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山难被称作“白色恐怖”,大部分却是由登山者触发

 风哥2016 2017-03-01

当走进一座雪山时,雪崩是登山者最不愿遭遇的恐怖。图片来源:Camilla Hylleberg


我看见一道巨大的雪浪,目测大约有一百米高,冲过碎石坡!我赶紧大声向坡下的夏尔巴们喊:雪崩!然后自己冲回帐篷里,头贴着地席。


大概几秒之内,雪崩就开始袭击我的帐篷。再过一秒,我感觉帐篷被卷起来,开始翻滚,我就和帐篷里的背包、睡袋、衣物、杂物等一起被飓风蹂躏。大概翻了三个滚,风停了下来。


我睁开眼,撑开帐篷内帐,看到里里外外一片白。我瞬时的感觉是,到了世界末日!有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还活着!


这是山友吕铁鹏亲身经历珠峰雪崩后写下的文字。


走向雪山之前,雪崩是我们能想到的第一个危险。无论电影作品,还是媒体报道,雪崩都以一副天灾的面貌出现。


2015年4月25日,由于尼泊尔地震,珠峰大本营遭遇雪崩。动图来源:earthspace上传的《Mt. Everest Climbers Engulfed by Avalanche after Nepal Earthquake》


无论有没有登过山,当你看到积雪的山峰时,可能都会产生雪崩的恐惧。


雪崩的确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类似15年珠峰雪崩这样的山难,发生几率非常罕见,也很难避免。


雪崩后的珠峰大本营一片狼藉。图片来源:avalanche.org


不过,面对大多数雪崩,登山者并不是只能听天由命。


相比于登山中滑坠,失温等风险,雪崩其实更像一颗“地雷”,只要绕过雷区,就可以避免危险。


因为大部分雪崩事故不是因为地震,而是攀登者自身导致的:


登山者依靠无知的勇敢,模糊的逻辑评判风险,是雪崩死亡的主要原因。(来源:美国雪崩研究和教育研究所(AIARE))


雪崩只是山中一种自然现象,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正常。登山时不必过分紧张,只要了解它,就可以避免:


  • 除了地震外,各种类型雪崩都有预兆。如果登山者意识到一些自然线索,例如雪的坡度,雪层的裂缝,风的变化,大多数死亡可以避免 。


雪崩发生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动图来源:john doe上传的《Avalanche Narrowly Misses Mountain Climbers》


  • 登山者是雪崩的触发因素之一,如果登山者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辨别技能,就可以主动绕开雪崩。


登山者选择了远离雪坡的露营地,成功避免了一场灾难。


要躲开雪崩,其实并不复杂,雪崩判断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握的知识,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地形判断雪崩。


2)通过积雪判断雪崩。


雪崩并不是随处发生,如果登山者了解雪崩发生角度,用手上的工具实地测量,就已经迈出了避免雪崩的第一步。


雪崩发生角度

雪坡角度,是关于雪崩判断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雪崩并不是在任何坡度的山坡都会发生。如果山坡太陡峭,积雪难以形成,雪崩无从谈起。如果山坡太缓,雪崩也难以形成冲击力。


雪崩最容易发生在坡度是30°-50°的雪坡上,其中最高风险角度为38°。


  • 在坡度20度以下雪坡,极少雪崩。


  • 坡度20度—50度,雪崩中最常见的硬板雪崩发生范围。


  • 坡度40度—50度,可能发生散雪雪崩。


坡度判断方法——坡度和雪崩发生密切相关,如果你能测量坡度,就可以做出预测。一种适合登山者的估算方法是用两支冰镐进行测量:



  • 首先,取两支相等长度冰镐(或登山杖),在中点处相互垂直。确保横冰镐与水平面平行,竖冰镐与水平面垂直。


  • 将两支柄尖靠近雪坡,如果两支柄尖都恰好触碰坡面,则坡度为45度。


  • 如果只有横向柄尖接触坡面,则坡度大于45度。


  • 如果只有竖向柄尖接触坡面,则坡度小于45度。


雪崩并不都以一种面貌出现,登山容易遇见两种雪崩,它们都和坡度紧密相连。


雪崩种类

为了更好的理解雪崩,我们先介绍雪崩的两种类型:最危险的是硬板雪崩,成块的积雪瞬间崩塌;其次为散雪雪崩,就是大量粉末状的新雪。


左图是硬板雪崩,右图是散雪雪崩。


硬板雪崩(Slab Avalanche)——硬板雪崩就像是多米诺骨牌,当一个点被触发时,整片雪都往山下滑。



硬板雪崩具有以下特点:


