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几本学习药物的书(五)

 隐士的书屋 2017-03-01

说说几本学习药物的书(五)

2016-11-01 08:31阅读:189
“你来或不来,它就在这里,不远也不近。”
准备写写《本经疏证》,忽然脑子里出现了这句话,我想,这句话用在这本书上,还是很合适的。
说说几本学习药物的书(五)X

不管学习中医还是西医,都需要看书。不过,中医看书和西医看书有大大的不同。你也许不了解,这会有什么不同呢?听我一说,你就明白了。
这个不同,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西医要读新书,中医要读古书。
这是为什么呢?
西医的发展,是以新代旧,就是新的知识代替旧的知识。所以,学西医的人要读新书,几百年前的书是不需要读的。学西医的人人都知道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这个名字,他是伟大的西医奠基人,据说希波克拉底的誓言还是现在医生人人都要宣誓的,可是他的著作已经成了历史的印记,西医在临床上早已不再用他的知识了。
中医则恰恰相反。中医的发展,是在中医这棵两千多年的大树上增加新的枝叶,所以学中医,要先学习这棵大树的主干,再学习分枝,再学习枝叶。主干、分枝、枝叶就散落在两千多年来古人流传下来的古书里。这些古书很多很多,多到任何一个学习中医的人终其一生都读不完。
所以,学中医的人,家里一定有一大堆医书,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伤寒论》开始,唐宋元明清的都有。我们家就是,我老婆的宝贝是一橱衣服,我的宝贝是一橱子医书。可以说,一个读过古书的中医,不一定是个好中医(像我),一个没有读过古书的中医,一定不是个好中医。
我这个人又懒又笨,所以开始学中医时,读的都是现代人的书或者文章,我也知道应该读古书,可是古书读起来那么费劲,我还是尽量绕开走吧。
一个听歌的人,再不专业也会知道王菲;一个看电影的人,看的再少也会知道《罗马假日》。我在中医的天地里瞎逛,虽然孤陋寡闻,却发现有的书终究是绕不开的。它们 会在一个地方静静的等着你的到来,你不管走的是哪条路,走了多远,终究会来到它们的面前,譬如这本《本经疏证》。我想起了一句歌词:我踩着不变的步伐,是为了等待你的带来。
我发现,好多讲药的人都会提到《本经疏证》这本书,咱们前面提到的JT叔叔对这本书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JT叔叔说,中国历史上对本草的研究,自唐宋以后渐渐误入歧途,一直到清代邹润安的《本经疏证》和周岩的《本草思辨录》,才不再迷失,找回了古中医对本草的认识。
邹润安是如何做到的呢?就是像清代做文字考据的学问家一样,对本草进行考据。比如伤寒论里有三十多个方子有桂枝,那就把这三十多个方子都找出来研究,看它们治的病有什么共同之处,最终找到桂枝的作用。还有,有的药方里面只有一味药不一样,通过研究这些方子治疗疾病的不同,来研究这味药加减变化的区别,从而探究出这味药的作用。JT叔叔说,邹润安是用了绣花的功夫来研究本草的。
这是JT叔叔的说法,另外还有一位中医叫做武国忠,名气挺大的,他也把这本书夸成了一朵花。他说这本书把《伤寒论》剖析的淋漓尽致,是解读《伤寒论》的金钥匙。
慢慢的我开始好奇,有了读一读这本书的想法。买到手后,不禁傻了眼,这本书600多页,有砖头那么厚,70万字,绝对的大部头啊。
既然买了,又是如此有名的书,那就读吧。
我们先插一句话。有一本老爷爷的爷爷级别的书,大约出生在秦代前后,胡子老长了,名字叫做《神农本草经》。这本书讲了365种药材的作用,是中药学的源头,被后人奉为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可是,不得不说,这本书有个缺点,就是话只说一半,只讲了某某药能治某某病,没讲为啥能治这个病。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对药物的认识发生了一些变化,宋以后的医家们已经不大相信这个书上的记载了。
时间到了清代,邹润安横空出世。他通过潜心研究汉代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两本书上的药方,有时候还要旁涉唐代的《千金方》、《外台秘要》这两本书上的方子,推导出了其中所用各味药物的功效,推导出的结果证明了《神农本草经》上面记载的没错。
于是邹润安就写出了这部本草学专著:《本经疏证》,书名里的“本经”就是指《神农本草经》,“证”就是证明、证实的意思。
这本书我前前后后读了有一半,没读完。说说读后感吧。
首先,书绝对是好书,纯正的古中医味道,纯的像农夫山泉,有点甜。
其次,说说美中不足。邹润安先生没有考虑现代人的古文功底和阅读能力,在论述本草时满口文绉绉的古文,里面又充满着各种弯弯绕的思辨,读起来脑细胞牺牲的一片一片,一片一片(心痛啊)。而同样是清代的作家曹雪芹同志则考虑到了阅读者的口味,其《红楼梦》即使今人读起来仍然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当然,用读小说的标准来要求中医书,也太过分了,这是开开玩笑,邹润安老先生九泉之下别生气啊。
邹老先生生活的时期是清朝,出生在乾隆年间。我们知道,清朝是一个缺失思想家的朝代。思想家虽然是个稀有物种,可还是像路边的好风景,时间这辆列车前进的路上,总会隔三差五的出现。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就不用说了,到明朝还出了王守仁,明末还有黄宗羲、顾炎武等。奇怪的是时间列车在清朝这段路上跑了二百多年,路边愣是没有像样的好风景出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一种观点认为,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把知识分子迫害的不敢有思想了。
