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網球

 Michael2121 2017-03-02

網球--發力與基本的運拍動作

2014-10-15 12:56  #1
  • 文章編號: 52646709
  • 文章積分: 5
  • 文章人氣: 35,673
  • 個人積分: 75
  • 會員狀態: 停權中
一般在初學階段的教練教球
口訣都會是,側身,重心由後向前,拍子由下往上揮拍,收於左肩

ok
我常看到的是初學者
手腳的動力鍊不連貫
腳動腳的,腰轉腰的,其實是手臂在揮拍
重心的轉移與腰部力量的運用幾乎為零
這將使體力運用率不佳
而手臂又要做出由下往上,收於左肩
於是,你可以看到,為了把球控在場內,很多人收力咬不到球
為了收於左肩,很多人變成旋轉揮拍,這造成側打,而球是側旋
同時,旋轉揮拍的擊球方向,取決於擊球的角度,這又造成方向性的大誤差(左右)
而一般教練也對動力鍊的描述付諸闕如

'個人'的看法如下
動力鍊:
力發於腳,將身體與球拍推動,此時身體要放鬆,承接腳部的力量,達成重心的移動,如此,才能運用到大部分身體重量轉為擊球的力量。如果你只是腳部支撐力量的轉換,而身體直挺在那邊,那是沒用的,腳部上來的動力鍊,會被身體打斷。
而腳的發力,決不是往上蹬,而是往前帶動身體與球拍。往上蹬,容易使眼睛的高度上下飄移,造成擊球的失誤。

當球拍運行到身體側邊,此時,也是腰部承接腿部力量,並向前挺的時機。腰部的發力方向,與腳部相同,就好像是你在潑水一樣,是將身體前引,而不是左右扭動。(他跟直拳的腰部用力是一樣的)。如果腳部的力量是向前,而腰部是左右,那麼動力鍊無法有效傳遞。而沒有腿部力量的支持,腰部也比較難以發力(您自己可以試試,純粹用腰旋轉而不用腿部支撐)。

當球拍運行到肩膀的略前方,你可以加上上背肌的力量壓球,當拍頭到達擊球點附近,就是手部用力發力的時機。當然擊球點當然越遠離身體,手部肌力越容易發揮。

當然,整個揮拍的過程,不可能腳出力而手完全不出力
上面寫的發力,指的是勁道發出時機。

有一個重點,正確的發力,引出正確的動作。
而硬做別人要求的姿勢,不一定能帶出正確的動作。這好像是空有招式而無心法。

拉拍與揮拍
1.轉身以身體拉拍,拉拍以手部輕鬆不用力順勢為原則,並達到側身的姿勢
2.兩腳間的連線,為球的飛行方向,當然也是球拍的運行方向,拍頭的運動軌跡將與腳尖的連線平行。
3.腋下的角度,在拉拍時較大(看個人的拉拍幅度,這並沒有一定純粹是個人偏好與身體協調的結果,但是不建議拍頭放太低,因為在例如隨球上網的行進中揮拍可能有拍頭打到腳而失誤的機會)。而當拍子運行到身體側邊時,腋下的夾角會最小,過腋下,夾角會漸大,以維持球拍的'直線'行進方向,避免側打。
4收拍,收拍純粹是揮拍擊球的延續慣性動作,不要刻意用力往某個地方收,那只是白費力氣,甚至因為手臂的刻意用力改變拍子的慣性,而使動力鍊斷掉,變成大部分的手臂擊球,而且會造成旋轉側打。


咬球:
甚麼是咬球? 恐怕連專業選手也無法陳述清楚
大家可以去 youtube 看慢動作
球會陷進去線床,但是,他不會滾動(可能有一點點,但是,不會滾一兩格)
球會旋轉,不是因為球在拍面滾動,而造成旋轉
所以,不要刻意去抹球,那只會讓你更咬不到球,而且球質更弱。
所謂的咬球,只是球拍線床和球接觸一瞬間的摩擦力。
而模差力與正向力成正比,所以說,強求比弱球更好咬,而收力擊球反而會咬不到球。很多人在輸球時會收力,這是比賽大忌,只要看到有人收力,那麼這個人大概要兵敗如山倒了。

