的道德格言压抑君王的结果却极可能直接导致其毁灭。一个君王因此必须明了如何不为善,并且顺势运用这种认知。——这分明是对波吉亚家族执政理念的褒奖。


英国画家约翰·柯里尔绘制的《切萨雷的毒酒》

1502年,切萨雷·波吉亚瓦伦提诺公爵封地的军队指挥官发起兵变,这些佣兵的首领见利忘义,见风使舵,他们把遭受过“教皇之子”侵略的公国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反瓦伦提诺公爵联盟。切萨雷·波吉亚见形势危急,立即派出间谍散布谣言,成功拆散了这个并不稳固的联盟。随后他又派间谍前去诱降,雇佣兵首领在与切萨雷·波吉亚和谈时却落入了鸿门宴陷阱中,全军覆没,就这样,兵不刃血,瓦伦提诺公国的叛乱得以平定,切萨雷·波吉亚又恢复了以往的统治。

切萨雷·波吉亚的心狠手辣不光体现在除去敌人方面,还体现在对自己的间谍上。所谓鸟尽弓藏,他手下的间谍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往往是死路一条。拉米罗·洛尔卡曾是切萨雷·波吉亚的间谍头目,曾经遵照他的指示在罗曼迦那执行了很多次暗杀任务,这些恐怖活动令当地民众怨声载道。1502年12月23日,马基雅维利从克塞纳向国内报告:拉米罗“昨天刚从彼查罗来,他还没来得及下鞍,有人就按照公爵的命令,把他逮捕入狱。公爵为了取悦于该国居民,轻易地把他当作了牺牲品,因为该国居民极其盼着处死他。”12月26日佛罗伦萨大使补充道:“今天清晨在市区广场发现了被剁成两半的拉米罗的尸体,人们在围观。毫无疑问,公爵是想表明,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毁掉任何一个人。”

切萨雷·波吉亚策划的暗杀事件,多数是为排除异己的政治事件,余下的则与妹妹卢克雷齐亚·波吉亚有关。据史料的描绘,卢克雷齐亚·波吉亚是一位有着浓密过膝的金发、倾国倾城的女子,且颇有心计与才华。第一任丈夫乔瓦尼·斯福尔扎在与她离婚时,曾控诉卢克雷齐亚·波吉亚与父兄有染。当时民间对于波吉亚家族的乱伦丑闻信以为真,罗马百姓给卢克雷齐亚·波吉亚起的绰号为“圣母”,称她是教皇的女儿、情妇和儿媳,也是罗马人的大众情人。虽然关于她乱伦的指控并无实据,但不少年轻的梵蒂冈神职人员被暗杀都与这位“圣母”有着千丝万缕的暧昧联系,其中有年轻的内侍官,甚至也有切萨雷·波吉亚的几个亲信。

1497年6月,卢克雷齐亚·波吉亚避入罗马圣西斯托修道院,等待与第一任丈夫的离婚结果期间,据说同父亲的一名信使佩洛托·卡尔德隆发生情愫,并怀孕生子,次年二月,佩洛托·卡尔德隆及卢克雷齐亚·波吉亚的侍女潘塔斯拉的尸体便在台伯河中被发现,佩洛托·卡德隆遭遇谋杀的时间正是传说中卢克蕾齐亚生产的前后。一般认为为了避免家丑外扬,他们遭遇了波吉亚家族的毒手。1498年3月,费雷拉塞大使报告卢克雷齐娅已经分娩。虽然这件事情被否认,但的确有一个波吉亚家的孩子出生,而当时卢克雷齐亚还是单身。于是就有人揣测孩子的父亲是亚历山大六世,或者切萨雷·波吉亚。

