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从现代视研究角来看,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具有高度综合的研究领域。对于生物多样性目前没有形成标准的定义,这里讲的是公认的含义;是指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于生境之间的生态复杂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物种和生态系统以及其中的生态过程。 通常分为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但从内涵外延及分化的基础上来看,还应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圈两个层次。对于旅游规划而言,保护生态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必须要遵守前提。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推一的选择,成为全世界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因为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来看,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过度消耗、污染,导致了生物物种消失、生态环境恶化、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急剧下降,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受到了大自然严峻的挑战。 从国外的国家公园发展实践来看,国家通过选择大型自然区域并加以保护的方式,是保护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途径。所以,对于目前我们国家的自然生态想现状情况来看,国家公园的这种保护自然生态的做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公家借鉴。
首先,对于我们国家的生态保护区的一般做法进行了研究。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区域有三种类型:自然保护区1276处,面积1.02亿公顷;森林公园1078处,面积983万公顷;风景名胜区677处,面积96O万公顷。我国对于国家公园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修复的做法一直没有明文规定,本文在对国际上对于国家公园的生态多样性的修复和保护研究入手,从中找到我们国家公园开发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世界国家公园的发展从1872年到2002年的130年间,有一个共同的发展趋势,就是保护对象的扩展与变化。既保护对象由视觉景观保护逐步偏向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由单一陆地保护偏向陆地与海洋综合保护。 世界国家公园的发展在1872年到20世纪60年代的近100年间,主要是保护视觉美学价值;由于在这个期间,人类尤其是公众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得还不够全面深刻。 到了20世纪60年代,大量的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国家公园的保护对象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重要的保护内容。 举一个例子,在1969年IUCN通过国家公园的定义,将国家公园的管理目标定义为两项:保护生态系统和提供游憩机会。这足以说明了,人类对于国家公园的保护在逐步发展转变,从简单的视觉层面,逐步向全面深刻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系统保护上扩展。也就是说,随着人们对国家公园的开发,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加深,我们从最开始的保护视觉景观逐步扩展到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范畴。
在过去的130年间,国家公园在保护方法的方面,也走过了一些曲折探索的道路。保护方法也从绝对保护走向相对保护,从消极保护走向积极保护。在20世纪30年代,国家公园的保护主义者曾经提出一种排斥人类的保护方法,也就是说,将自然保护区的整个管理范围限制起来,原封不动保持自然的最原始状态和自然过程,这方面的保护主义者认为人类的介入对资源保护只起到破坏的作用。 这种消极的、绝对的保护方法,后来遭到了遗弃;这种方法是不切实际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国家公园相关社区的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资源保护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随着分区管理等技术和方法的出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统筹”这一目标的。从而使得国家公园的保护方法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目前,国家公园与保护区管理的国际趋势,是保护力量由一方参与走向多方参与。也就是说,在保证资源得到充分有效保护的前提条件下,除了发挥各层次、各方面政府机构、社区、非政府机构、私人企业的作用,协同努力,共同做好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在多方参与的过程中,社区参与(Com-munityInvolvements)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没有稳定的周边环境,就没有稳定的管理成效。当地社区如果不能从保护中获益,资源保护也不可能持续。当然,多方参与的前提,是健全的法律框架和权责利平衡的管理体制。
在国家公园发展最初的几十年间,对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保护是属于“散点状”的,将他们看作是作为一个个“岛屿”,孤立起来进行保护;随着生态学的发展,逐步发现,“岛屿式”的保护只适合于那些以美学价值为主的地质地貌保护区。 如果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话,“岛屿式”保护就显示出很多缺点。由此产生的一个趋势,就是对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保护从散点状走向网络,也就是说,在保护一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时,要考虑它与周围保护区之间的生态联系,将它作为保护区网络的一部分加以考虑,并使它与别的保护区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