旋球
所謂的旋球,指的不是月亮球。平擊球也會帶旋,而且,越強的球要越旋。一方面,球的旋轉越快,角動量越大,越穩定,不會亂飄,這與槍要有膛線,子彈要旋轉才會穩定有異曲同工的道理。另外,快速的正旋球,會使球更快的掉落(Nadal),在安全的過網高度下,使你的球,可以落在底線之內。因此,你可以得到更寬容的擊球高度。
球要旋轉,摩擦力的方向,必須要與球心有一段垂直距離(要有力矩),如此,才會造成球的旋轉,如果你打的球,無旋轉,或者根本亂轉,也許要檢視一下,你的擊球力道,與球心的垂直距離是否太短(拍面垂直打在球的3點鐘方向上)。

以上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無圖示
2014-10-15 13:40  #2
  • 文章編號: 52647435
  • 個人積分: 21
多謝分享。

另外想請教
(1)對練的球友的球太強( 平擊 ),接他的球,通常都噴界外,球拍只能碰那顆球,來不及收拍,球就碰到界外了。


(2)和阿伯級的球友( 較弱的球 ),比較有多餘的時間,完成側身、收拍這個動作。
但收拍也不是每次都有,因為球( 月亮球 )來時,比較靠近身體,就用勾球的方式,收拍於右手上方,而無法像費神一樣收拍於左側。


(3)上個月在 T 球場 有遇到一位老教練( 也是T球場的聯誼資深會員 ),他教球時,餵球給我打,因為球都剛好餵到身體右側方( 腰部高度 ),我就能夠每顆都收拍於左肩。

那與球友對抽時,不能每顆都收拍於左側,是因為我的腳步慢、判斷球的能力不夠,所以揮拍的空間不夠 ?


(4)資深的阿伯級球友,雖然沒有完美姿勢,但都能將球打到我的前方,很準,這是何因 ?


(5)資深阿伯球友的正拍、截擊( 雙打時 )都很強,也都有能力上網,但他們發球的姿勢都和年輕球友有很大差異,比較像是平底鍋的發球。

既然他們的正拍、截擊 (雙打 )都很強,為何發球的這部份卻比較弱 ?

難道發球是網球之中最難的 ?


(6)除了正拍啟動身體,另外,發現高手撿球時,都不需彎腰用手撿,都是用球拍把球打彈上來。
可是我練不起來,請問要如何將地上的球打起來 ?


(7)在球場上,【4.0】的人,不會想和 【1.5~2.0】的人對抽。
但是我發現,【4.0 】VS 【4.0 】兩人對抽,來回不中斷,對抽的拍數,也僅有5拍 ~ 10拍。
10拍之後,球就救不到了。

反而,老人夫婦之對抽( 妻【 2.0】 VS 夫【 3.0 】 ),來回對抽的次數還高於4.0 VS 4.0,拍數也有5拍 ~ 20拍。

然而,學生體育課的甲學生 與 乙學生的對抽 (1.5 VS 1.5 ),拍數卻更低,2拍~5拍之間。

能夠來回對抽的拍數多寡,與實力有關嗎 ?


實力越強,能夠對應的人,是否越廣范 ?
例如,5.0的教練,無論和1.5 或是 3.0、4.0對抽,都能夠盡力接到球,也能回拍至對方前方。


(8)
為版主 KCLin0423 加分,五分奉上。( 我都給01單車版遊記達人---OPEN將大大之遊記加分,我在台中大三元 ( 一江橋--
中興嶺-->白毛山-->赤崁頂-->一江橋 ) 自行車96KM、總爬升1600M 挑戰,也見過OPEN將大大本人。 )


