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齐桓公——如何在一个团体中提高自己的威望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7-03-01

学习齐桓公——如何在一个团体中提高自己的威望

齐桓公,春期第一霸主,曾九次召集各方诸侯订立盟约,以达到提高政治地位目的,第一次召集诸侯国的地点是北杏,史称北杏会盟,开启了称霸时代。

第一次会盟通知了很多诸侯国,但仅有四路诸侯赶到,盟会举行的过程中,因为齐桓公的誓词是匡扶王室,讨伐逆贼,由于鲁国没有来,齐桓公就召集大家讨伐他们,宋桓公心里想:我来只是想让你为我确立君位,你倒好,想借我们兵力讨伐不听你命令的诸侯国,我才不为你差遣呢!我宋国是此次来的诸侯里最大的国,我若放弃结盟,其他大国又没有来,说不定这些小国也就散了,于是晚上卷好铺盖偷偷溜了。

宋国这个做法非常不可取,足见宋君主见识短浅:齐国的目的就是和你拉帮结派,打着帮你确立君位的事给你好处让你过来参加,你在确立君位后却偷偷溜了,齐国必定要怪罪,随便找一个理由就能把你君位再取消,那你不是白来了吗?况且日后还引起齐国对他的芥蒂,简直得不偿失,根本原因还是宋君主怕面对齐国要他帮忙讨伐他国的问题啊,光逃避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后来证实宋君主的这个行为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逃避某个不想面对的问题,也会选择偷偷溜之大吉,其实这种行为会令人不齿,你的逃避已经告诉大家你的态度了,那你倒不如当场拒绝别人的要求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样反而大家还能理解你。

齐桓公为此非常生气想去追讨他们,管仲制止说:我们追讨他们是不合理法的,同是诸侯,况且宋国爵位还在我们之上,(古代诸侯是有爵位的,按尊贵等级分别为公、候、伯、子、男)。所以应该让周天子率兵,我们帮衬去讨伐才名正言顺。但是宋国与齐国之间还隔了个大国鲁国,鲁国接到邀请都没有来,我们要先迫使近处的鲁国来结盟,这样宋国才会害怕和臣服。

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和信任和重用管仲是分不开的,齐国称霸后,齐桓公把所有朝政大权给管仲,自己每天钓鱼赏花把酒后宫,曾经易牙和竖刁非常嫉恨管仲,在齐桓公跟前说他坏话,齐桓公呵斥道:我与仲父就像胳膊和大腿,互相成全互相依靠,你们这两个小人懂个什么?

从此这两人就再不敢说管仲坏话了,齐桓公对识人、用人很有自己的一套,能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彻底用好来建立自己的事业。所以说你不需要什么都很强(你也未必能做到),但你只要能整合比你能力强的人帮助你建立事业,你就是赢家。

齐国如何逼迫鲁国就范?我们看看齐国是如何做到的。

鲁国有一个非常小的附属国遂国,与鲁国接壤,管仲建议先以不尊敬和不朝见齐国为由围剿遂国,灭了遂国后,在鲁国边境屯重兵。

鲁候本想出兵抵御齐军,施伯不同意,理由有三点:其一,管仲是天下奇才,今日齐国用他而使国家得以快速振兴,现在他掌握齐国军机大权,用兵会有节制,不会滥用,因此我们不要轻易出兵;其二,北杏开会,桓公是奉了帮助宋君稳定王位的命令,现在怪您不去,您不占理;其三,子纠(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被杀,您对此有功,王姬下嫁您有主婚之劳,放弃往日功劳去结下仇恨。所以不如与他讲和请求加入联盟,齐就会退兵。

这时恰巧收到齐国一封来信,大意是:我与您共同侍奉周王室,情同手足,并有连姻。北杏开会,您不参加。冒昧前来询问原因。您若有二心,也请说明。同时齐侯还给文姜(鲁候的母亲,也是齐桓公的姑姑)写了信,文姜叫来庄公说齐和鲁几代都是甥舅连姻,劝儿子还是不要把关系搞僵。

最后鲁庄公答应主和,写信告诉齐桓公想和他会晤面谈一下。

到了会晤这一天,鲁候带着曹沫来了,齐桓公设了坛,只允许一君一臣上去举行结盟,曹沫跟着上去了,因为佩戴了剑,齐国重臣东郭牙告诉他不许带兵器,曹沫也不回答,一双眼睛死死瞪着他,眼珠子都要瞪裂了,东郭牙吓的后退几步不敢做声了。

别人对你提要求,如果你又不想遂他意,而且你和他关系不好甚至是对立的,或许可以学习曹沫的做法,冷面愤怒的沉默,比高声争辩更有威慑力,用眼神杀退他吧。

上了坛,齐桓公要和鲁庄公正要歃血为盟,曹沫一手握住剑一手拉住齐桓公袖子说:“鲁国不断遭受入侵,你们以帮助弱的救助差的名义开会,为何唯独不体惜我鲁国呢?”