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靠投毒闻名天下的亚历山大六世与切萨雷·波吉亚最后也亡于自己所发明的毒药。巴斯托尔在其《教皇史》第四卷中写道:1503年8月6日,当时在罗马城正流行着瘟疫,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偕同他的大儿子切萨雷·波吉亚在一位红衣主教的别墅中设宴,他们与别墅的主人开怀畅饮。然而十几天后,教皇于8月18日正午12时突然倒在床上,不省人事,医生极力抢救也无济于事,傍晚时分教皇终于驾崩,其尸体异样地迅速腐烂,呈现肿胀,以致家族成员怀疑他乃中毒而死。民间对于亚历山大六世的死状还有更为传神的描述:教皇在床上来回翻腾,吞咽困难,他的脸涨成了桑葚的颜色,周身的皮肤开始脱落,肚子上的脂肪化成了水,肠子涌了出来。亚历山大六世挣扎了好几个钟头才断气,。就在他乌黑的尸体开始痈溃时,舌头突然肿大起来,并把嘴顶开了。威尼斯大使写道:“那是人们见过的最丑陋、最怪异、最恐怖的尸体了,完全是非人的景象。”

亚历山大六世死后,罗马街头流言四起,很多关于其死因的说法也相应而生。有人说教宗是误饮了自己下毒的红酒而被毒死,这杯红酒本来在晚宴上是为另一人——红衣主教德·科内托所准备的。撒怒多也持有类似观点,但不同之处在于毒物是一盒糖果,而非红酒,也有人称下毒食物是蜜饯。

无论死因如何,父亲的死已成为切萨雷·波吉亚命运的转折点。虽然他健壮年轻的身体经受住了毒性或疫病的折磨,但教皇的突然死亡破坏了毒药公爵的长远计划。面对风雨飘摇的家族伟业,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切萨雷·波吉亚极力挣扎,却渐渐被八方的政敌所压倒。1503年10月18日,切萨雷所扶持的新教皇庇护三世在位仅仅27天即死于腿部溃疡,期间庇护三世曾计划逮捕切萨雷·波吉亚,但他从圣天使堡成功逃脱。随后,切萨雷不得不被迫支持宿敌朱利安诺·德拉·罗韦雷(前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的侄子),朱利安诺许诺保持切萨雷·波吉亚的头衔及荣誉。同年11月1日,尤利乌斯二世成为新任教皇。当切萨雷·波吉亚前往罗马尼阿平息反叛时,却在佩鲁贾附近被吉安·保罗·巴廖尼扣押监禁,切萨雷·波吉亚不得不交出他在罗马尼阿的所有城堡。

切萨雷被释放流亡西班牙占领下的那不勒斯,当地的西班牙统治者冈佐洛·多·卡多瓦为他提供了安全通行权。1504年5月,切萨雷正在为将来东山再起谋划时,他所信任的冈佐洛却接受了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的命令,以扰乱意大利和平的罪名逮捕了他,将他秘密囚禁在梅迪纳坎波的拉·莫塔城堡。两年后,他再次从西班牙的监狱里逃脱,后来与其妹夫纳瓦拉国王联盟,成为纳瓦拉国王麾下的将领。不过波吉亚家族已经在走下坡路了。1507年,切萨雷在进攻勒林伯爵占据的维安纳城堡时,不幸陷入敌人圈套而阵亡,年仅31岁。

现代人仿制复原的“波吉亚毒戒指”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我回顾公爵的一切行动之后,我认为他不但没有可以非难之处,更让我觉得应当将公爵特意提出,让那些由于幸运或者依靠他人的武力而取得统治权的一切人效法,因为他具有至大至刚的勇气和崇高的目的,他只能采取这种行动,舍此别无他途,只是由于亚历山大六世的短命和他本人患病,才使他的鸿图终成画饼。”

不过,马基雅维利笔下的明君在意大利民间的口碑却是另一番光景。波吉亚家族明目张胆地扩张,以及党同伐异的行为,尤其是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派,激起了当时美第奇家族、斯福尔扎家族等豪强势力的强烈敌意。加里斯都三世和亚历山大六世为了家族利益,不惜出卖意大利人,引狼入室,破坏了当时意大利境内的政治生态平衡,使得整个家族树敌过多,直至引起公愤。波吉亚家族的毒药本应是一种秘密武器,但到了最后,却成为路人皆知的公开丑闻,也就失去了它本该有的效力。直至今日,波吉亚家族还在各种小说、剧作、歌剧、漫画、影片甚至电玩中反复出现,并且依然是偷窃、强暴、贿赂、乱伦、战乱、毒杀的代名词——这固然有政敌不断抹黑渲染的因素,但也不能不说是咎由自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