(9)再提問請教 :
發現騎單車,騎的激烈,1500人參賽者之中都會有人抽筋,甚至需要CALL大會收容車。

但是網球之中,網球場上,卻沒看到抽筋的人,僅看過2014法網納達爾冠軍賽、2013FERRER邁阿密冠軍賽,他們倆人有抽筋,前者是手、後者是腳。

我向復健師討論,
應該是,單車都是腳出力,肌肉之中的ATP消耗都集中於大腿,所以比較容易抽筋。

網球誠如版主 KCLin0423 所言,正拍全身皆出力,身體出力、四肢也出力,所以肌肉ATP消耗較平均,某部位抽筋機會較低。

慢跑次之,慢跑除了小腿出力,身體驅幹也要轉動,肌肉ATP消耗比單車還平均。



(10)反拍部份,
雙手反拍,似乎比較有啟動身體的力量,對嗎 ? ( 和正拍相較 )

正拍可以僅靠手去揮,初學者通常都這樣。

但雙手反拍,卻不能光靠手,因為雙手一起揮拍的同時,身體也轉腰了,所以比較有用到腰力。



(11)單反,
我不會單反,請問單反的發力是從哪 ?
好像不是腰,是右肩(右胸)嗎 ?

要如何揮出單反 ?

如果是牆璧回彈的球,單反則容易,因為「檔」,球就回去了。
但是,球友的球,通常借不到力,「檔」之後,球就只彈到網前 ( 有時變切球 )。



KCLin0423 wrote:

一般在初學階段的教練教球
口訣都會是,側身,重心由後向前,拍子由下往上揮拍,收於左肩
ok
我常看到的是初學者
手腳的動力鍊不連貫
腳動腳的,腰轉腰的,其實是手臂在揮拍
重心的轉移與腰部力量的運用幾乎為零
這將使體力運用率不佳
而手臂又要做出由下往上,收於左肩
於是,你可以看到,為了把球控在場內,很多人收力咬不到球
為了收於左肩,很多人變成旋轉揮拍,這造成側打,而球是側旋
同時,旋轉揮拍的擊球方向,取決於擊球的角度,這又造成方向性的大誤差(左右)
而一般教練也對動力鍊的描述付諸闕如
'個人'的看法如下
動力鍊:
力發於腳,將身體與球拍推動,此時身體要放鬆,承接腳部的力量,達成重心的移動,如此,才能運用到大部分身體重量轉為擊球的力量。如果你只是腳部支撐力量的轉換,而身體直挺在那邊,那是沒用的,腳部上來的動力鍊,會被身體打斷。
而腳的發力,決不是往上蹬,而是往前帶動身體與球拍。往上蹬,容易使眼睛的高度上下飄移,造成擊球的失誤。
當球拍運行到身體側邊,此時,也是腰部承接腿部力量,並向前挺的時機。腰部的發力方向,與腳部相同,就好像是你在潑水一樣,是將身體前引,而不是左右扭動。(他跟直拳的腰部用力是一樣的)。如果腳部的力量是向前,而腰部是左右,那麼動力鍊無法有效傳遞。而沒有腿部力量的支持,腰部也比較難以發力(您自己可以試試,純粹用腰旋轉而不用腿部支撐)。
當球拍運行到肩膀的略前方,你可以加上上背肌的力量壓球,當拍頭到達擊球點附近,就是手部用力發力的時機。當然擊球點當然越遠離身體,手部肌力越容易發揮。
當然,整個揮拍的過程,不可能腳出力而手完全不出力
上面寫的發力,指的是勁道發出時機。
有一個重點,正確的發力,引出正確的動作。
而硬做別人要求的姿勢,不一定能帶出正確的動作。這好像是空有招式而無心法。
拉拍與揮拍
1.轉身以身體拉拍,拉拍以手部輕鬆不用力順勢為原則,並達到側身的姿勢
2.兩腳間的連線,為球的飛行方向,當然也是球拍的運行方向,拍頭的運動軌跡將與腳尖的連線平行。
3.腋下的角度,在拉拍時較大(看個人的拉拍幅度,這並沒有一定純粹是個人偏好與身體協調的結果,但是不建議拍頭放太低,因為在例如隨球上網的行進中揮拍可能有拍頭打到腳而失誤的機會)。而當拍子運行到身體側邊時,腋下的夾角會最小,過腋下,夾角會漸大,以維持球拍的'直線'行進方向,避免側打。
4收拍,收拍純粹是揮拍擊球的延續慣性動作,不要刻意用力往某個地方收,那只是白費力氣,甚至因為手臂的刻意用力改變拍子的慣性,而使動力鍊斷掉,變成大部分的手臂擊球,而且會造成旋轉側打。