当年康熙、雍正大搞文字狱,一句话说的不对就杀头。不是有个记载嘛,说有个文人写了首诗,因为里面有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被认为是诽谤朝廷,丢了性命。知识分子被打压的不敢说话,不敢表达思想,只好埋头研究学问,结果清代在考据方面结出了硕果。
门关了,窗开了。历史就是这样让人感慨,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
邹老先生就是生活在这个背景下的知识分子。对,我说的没错,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医家。我们把时间拉回到清代,聚焦到邹老先生身上,会发现许多想不到的地方。
他的职业?没有记载,不知道靠什么谋生。好像他的心思也没用在谋生上。
我们来看看他的人生都忙什么了。
历史记载他通晓天文、地理、推步,尤喜攻医术。这个推步是啥意思?我们现在都不大明白了。我查了一下,有的说是推算天象历法,有的说是算命之类的,反正都是挺高深的玩意。
他还写了好几部书,有:《明典》五十四卷、《本经疏证》十二卷、《本经续疏》六卷、《本经序疏要》八卷、《伤寒通解》四卷、《伤寒金匮方解》六卷、《医理摘抄》四卷、《契桅录》四卷、《医经书目》八卷、《医书叙录》一卷、《医经杂说》一卷、《沙溪堂文集》一卷、《沙溪草堂杂著》一卷、《沙溪草堂诗集》一卷。
这些书水平如何呢?很遗憾,他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本经疏证》和它的续篇《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这部书虽然很孤独,却被公认为中医历史上研究药物的一座高峰。就凭这本书,邹老先生被称为历史上最有成就的本草学家之一,直接跻身中医本草的华山论剑。
这有点像郭靖当年只学到了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就可以纵横江湖了。如果邹老先生的书都能流传下来,他的江湖地位会有多高?我不敢相像。
那么,他研究了这么多学问,写了这么多书,是不是家里有钱,不愁吃喝?
还真不是。他出身相当普通,不仅不是有钱人,家里还很穷,并且他成人后常处于负债状态。如果以财富来衡量他的人生,他就是人生的LOSER。
邹老先生还有件事不得不说一下。他日子过得那么穷,老天爷可能看不去了,给了他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啥机会?发大财吗?不,这个机会比发财还要好,就是做官,而且,不用去参加苦逼的科举考试,直接就当官。
有这种好事吗?是真的,我没有瞎扯。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道光皇帝登基后,要各地推荐贤能的人到政府做官,当地干部群众要推荐他去。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出乎大家的意料,他愣是不答应。地方官又劝他,说小邹同志,你要好好把握机会啊,组织信任你,群众拥护你,你的前途无量啊,你将要光宗耀祖啊。结果然并卵,邹润安就是一块石头,说啥都没用,他就是不去。
就这样,命运砰砰砰差点把他的门敲破了,他就是不开门。幸亏他没去,否则中国的医药史上就可能会留下不小的遗憾。
我们说了,清代文人是思想的矮子,考据的巨人,邹润安把这个考据的本领用在了研究中医上,可以说他是中医里的第一个考据家。他的考据,就像拿着一柄小铲,一点一点除去蒙在本草上的历史尘埃,一点一点还原出它们的本色。一本厚厚的《本经疏证》,几百种药物,就是用小铲一点一点的铲出来的。
我看着这本书就会想,那个时候没有我们现在电脑打字这样方便,是用毛笔一页一页纸写出了这么多部书,这要花费多少工夫?真是不佩服都不行。
我的这本《本经疏证》在书橱里占了一个显赫的位置,虽然没有读完,可我的书橱里有了它,感觉心里挺舒服。我想,是不是女士们对自己喜欢的衣服也是这种心态?虽然不常穿,放在衣橱里,看两眼,心里就特满足。
最后再说一下,润安是邹老先生的字,他的大名叫邹澍。这个名字一看就有学问,我都不认识这个”澍“,请教了别人才知道这个字念“shu'。
《本经疏证》就说到这里。我上面还提到了另外一本书被JT叔叔赞美,就是《本草思辨录》。凭着对医书的喜爱,我也买了这本书。我这本书其实和《本经疏证》很像,都是用纯古中医的思维来分析本草,对于我们学习本草很有帮助。这本书我也常常读,建议想学习本草的微友可以买来读一下。
说说几本学习药物的书(五)
这两本书的优点都是一样的,作者不是说某某药可以治某某病,而是努力的挖掘隐藏着的部分,就是为什么可以治这个病?
这个是特别重要的。如果你只了解某味药治什么病,你会发现使用的时候经常没有效。为什么呢?因为病只是身体出现问题的一个反应。比如说咳嗽,咳嗽是身体有问题引起的,是一个“果”,产生这个“果”的“因”有很多,表气郁闭会咳嗽,痰会引起咳嗽,水饮会引起咳嗽,肺热会咳嗽,肺寒会咳嗽,木火刑金也会咳嗽。没有一种药可以包治各种咳嗽。只有找出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去治这个“因”,才能有效的消除这个“果”。
这两本书就是解读各种本草和“因”的关系,分析它们对人体气机的影响,通过这个分析让我们明白它们为什么可以治这个病。你说这是不是交给了我们一把治病的金钥匙?
可惜的是,钥匙虽好,要掌握却很不容易,原因就是我上面说过的,这两本书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太难读了。我读这两本书往往一会儿就昏昏欲睡,直恨自己古文功底太差,中医底子太薄。
我想,难道没有一本书,既解读了本草的奥秘,又读起来轻松愉快吗?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还别说,真被我找到了这么一本。什么书呢?我们下文再说。


(如果想看我新写的中医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注方法: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加关注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