  • 只需要很小的外力就可以被触发,而提供外力的往往是登山者。


  • 在任何天气状况都会发生,大风天气几率极高。


  • 发生极其突然,时速可达120公里每小时,可能是大面积的整体崩塌,也可能是脚下的一整块,但对登山者同样危险。


大型硬板雪崩之后的场景,整面山体的积雪整块塌陷。图片来源:snowbrains.com


硬板雪崩也可以是小规模的,登山者或者滑雪者都可能触发脚下的积雪。动图来源:ViralHog上传的《 Did I Just Start an Avalanche?》


如果山区突然降雨导致雪坡表层积雪融化,这时也可能发生硬板雪崩,但体现为半融化的湿雪块。


雨水会填充积雪的缝隙,将底层雪融化,升温时导致雪的崩塌。


湿雪崩(Wet Slab Avalanche)是硬板雪崩的另一种形式,球体表层雪倾斜而下。图片来源:powder.com


散雪雪崩(Loose-snow Avalanche ——散雪雪崩是从一个点爆发,累积的雪呈扇形倾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正在泄洪的水库,当水位太高时,水便会从大坝上倾斜而下。


散雪雪崩示意图。动图来源:Land of Thundering Snow上传的《Avalanche Types》


其特点如下:


  • 散雪雪崩是由一个点扩散到整个区域。比如悬崖,突出岩石,大树根部。


  • 干燥,蓬松的新雪可能产生这类雪崩。


  • 下雪后晴朗天气容易发生。



松雪雪崩多是在大范围降雪之后的山区,多为刚降下不久的新雪,因此覆盖新雪的山坡要格外谨慎通过。图片来源:francetvinfo.fr


知道雪崩的种类后,我们继续探讨雪崩与地形的关系。


了解雪崩易发地形

坡度测量只是理论预估雪崩风险,在实际登山中,真正发生雪崩的是山中具体的地形。


树木和石头——树木和石头往往代表雪崩风险低:


  • 树木茂密,石块大,树上积雪,则雪崩风险小;


  • 树少,石头小,则雪崩高发。


树和石头就像一个个锚点阻止雪层滑动。大型石块可以阻碍雪层之间的连接。树木上方的积雪掉落也可以稳固雪层。图片来源:fsavalanche.org 翻译制作:雪线之上


从树和石头上方通过更安全。因为雪崩往往出现在锚点下方。


锚点是应力集中点,雪层在锚点之间断裂就会产生雪崩。图片来源:fsavalanche.org 翻译制作:雪线之上


雪崩槽——山的沟槽在积雪时成为雪崩槽,它是雪崩的天然通道。


当你发现眼前出现一条沟槽,两边是陡峭积雪的岩石。那么注意了,这样的沟槽对登山者和雪崩都同样容易通过。


雪崩槽往往容易通过,需要密切注意积雪状况。图片来源:shastaguides.com


雪崩槽就像山的排泄通道,顶端和两层岩石上会不断积雪,当达到一定当量时便会崩落。


雪崩槽示意图。图片来源:fsavalanche.org



典型的雪崩槽。图片来源:summitpost.org


雪檐与背风坡——雪檐周围和山地背风坡都是雪崩高危区域,因为风很容易将雪堆积。



雪檐是风堆积而成,山区几分钟内的气象变化都可能导致它崩落,形成一次小型雪崩。


雪檐的断裂区域在上方。


当山区狂风肆虐时,雪檐下方是最不稳定的地形。如果你在山脊或山顶接近雪檐,也可能导致它崩落。


雪檐通常出现在迎风坡与背风坡的交界处。山脊,山顶都会产生雪檐。图片来源:Pixabay.com


避免在雪檐下方通过,或者尽量快的通过是躲避崩落的方法。


雪檐下方是危险区域。图片来源:Keyword Suggestions


而登山者从上部踏入雪檐脆弱区时,雪檐也会崩落。


从上部接近雪檐十分危险,断裂总是发生在一瞬间。图片来源:thefreedictionary.com


风积地形——通过风对雪的作用,可以判断雪的安全性:


  • 雪表面有条纹:安全。


  • 雪表面很光滑,且处于背风坡:危险


被风搬运后的雪层较为安全,因为大部分雪已经被转移。你可以通过表面辨识:风将雪磨成小的,致密的颗粒,留下均匀的线条。


被风力搬运后的雪面,有明显的痕迹。图片来源:avalanche.state.co.us


风力沉积下来的雪板很危险。你可以直观感受到:


  • 看起来:雪层表面看起来像枕头般光滑圆润,紧密。但通常会有裂缝。


风积雪密度很高,但是彼此之前缺乏粘性,很容易发现裂缝。图片来源:avalanche.ca


  • 踩起来:较软雪上面有较硬雪壳。踩碎时有鼓声一般的破裂声。


山区风力并不总是持续的,因此同一块风积雪也会分层,在轻轻踩踏时表层破碎。图片来源:wiki.fis-ski.com


雪坡的凹凸——雪坡的凸起,凹陷都是雪崩的触发点。


凹坡和凸坡都是雪崩的触发点。


如果要攀上一座雪坡,通常的过程是,你首先需要接近雪坡,以及最后登上雪坡。在这一过程中,雪崩可能发生在“陡峭——平坦”的过渡地带。


  • 凸坡(Convex Slope):如果你发现山体线条圆滑,在雪坡上存在凸起,则为凸斜坡。凸坡是最不稳定的雪坡。


凸坡示意图,等高线逐渐变密则为凸坡。图片来源:bushwalking101.org


凸坡雪崩发生的原因是,积雪在弧面上难以稳定沉积,在张力作用下产生断裂。


凸坡雪崩分析。


  • 凹坡(Concave Slope):如果山体像碗的内部一样,从陡峭过渡到平坦,则为凹坡。这种坡是整座山积雪的压缩点,如果积雪太重,雪崩同样会发生。


凹坡示意图,等高线逐渐稀疏则为凹坡。图片来源:bushwalking101.org


凹坡雪崩发生的原因是,积雪不断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凹处,当超过凹处承载极限时,整座山的积雪便会越过凹处倾泻。


凹坡雪崩分析。


除了地形,更专业的登山者可以借助雪层判断雪崩。


雪层判断雪崩

当登山者对积雪产生怀疑时,不妨对雪层进行一番分析,找出雪崩的可能性。


雪的层次——雪并不一定是一个整体,它会产生分层,分层就叫雪的层次。


积雪有一种反常识的特点,那便是具有保温性。厚雪是极佳的绝热体,因此,前一天的雪可能被后一天的雪掩埋下来,形成不同形态的雪层。


每一层积雪都和当时天气有关。


山野中的积雪可能是很多日降雪堆积起来的。图片来演:skyhdwallpaper.com


挖坑看雪层——雪层的结构可以通过挖坑判断,你只需要挖一个坑,就能判断雪崩是否会发生。


如果出现十分可疑的雪坡,登山者可以在积雪中挖一个深坑,观察其中的雪层:


坑的竖壁要做到笔直,光滑,深度要足够,最好能直达岩石层。(来源:《登山手册》作者:克雷格·康纳利)


登山者挖坑进行雪层分析。图片来源:summitpost.org


当你挖好坑后,就可以分析雪层的强弱了。


雪层强弱

和地基一个道理,如果下面的雪比上面软,雪就会崩落。你可以把雪崩想象成一座大楼倒塌,雪层就是大楼的“地基“”。


所以你分析雪层强弱,就是看一层层积雪的位置。如果弱层在强层之下,就有雪崩风险。


雪层示意图,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弱层处于强层下方,因此雪很容易往山下滑动。


糟糕的“地基”——粉雪和冰层是糟糕的地基。


如果你发现高密度的雪覆盖在低密度的粉雪之上,或者雪层中有一层冰,那么发生雪崩的几率很大。


新雪可以看到清晰的晶体结构,通常出现在雪层表面,但也可能被积雪覆盖,形成弱层。图片来源:mountainacademy.salomon.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