KCLin0423 wrote:
一般在初學階段的教練...(恕刪)
2014-10-15 14:17  #3
  • 文章編號: 52648062
  • 個人積分: 75
  • 會員狀態: 停權中
【麵包超人】 wrote:

(1)對練的球友的球太強( 平擊 ),接他的球,通常都噴界外,球拍只能碰那顆球,來不及收拍,球就碰到界外了。
...(恕刪)


如我上面陳述,收拍只是揮拍擊球的延續動作,並沒有刻意,也沒有要收到哪
如果你揮拍能夠延伸的前腳,因為手部的限制,一定會有收拍的動作。(除非你刻意不收拍)。如果無法出拍,當然沒有收拍。

沒有看過您的打球動作,不過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你擊球點太後面
擊球點太後面可能是習慣與認知的問題(你習慣與認知的擊球點)
在我的要求,一般的抽球,擊球點要預設在前腳之前,進到前腳之後就會越來越難打

【麵包超人】 wrote:
(2)和阿伯級的球友( 較弱的球 ),比較有多餘的時間,完成側身、收拍這個動作。
但收拍也不是每次都有,因為球( 月亮球 )來時,比較靠近身體,就用勾球的方式,收拍於右手上方,而無法像費神一樣收拍於左側。
...(恕刪)


如果你是朝斜上方抽
不會收在右邊很自然呀,因為你運拍方向是斜上方,當然會很像 Nadal 的收拍方式,不會繞到左肩。(拍頭可能是在頭的上方)
收拍只是個延續動作,收於那裡不是重點,肩上肩下左邊右邊都有可能,重點在你的拍子運行軌跡有循著動力鍊方向。

【麵包超人】 wrote:
(3)上個月在 T 球場 有遇到一位老教練( 也是T球場的聯誼資深會員 ),他教球時,餵球給我打,因為球都剛好餵到身體右側方( 腰部高度 ),我就能夠每顆都收拍於左肩。
那與球友對抽時,不能每顆都收拍於左側,是因為我的腳步慢、判斷球的能力不夠,所以揮拍的空間不夠 ?
...(恕刪)


1.因為平腰附近的運拍,由於手臂的限制,慣性上就是會收在左邊,這沒啥好驚訝的。不信你現在空手往前打一巴掌,看會收在哪一邊。
2.沒看過你打球的方式,但是,可能是由於擊球點太後面的緣故。
如果不是對手太強,擊球點放太後面都是自己認知與習慣所造成
我的要求是,擊球點必須在前腳之前。如此,拍子才能伸展出去,力量也才能完整發揮。


(4)資深的阿伯級球友,雖然沒有完美姿勢,但都能將球打到我的前方,很準,這是何因 ?
...(恕刪)

手感....
網球的準確性來自於手感


【麵包超人】 wrote:
(5)資深阿伯球友的正拍、截擊( 雙打時 )都很強,也都有能力上網,但他們發球的姿勢都和年輕球友有很大差異,比較像是平底鍋的發球。
既然他們的正拍、截擊 (雙打 )都很強,為何發球的這部份卻比較弱 ?
難道發球是網球之中最難的 ?
...(恕刪)


發球是網球中最難的沒錯
平底鍋發球,多是軟網的傳承(小時候打過軟網)。老一輩的也多是軟網起家。
另外也有可能是,直接延續東方式的握拍法
平底鍋式的發球,可能帶來抹球的效應(球拍向下抹),就如同正拍側打,球會飄,手感好當然會進,但是,你真的想要鍊強的話,不建議
菜刀式的發球,有助於發出如正拍的旋球,讓你發球球時,更容易發進。

【麵包超人】 wrote:
(6)除了正拍啟動身體,另外,發現高手撿球時,都不需彎腰用手撿,都是用球拍把球打彈上來。
可是我練不起來,請問要如何將地上的球打起來 ?
...(恕刪)


常打就會,那只是用力擊球頻率的問題
我會這樣撿,但是那還是要稍彎腰,我都用球拍和腳側撿比較多


【麵包超人】 wrote:

(7)在球場上,【4.0】的人,不會想和 【1.5~2.0】的人對抽。
但是我發現,【4.0 】VS 【4.0 】兩人對抽,來回不中斷,對抽的拍數,也僅有5拍 ~ 10拍。
10拍之後,球就救不到了。

反而,老人夫婦之對抽( 妻【 2.0】 VS 夫【 3.0 】 ),來回對抽的次數還高於4.0 VS 4.0,拍數也有5拍 ~ 20拍。

然而,學生體育課的甲學生 與 乙學生的對抽 (1.5 VS 1.5 ),拍數卻更低,2拍~5拍之間。

能夠來回對抽的拍數多寡,與實力有關嗎 ?

實力越強,能夠對應的人,是否越廣范 ?
例如,5.0的教練,無論和1.5 或是 3.0、4.0對抽,都能夠盡力接到球,也能回拍至對方前方。

...(恕刪)


控球能力當然是實力之一
月亮球對抽 和 放進力氣重抽 有程度上的差別
重旋有速度的高球,和一般沒有速度的吊高球,也有程度上的差別
對抽不只是看拍數(球隊在練習前的熱身對抽會要求拍數),也看抽球內容

2014-10-15 16:30  #4
  • 文章編號: 52650421
  • 個人積分: 31
【麵包超人】 wrote:
能夠來回對抽的拍數多寡,與實力有關嗎?

建議最好不太執著於來回拍數上啦~這樣反而會讓你練不到東西…

我平時和你形容的資深阿伯練習時…
往往會要求自己做落點與深度控制、讓他們好打而不要移動太多。

但和甲乙組程度學生對打…
球速球質就盡量維持在一個高檔、深淺切抽變化多元好學習應對各種變化…
這時的質量多數的資深阿伯往往是回球不來…或是靠經驗勉強碰回…
也正因為彼此可以全力揮灑、也才有你說的「高程度的人,不會想和1~2的人對抽。」
所以最好還是已對手來決定練習內容!除非是請教練…


KCLin0423 wrote:
'個人'的看法如下
動力鍊:力發於腳…………有一個重點,正確的發力,引出正確的動作。
而硬做別人要求的姿勢,不一定能帶出正確的動作。這好像是空有招式而無心法。

至於KCLin大提的動力鍊是整個認同啊~
協調性這部份、還蠻難用口語解釋就能讓人透徹理解的…
不過若理解得通、對球技精進確實會有顯著的提昇。
且能大大減低各部位受傷的機率、我覺得這點更是重要!
http://www./photos/fatestaynow
2014-10-15 23:29  #5
  • 文章編號: 52657122
  • 個人積分: 31
偶然看到位13歲的單反小朋友、還蠻厲害的!


【麵包超人】 wrote:
我不會單反,請問單反的發力是從哪 ?
好像不是腰,是右肩(右胸)嗎 ?
要如何揮出單反 ?...(恕刪)

下班回來繼續細讀k大的文、順來回一下。雖我不太會敘述…

單反你就想像射飛盤或同武士表演的拔刀術般…靠甩動加力矩而產生動力。
發力原理與K大上文描述的動力鍊的傳遞其實差不多!
移動側身同時輔助手帶拍至身後蓄力準備…
之後前腳踏出轉移重心與調整擊球高度、轉腰將動力依序傳遞上臂、手肘…
手腕放鬆持拍抓緊帶動拍子、已前腳為軸的將拍頭畫圓甩出!
在持拍與整隻手臂成90°夾角時擊球為理想擊球點、之後延續慣性動作收拍。
大致就這樣吧…不知有無少描述什麼?
水管上記得好像也有影片教學、或許看那比看字領悟還較快!