由于我国国家公园没有实质性的案例和规范标准,所以,从森林公园入手,对于森林公园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进行研究,得出森林公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七个:保护自然景观、保护并促进森林资源、唤起人们重视自然保护、开展自然教育、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社区经济的发展、增进国际交流等。通过这七个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从结果出发,反推国家公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应该如何做,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对于森林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究,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如此严峻的形势,森林公园相关组织和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目前多采用的保护手段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放归野外等措施。 对于这三种方法,国家公园在开发建设以及后续的运营中亦可参考使用,更好的保护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当然,这三种方法当中,也有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再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以就地保护、放归野外为主,迁地保护为辅,这样才能在国家公园的开发中更好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开发国家公园,就必须建设项目建,建设项目通常都要占用林地,使得林地的面积减少,森林覆盖下降,施工过程会砍伐一些林木,若不采取合理的移栽措施,有可能导致一些珍稀特有植物的分布范围更加狭窄。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在林业局或管理局技术人员指导下,对项目取得珍惜特有植物进行挂牌标记,让施工人员明确知道哪些是应该特别加以保护的,或者是合理的移栽措施,实施迁地保护,需要挖去植物是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另外,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置环境保护哦方面的警示牌,提醒人们保护自然。
在国家公园动物生态系统的保护上,我们可以借鉴森立公园的做法,在规划建设中,对自然区域内的生物进行分区,分类型进行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放归野外都是合理且有实际效果的方法。我们规划中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自然区域进行区别对待。 在国家公园的开发施工期间对动物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潜在威胁很大,但在项目的施工期间,大多数兽类,鸟类会通过迁移或者飞翔来避免施工所造成的影响,两栖类和鱼类的活动范围比较狭小,不能很有效的避免这些影响,因此修建项目对兽类鸟类的影响不大,对两栖类和鱼类影响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放炮,坚持“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禁止猎杀动物,杜绝水体污染,保证动物的栖息地不受或少受影响。对溪流的地方要顺溪流设置小型桥梁和涵洞,确保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动物迁移顺畅。
施工期间开挖的土石方很多,所废弃的土石方也很多,会对该区域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景观整体性。 另外,游览观景栈道的修建也同样会将景观分隔开来而使得景观破碎,所以再建设景观栈道时应考虑其对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修建悬空木制栈道,以保证游憩设施与整体景观效果相协调,与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的宗旨子相统一。 加强后期的管护工作,对于当期植被的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项目建设期施工人员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垃圾、废弃物的排入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造成负面的影响。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加大对保护区的管理力度。
森林公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有七个方面,保护自然景观、保护并促进森林资、唤起人们重视自然保护源、开展自然教育、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社区经济的发展、增进国际交流;从这七个方面里,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森林公园附近的社区公众而言,有很好的刺激带动因素。 保护自然景观就等于维护了好的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就能很好的带动广大社区公众的积极参与保护,可以通过宣传营销,对森林家公园在于生态多样性保护所能带来的巨大益处,能很好的带动、刺激多的公众参与到生态多样性的保护行动中来,这样,比起制定一项项的制度规定要有实际效益。 对于国家公园,更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益分别列出来,这样从公众的意识形态里,养成保护生态多样性有如此之多益处,更能激发社区公众从主动的参与到保护国家公园的行列中来;使得民众参与,民众受益,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更好的去完成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巨大工程。
综上所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源泉,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如今却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威胁,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我们自由拿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等,尽人类最大的努力,才能更好的把这个生物多样性维护好。 同时跟上世界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路线,通过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深入研究,继续深度了解生物多样性以及可采取的保护措施,从而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更好的从自然界获得所需的物质能源。同时,相关教育的开展和加强是关键,只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深入民众的心中,才能更好的,更直接的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更应该立足于自身,从我们身边着手,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受破坏,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唯有达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更好的建设地区动植物等生态系统的活动环境场所。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留存物种的保护,定期检测周边环境等方面全面深刻的研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一项巨大而长久的工程,与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这里首先呼吁,我们每个地球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到了每个生态系统中都能自觉自知的去保护和爱惜我们的生态环境、生态、生物系统。 来源:和美智业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