管仲问他要什么?

曹沫说:“齐国特强欺弱,抢去我们的汶田,今天请你们还给我们。”

齐桓公答应了。

下了坛,齐国大臣觉得曹沫太没道理了,竟然敢赤裸裸的威胁齐桓公,于是请求齐桓公制服他们,齐桓公说:平民立信尚且要遵守,何况是君王了。

曹子之恨,别人咽不下去,齐桓公却咽下去了。这一切正是征服诸侯,寻求霸业的具体表现,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诸侯们听说了齐鲁立盟发生的事后,都佩服桓公的信义。于是卫、曹二国都派人来道歉并请求加入联盟。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齐桓公为了得到诸侯的信任,先是不计较曹沫的无礼,后是阔绰的把抢到的鲁国土地还了回去,得到了鲁国的信服,也正是由于这次事件,齐国的威信在诸侯国里大增,解决了鲁国的问题,还让四方小国纷纷前来攀附求罩,齐国霸主地位初成。

鲁国一开始不参加盟约的原因是不信任齐国,虽无过节,却对他没有好感,觉得没必要他有召就得来。齐桓公为了拉拢鲁国与其结盟,可谓用心良苦,先是干掉其附属国遂国,再屯兵鲁国边境制造压力,后又书信给自己的姑姑文姜让她从中撮合,还写信给鲁庄公以周天子名义施压:要么和我结盟,要么跟我和周天子对打(这罪名大了,臣子怎么能打君主呢),齐桓公就是这样,把这天子和自己绑在了一起,谁和他打就是和周天子打,这让对手非常被动。

和齐国结盟并没有什么坏处,各种因素撮合下,鲁国当然要选择结盟。

齐国称霸首先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身军事力量强大,这是话语权,但是光军事强大是不够的,你总不能也无法依靠武力把其他国家都兼并了,这是要招人恨和大家联合反抗的,而且很多诸侯国国力也非常强盛,比如卫国、宋国、鲁国、郑国、楚国等都属大国,分别与这些强国关系好的小诸侯国不计其数,要是想一个个灭掉他们再称霸,短时间无法实现,至少齐桓公有生之年做不到了。

齐国称霸的策略就是取得其他诸侯信任,让大家愿意信任他,听他安排,尊他为大哥。几千年前的人就已经摸索出让他人臣服的最好办法了:恩威并施!告诉你听我的有哪些好处,也让你知道违抗我会有哪些坏处。大家可以阅读一下我之前的文章《如何将仇敌变为同盟国》,看看郑国是如何让陈国臣服自己的,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值得阅读十遍。

恩和威,缺少一样,效果都会有折扣,只有恩,总有些不知道好歹、贪得无厌的人只想占你便宜;只有威,则口服心不服,你防不胜防,总会时不时找机会给你捅出什么幺蛾子来。

从齐桓公称霸的策略来看,如果我们想在一个群体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也不必等到自己实力可以兼济这个群体之和时,才去思考这个问题,也不要老想着以武力压制,或经济制裁来让大家认可你。更好、更现实的策略,是主动牵头做一些利于这个群体的公益事业,以主持人的身份,号召大家共同执行,帮助群体之间建立友谊以及互惠互利的平等合作关系等,当群体的大部分因受益于你变得更好,群体本身更有秩序后,你的身份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这是战略。

战术(执行)则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可能有些读者说我不会啊,确实如此,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有些无师自通有些百思不解,但是我想说的是,即使你是后者,但是如果你能熟读100个这样的战术执行故事,你的悟性一定能上升一个数量级。

问题最终又回到学习上来,我们需要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案例,《东周列国志》里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以后会和大家逐一分享。

鲁国搞定后,就计划开始讨伐宋国了,齐国当然把宋国摆平了,不然历史上的春秋五霸第一霸就是虚构了。

下一篇文章,为大家讲述鲁侯的死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没有应对真相的能力,就要有不去探知真相的智慧。

作者微信公众号:读书人生

公众号ID:dushu02

古人云:读史明智,我的所有的文章,都是以史书故事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总结,提炼古人的经验智慧,开阔大家的见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