說到單反…我目前較想練得就這招凌空吧

http://www./photos/fatestaynow
無圖示
2014-10-16 12:55  #6
  • 文章編號: 52665021
  • 個人積分: 21
(一)、
KCLin0423 wrote:
(球隊在練習前的熱身對抽會要求拍數)

prescott01 wrote:
網球需要一些技術 無法用口述傳達 只能靠教練親自指導 這樣進步才快
一般人練到NTRP2.5就到頂了XD

dkkevin0821 wrote:
我跟我隊友(都25歲以下)很明顯4.0以上的程度

valen-hsu wrote:
像我徒弟的際遇就非常的幸運,他拜我為師,正因為他費德勒的轉播看太多,所以堅持要打單手反拍

KCLin0423大大所提到之球隊練球,我在大學裡的網球場看過,動作優美、球亦穩定。

大學網球社、球隊的球員(學生)打球姿勢,都遠比公園網球阿伯還正確許多。

除了公園阿伯之外,還有一些社會人士請教練或自學,但其姿勢還是不如大學球隊社團

而熱心01球友 prescott01 來信表示「一般人練到NTRP2.5就到頂了

難道網球也和音樂(鋼琴、古箏)一樣,超過學生時期,就很難突破 ?

社會人士請教練教,自我練習之後,大概只能到2.5~3.0,就已經是極限 ?

上周,我在台中海線球場( 自拋自打 ),看過三位OL( 女性上班族 )請一位教練 ( 台北陽光網球中心,台中教練 )教,很熱情、認真。

和她們聊天,其中一位表示,她們已經學了「兩期」第二期是學到雙手反拍第一期大概是學正拍

一期為10堂課。

一般人來說,如果還要增進到「截擊、發球、扣殺」,可能需要請教練教到「第三~四期」?

一期若5000元~8000元,三期大約也要 花 2萬多元。

看來,如果離開學生時期網球之路就比較漫長。 ( EX: 我、那三位OL 女性上班族 )

有一個議題,
如今大學生通常都忙於打工。

01網球同好們,如果時空回到10~20年前,您們在大學,假日會選擇打工遊玩、或是網球隊曬太陽苦練網球?

若是打工、遊玩,將來畢業後要練網球,需要花2~3萬元( 三~四期 ),才能學到大學三~四年網球隊的成效。( 正拍、反拍、截擊、發球、戰術 )





(二)、
KCLin0423 wrote:
(球隊在練習前的熱身對抽會要求拍數)

dkkevin0821 wrote:
我跟我隊友(都25歲以下)很明顯4.0以上的程度

另外,01的 甲 球友雖然謙稱初學者 ( 壯年 ),和他對抽過,球質很重,也很準。
上周在台中山線球場,看 甲 前輩和 網球教練對抽,網球年輕教練都不是對手( 很吃力的接球 ),他大約有4.5~5.0的實力。

乙球友,由2011年開始學,自謙2.5實力。

01的台南 dkkevin0821前輩( 25歲 )、台南 valen-hsu前輩 ( 壯年? ) 則表示有4.0以上實力。

KCLin0423 、walakaho、FedererNO1 前輩也都有 4.5以上實力。

諸位有 4.0以上的實力,
是在國中、高中、大學時期就有參加網球球隊,接受正規訓練,才有辦法到達球質重、球速快、動作優美的境界嗎 ?

假設都是大學球隊出身的背景,25歲、30歲、40歲、50歲,球的質、體力、肌力、姿勢、戰術....有明顯差異嗎 ?





(三)、
FedererNO1 wrote:
偶然看到位13歲的單反小朋友、還蠻厲害的!

youtube 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網球業餘休閒人士PO影片( 英文 ),分享並汲取意見。

台灣比較少。

馬拉松、單車賽事有晶片計時( 成績證明 ),從第一屆大佛盃、第二屆大佛盃之個人成績就能知道有沒有進步。

網球沒有辦法計量,今日有辦法臨場凌空正拍抽擊,明日就不一定。
隨著年紀、體能,或是日久沒練,也有變化。

如果沒有參加網球分級賽,平日練球也不知有沒有進步。

大概只有影片記錄。

各位,您們會學國外人士一樣用影片記錄嗎 ?
或是會寫練球日記 ?

