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氏舌针为主治疗灼口综合征20例

 ZHAOZHONGYI14 2017-03-01

管氏舌针为主治疗灼口综合征20

王苏娜   谢苏娟  王祖红   

(昆明市中医医院,昆明650011

 

 [关键词]舌针;灼口综合征;临床观察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常不伴有黏膜病损及其他临床体征的一组症候群,又称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不适,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近年来,BMS发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女性的发病率约是男性的七倍,发病年龄主要在围绝经期[1]。笔者采用管氏舌针为主,配合循经取穴治疗灼口综合征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全部例患者均来自20101月至20145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符合灼口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5~68岁,平均52.5岁,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2]

(1)以舌部和()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或具有异常感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舌麻木、口干、味觉改变及其他口腔不适症状,临床检查口腔黏膜及舌部无器质性病变;

(2)无明显的全身器质性疾病,排除三叉神经痛、干燥综合征、营养缺乏、糖尿病、免疫疾病以及其它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口腔不适;

(3)无局部刺激因素如残冠、义齿、不良修复体等;

(4) 1月内未使用过性激素、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组胺类药物及局部未曾使用过激素治疗。

 

2.治疗方法

主穴( 舌针) :心穴(舌尖部)、肝穴(位于舌面后1/3 处,边缘向内5分处,2)、脾穴( 位于舌面中央处旁左右分开4 分处, 2穴) 、肾穴( 位于舌面中央后3 分, 外开4 分处, 2穴) 、聚泉(舌面中央处) , 详见图1; 金津、玉液、中矩(舌上举,舌底与齿龈交界处) ,详见图2。

           


舌针刺法:

       舌针前,一般给予患者3%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液漱口,以清洁口腔。针舌面穴位,患者自然伸舌于口外;针舌底面穴位,患者将舌卷起,舌尖抵住上门齿,将舌固定,或舌尖向上反卷,用上下门齿夹住舌,使舌固定。选用0.25mm×25mm针灸针,在选定的穴位上针刺后,拇指前后均匀捻转10次,不留针,在捻转时,进针0.51分许,勿令太深,一般不会出血。

配穴:通里、太溪、太冲、三阴交

针刺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0.25mm×40mm不锈钢针灸针,快速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

    每日治疗一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3.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

采用VAS量化BMS患者疼痛程度。VAS为一条10cm长刻度的直标尺,两端分别标有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

3. 2疗效指数评价

疗效指数=(治疗前疼痛指数-治疗后疼痛指数)/治疗前疼痛指数X100% (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3]

显效: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

有效:疼痛局部减轻,疗效指数>20%

无效:疼痛无减轻,疗效指数<>

3.3治疗结果

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85%

VAS评分为,治疗前评分为6.3+1.49,治疗后为3.55+2.11,治疗前后进行比较,t=8.966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关于BMS的病因学研究众说不一,目前认为BMS是属于非器质性的灼痛,其发病大都与神经(包括自主神经)精神、血管运动神经因素有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精神因素、局部因素、内分泌或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多数学者倾向于多因素发病[4]。因BMS的病因、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因此也缺乏特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西医治疗上主要是有脱离过敏原,去除局部发病因素,积极诊断及治疗全身性疾病,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药物、激素替代疗法、精神类药物治疗、心理咨询治疗等[5]

从中医理论分析,本病多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宜、年老体虚等引起的气机升降失调,脏腑机能不和,从而导致多种病理产物的滞塞和郁结,致舌部所过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致气血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舌而发病。该病病位在舌,与心、脾、肝、肾均有关。

舌与全身脏腑经脉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之别系舌本。《灵枢·经脉》篇云:“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灵枢·脉度》篇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针刺舌穴不仅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并可通过与舌相关的经脉,调和气血,调畅脏腑气机,亦可以治疗全身脏腑疾病。故本病治疗上,以局部舌针治疗为主,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调畅脏腑功能气机,配合循经取穴,以心、脾、肾、肝经为主,选穴通里,手少阴经络穴,宁心安神;太溪,肾经原穴,滋阴益肾;太冲,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健脾益气,也可调肝补肾,调和气血。诸穴合用,通调经络气血,远近相配,标本兼治,故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中我们发现针刺治疗灼口综合征有自身独特优势,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局部症状,也能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以及伴有的一些全身症状,如失眠、汗出等症,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