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病用隔蒜灸效果更好!关于隔蒜灸的最全介绍!

 任之堂膏药老铺 2017-03-01

找经络、查穴位在我们公众号首页的右下角有一个“穴位查找”的工具,你点进去就可以了,更可以学到很多不一样的穴位知识。

隔蒜灸就是把大蒜切成薄片放在穴位处,然后在大蒜上施灸,这种灸法主要用于治疗脓肿毒疮。

隔蒜灸之所以在治疗痈疽时疗效显著,是因为大蒜本身辛温喜散,具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效。《名医别录》中是这样介绍大蒜的:“散痈肿魇疮,除风邪,杀毒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蒜具有超强的杀菌能力,可以防治肿瘤和癌症,还具有预防感冒、抵抗疲劳、抗过敏等作用。




隔蒜灸除了把蒜切成片进行艾灸,还可以把蒜捣成泥之后采取隔蒜泥灸。什么时候适宜隔蒜泥灸呢?我的经验是,当患处面积比较大,蒜片无法覆盖时,可以把大蒜捣成泥,然后将蒜泥压平盖在患处,再在上面施灸。


隔蒜灸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呢?


在隔蒜片灸时,你可以取新鲜独头的大蒜,将其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然后用针或牙签把蒜片中间刺几个小孔,放在穴区上,再在蒜片上放置艾炷施灸,每灸3~4炷之后换一个蒜片,然后继续施灸。一般一次施灸7~11炷。每日或隔日施灸1次,7~10日为一疗程。

隔蒜灸的临床研究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2005级硕士生张瑞娟 张丽欣

指导杨继军 余延芬 

隔蒜灸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灸肿令消法,取独颗蒜,横截厚一分,安肿头上。炷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壮。不觉消,数数灸,唯多为善。勿大热,但觉痛即擎起蒜,蒜焦更换用新者,不用灸损皮肉”。

《千金要方》用治瘰疠,《医学入门》用治痈疽肿毒,《医宗金鉴》用治疮毒。今据古人之法,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中的一些疾病,其方法简单、安全易行、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疗效显著。

1、内科疾病 

1.1 丛集性头痛

石氏等运用隔蒜灸配合针刺治疗丛集性头痛,取厚约0.3-0.4cm的蒜片放置于阳白、太阳穴(患侧),在其上置约杏仁大小的艾柱,每穴灸2壮。针刺选用主穴,近取阳白、太阳、风池;远取合谷、太冲。风池、合谷、太冲取双侧;阳白、太阳取患侧。常规皮肤消毒,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艾灸与针刺可同时进行。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经过1~3个疗程。本次观察的12例患者临床治愈率为75%,显效率为25%,总有效率为100%。

1.2 难治性肺结核

赵氏等治疗难治性肺结核80例,患者病情都比较严重,均为长期用抗痨药物治疗而痰菌持续或断续反复阳性,并对大部分抗痨药物耐药者。取穴分为两组:(1)百劳(双)、肺俞(双)、膏肓(双)。(2)中府(双)、膻中、关元、足三里(双)。采用隔蒜灸,每穴灸7壮,每壮含甲级纯艾绒250 mg,每周灸治3次,每次轮回灸治1组穴位,3个月为1疗程。患者全部住院治疗,艾灸期间除给予口服异烟肼(INH)300mg/日外,停用其它抗痨药,一般症状对症处理。80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经艾灸治疗后,显效19例,好转33例。有效率为65%。同时肌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得到纠正。

2、外科疾病 

2.1 疖

李氏用隔蒜灸治疗疖38例,疖红肿明显、且伴有全身症状者,蒜饼宜厚些,艾炷宜大些,每次可灸至9壮;疖红肿范围小,全身症状不明显者,蒜饼可薄些,艾炷可小些,一般灸3壮即可。体虚毒恋型再配合艾条补法悬灸足三里穴。每日治疗1次,至治愈为止。经6次以内治疗,疖肿消散、全身症状消失37例;经6次以上治疗,疖肿消散、症状消失1例。

2.2 疮痈

匡氏用穴位隔蒜灸治疗65例疮疡病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取穴位置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在两边各取1穴,即腰阳关穴旁开1寸,做隔蒜灸,每日1次。大小在2cm×2cm及以下的单个疖肿,应用此法,一般3天可痊愈。其它的多个疖肿,足发背等,可配合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一般5~6天可痊愈,2—3天必有好转,用此法治疗,治疗时间最长为6次。

