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名建筑大师在中国的小山村里玩起了竹子,隈研吾、武重义都来了...

 dqadn 2017-03-01

本文转自:微设计

ID:Land-2013

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于9月28日在浙江丽水龙泉宝溪乡溪头村开幕,占地2万方,共有15个建筑,由来自美国、中国、哥伦比亚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越南8个国家的11位建筑大师完成。其中包括隈研吾武重义等。

建筑大师发挥各自的奇特的想像与设计理念,在地处偏僻山区的宝溪诠释了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关注。这些建筑都是就地取材,夯土墙围主体结构,再加上当地竹子的巧妙运用。

【接待中心】

武重义

武重义(VO Trong Nghia),越南著名建筑师,擅长使用竹子、蔓以及石头等天然素材,结合当地景观特色,创作可持续建筑设计,接待中心由他来设计。

该建筑既是接待中心,也是办公区域。选用原竹,通过弯曲到达造型的目的。弯曲的竹保持了竹的柔韧性,天然的材料建筑的选择,让建筑本身无限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用竹子作为梁、柱,再用排列整齐的竹子作为建筑的墙面。最后,用茅草做成建筑的外立面,既能遮光,也能防水。

此建筑地势较高,可俯瞰整个社区。从溪头村桥入口便可远观到此建筑。社 区的入口,用一个竹建筑来表达在地竹 建筑及其历史宿命,让人们在亲近自然 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天然建筑的魅力。

【当代青瓷艺术馆

隈研吾

当代青瓷艺术馆由建筑师隈研吾[日]设计,此建筑依溪并跨溪而建。这是一座具有生命力的艺术馆。

当代青瓷艺术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生产的重竹(压制成型),在这个艺术馆设计中,它作为一种结构元素融入建筑设计。这种开放性的建筑实践,对重竹运用而言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他利用竹的叠加和错位构建出有机的形态,规则似乎又不规整,通过“隙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隙间”令建筑重获自由,不再僵硬。

双螺旋石拱桥

葛千涛

葛千涛先生设计的基因双螺旋造型的“双螺旋石拱桥”多孔石桥,映衬着两岸青山绿水,在蔚蓝色的天幕下,你会惊叹设计师想象力的曼妙与神奇。

和其它桥不一样,它就像是DNA的双螺旋结构图,有着螺旋层次的美感。

除了基因图是对设计语言的一个构思,另外一点是中国园林中的露窗,露窗是解构我们后面看到的画面,葛千涛先生用了更当代,更简单的一种方法,也是露窗的一种表现。

这个桥最关键之处是古村落和当代的一个对话,葛千涛先生希望乡村能够保留它的完整性和文化属性,不受外来文化的入侵,就像用竹子来做建筑一样。

青年酒店

安娜

龙泉因其独特的青瓷文化,在中国陶瓷领域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该建筑的设计灵感源于青瓷的优雅器形,极具区域代表性。

建筑师希望通过该项目来发展竹的结构及编织技术,使其达到与青瓷一样的成熟水平;同时,通过这种传统工艺的传承,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竹”具有和陶瓷一样的当代性。

在安娜[德]的设计酒店里,感受天然建筑材料土、石和竹的韵味,感受她对当地千年青瓷文化的致敬。

艺术酒店

杨旭

艺术酒店,共两栋,一栋沿溪而建,意为“水间”;另一栋建于田旁,意为“花间”。

水间的每个房间的水平面位置都不一样,盘旋而上,灵感来源于龙窑的倾斜而上;花间提供了其中一种的可能性,坐落于不同方位的房间有着不规则的房间,俯视如同散开的花瓣。

【精品酒店】

西蒙

西蒙·维列为双年展设计了精品酒店,是一种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建筑。

设计师将一切与自然元素与周边环境完完全全相互交织,如屋顶上的青瓷瓦片,支撑建筑的毛竹。从远处看,就像是一座藏在山脚下的帐篷。

创空间】

李晓东

该建筑被四周的竹林所包围,因此“竹”便成为了建筑立面的主要材料。

研发中心的一层、地下室及其通道,以竹的设计产品、技术运用、工艺研发为主,以及功能区。第二层,配有多功能厅(讲座、会议、沙龙)、厅内的阶梯具有两种功能:座位和书架,郁郁竹林通过观景台融入建筑的内部空间形成了一个整体。

传统青瓷作坊

国广乔治

该建筑是当地原有的陶瓷工作坊。建筑的环境控制系统依赖于自然通风、夯土墙的耐温性,以及湿度传递性。南北方向的窗户可以对流通风,因此无需安装任何采暖设备。

农村传统的夯土墙、垒石为主要结构,这里是宝溪的青瓷对外展示的地方。

低能耗示范屋

马晓儒

在马儒骁[意]设计的低耗能示范竹屋中,感受设计师对自然资源完美的利用与把控;

该项目探索了关于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的可能性,用以提高环境保护及自然生态发展水平。通过利用宝溪乡的自然资源,如阳光、水流、植物、自然风等多种天然材料来设计创新型生态竹屋。

竹坞·童心体验屋

竹坞位于整个项目区的中部位置,建筑的主要结构是竹条,建筑师利用竹条来表达建筑的线条感;

同时建筑师将竹子的自然垂直形态设计为水平形态结构,发挥竹的最大承重力,并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内部空间的隔间。餐厅高低错落的外部轮廓,如同错落的小山 脉静守在山峦与溪水间。

竹建筑双年展源自生活,

再造魅力故乡,便是它的“根”。

它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已然成为生活本身。

创意、设计,带动竹、青瓷产业的升级与研发。

在“关注生态乡村”的同时,守护原有乡村文化,

铸就“美丽中国 ,魅力故乡”的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