2.3 寻常疣   

邓氏运用隔蒜灸治疗寻常疣的方法是疣多者选较单独、较大粒者2~3处,或最早出现者。首先用酒精浸润1-2 min后,用棉签刮去表面角质层,使疣丝充分暴露,涂鲜蒜蓉汁少许,使艾炷着于疣上灸之,灸至能忍受为度。1次3~5灶,1日2-3次,每灸1次,用棉签与皮肤成30度角,依次向疣周推之,一般2—3次能脱落。若仍未脱落者改1天1次,一般1周内脱落。若脱落者是母疣,周围的子疣3个月至半年自行消失或脱落。

2.4 疝气

武氏等针刺结合隔蒜灸治疗疝气43例,取大敦、三阴交、归来穴,常规消毒后,用28~30号毫针速刺,得气后不留针。将黄豆大小锥形含麝香的艾炷置于蒜片中央施灸,令艾炷烧尽,每穴灸1~2壮,以灸处穴位起小泡为度,医者可通过在灸穴附近皮肤上循按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灸后穴位处可涂少许龙胆紫溶液,若1次治疗不愈,1月后可作第2次治疗。经1~2次治疗后有效率为95.4%,治愈率为79.1%,平均治疗次数1.3次。此方法通过经络的调整作用,能增强腹股沟韧带的紧张性,促进脏器回缩和腹环的闭合。

2.5 急性淋巴管炎

刘氏等采用隔蒜灸治疗急性淋巴管炎118例,方法是用三棱针从红丝的两端点刺出血后,在红丝的远心端点刺处放上独头蒜片(约5mm厚),蒜片上用艾灸,灸后不久即可见红丝渐渐向近心端回缩,待红丝不再回缩即停止治疗,如不愈者,次日可如上法再行灸治,一般2—3次即愈。本组118例中,灸治1次痊愈者12例,灸治2次痊愈者88例,灸治3次痊愈者18例。治愈率为100%。

2.6 类风湿性关节炎 

陈氏等针刺结合隔蒜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取穴:天应、腕骨、阳溪、曲池、外关、合谷、中渚、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临泣、八邪、解溪穴。以捻转泻法深刺为主,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1个疗程,休息4天,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观察3个疗程。(2)隔蒜灸:取紫皮独头蒜适量,去皮捣泥,平铺于大椎至腰俞穴间,宽约2.5 em,厚约1.5 cm,周围以纸封固。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以黄豆大艾炷分别放在大椎、腰俞、命门穴上并点燃,共灸4—5壮,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4天。取穴每次除大椎及腰俞不变外,中间尚可取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悬枢、腰阳关诸穴中的1个穴轮流施灸。结果显示:治疗组87例,治愈2例,好转75例,无效1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

3、妇科疾病 

3.1 急性乳腺炎 

杨氏等采用隔蒜灸法治疗急性乳腺炎42例临床观察。选穴:病人患侧局部、乳中穴。治疗期间患侧乳房暂停哺乳,应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如遇脓肿溃破,可在破口处拔吸火罐,利用负压将脓吸净,再作隔蒜灸。每日1次,3次为1疗程。经治疗1—2疗程后,痊愈38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2%。其中1疗程治愈者37例(88.09%)。 

其它略

4、皮肤科疾病 

4.1 带状疱疹

刘氏采用隔蒜围灸治疗带状疱疹36例,患处周围用切好的蒜片围住,每片间隔约1cm(若在胸背\腹部,须在相应脊神经根的夹脊穴处置放蒜片),其上置艾炷(比麦粒灸用之艾炷略大),点燃,可用纸片煽其艾火令其速燃,待患者感灼热疼痛不能忍耐时,除去艾火,每片蒜上放艾炷灸3次。一般每日治疗1次,疼痛剧烈者可每日2次,5日为I疗程。治疗36例,经2疗程治疗,痊愈2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  

4.2顽固性荨麻疹

耿氏等针刺配合隔蒜灸治疗顽固性荨麻疹46例,针刺主穴为曲池、三阴交、血海;配穴为委中、尺泽、合谷、足三里、大椎、风市,每次针刺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主,配穴3-5个,采用轻刺激,施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隔蒜灸取足三里、血海、曲池、大椎、膈俞、外关、太溪。每穴灸7~9壮,用补法,艾炷取单数,勿吹其火,也可风团块密集处置蒜片施灸。

以上两种疗法隔日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其中针刺5次,隔蒜灸5次),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5.3%、97.3%。

其它略

大蒜是一种较好的免疫激发性中草药,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肌体固有的对疾病的抵抗力,因而在恶性肿瘤的防治、免疫与血液病的治疗、延缓肌体衰老等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

艾灸有温经活血之功,大蒜有消肿、解毒、杀菌之力,隔蒜灸是指将灸之散结,蒜之解毒,有机结合,使灸获蒜性以利消散,蒜借灸助得以渗透,二者相得益彰。因此隔蒜灸具有消肿、拔毒、发散、止痛的作用。所以隔蒜灸这种简单有效的自然疗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