棒球到是有棒球賽日記本,很難畫,複雜,一安打、二安打、失誤...都有不同記號。


外國業餘休閒人士的網球練習影片紀錄
What Is Our Tennis Level, 2.0, 2.5, 3.0, or 3.5?
http://www./watch?v=J6Dq2V0m-Bc

Baskin Park Tennis Singles Pusher NTRP 4.5 Shirtless
http://www./watch?v=f8SZynE4N1w

Tennis 3.0 Marian & Dor
http://www./watch?v=gAIP0M7CBYM

What NTRP is this?
http://www./watch?v=7WAMwLpYxBQ



(四)、
FedererNO1 wrote:
說到單反…我目前較想練得就這招凌空吧

一般人,凌空正拍比較有機會達成。
2014-10-16 13:33  #7
  • 文章編號: 52665684
  • 個人積分: 75
  • 會員狀態: 停權中
【麵包超人】 wrote:
1.KCLin042...(恕刪)
]

簡單回答
1.我以前打牆壁可以打 1-2 個鐘頭
我不認同初學者不適合打牆壁這回事
(初學者更不適合拉球,難道初學者只能找教練送球?)

2.由於肌肉的記憶性
大部分的人常會用小肌肉群做事
而不容易有肌肉整體協調運作的習慣,年齡大了協調性不容易改

小朋友尤其是國小生,由於臂力小,他們運拍會用身體的力量去甩,反而容易養成整體肌肉協調用力的習慣

所以,個人認為,網球越小練越好

好的教練,會教你如何使用身體整體的肌肉,並配合適當的說法,讓你容易進入狀況

不好的教練,就是口訣(側身由下往上收於左肩等等的)
我認為這種教法可能是要你從他所要求的姿勢中體會出正確的發力
而我認為這樣的期待,大部分是緣木求魚

我一直認為,網球要練好,就是要敢打,敢打敢感發力,就容易咬到球
(正向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進步就越快
在那邊怕 outside 抹球,永遠都打不好

這也是我為何要將咬球具體描述的原因
因為這樣,學生才敢用力去嘗試,在比賽情緒不穩時,才會避免收力的情況發生

4.成人可以練成怎樣
看你怎樣學,看教練怎樣教
我們球場有學七個月就打很好的(他以前打羽球)
如果只是姿勢口訣教法,那說老實話,你球控穩了就去球場找人拉球就好了。
(因為沒啥好學了)
我曾經看過,學了一年以上還在中場送球
不知是教練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我就不知道了

5.我一向不建議單手反拍
(個人用單反,以我在地球場而言,我的單反不敢說頂尖但應該是不錯)
個人看法
因為他的肌肉群施力方式和你日常生活不同,自然協調性準確性強度較差。也較不人體工學。

雙手反拍由於右手的限制,反而你會推得更多
單反因為不好打,所以很多人會更收力,如此,永遠也打不好
至於單反怎樣練,我的看法是,不用想太多,和正手一樣(發力的方式也一樣)。勇敢發力勇敢打才會打得好有心得。

6.網球當下心理狀態,身體狀態,手感 影響很大
有些選手練習很強,比賽就不行了
有些選手,練習沒有多突出,但是比賽成績很好
有時候,就是沒手感打不出來,休息個一個星期,手感突然回來了
都很難講
但是,有沒有進步,長時間而言,你會有心得

7.甚麼是正規訓練?
我曾經遇到一個校隊的教練是不練基本動作的
反正下去打,自然就會發展到適合他的動作
除非學生打得真的有很大問題,他才會去改
2014-10-16 15:59  #8
  • 文章編號: 52668363
  • 個人積分: 42
【麵包超人】 wrote:
另外想請教
(1)對練的球友的球太強( 平擊 ),接他的球,通常都噴界外,球拍只能碰那顆球,來不及收拍,球就碰到界外了。

(一)這可能是你動作不夠熟練,所以你花太多時間想動作
(二)看對手出球之後太久才開始準備
(三)以後抽球看著對方出球,只要能夠判斷出是那一拍,馬上準備,不管來球快慢
(四)這種快速球用切球過渡回去,但是不要養成習慣



(2)和阿伯級的球友( 較弱的球 ),比較有多餘的時間,完成側身、收拍這個動作。
但收拍也不是每次都有,因為球( 月亮球 )來時,比較靠近身體,就用勾球的方式,收拍於右手上方,而無法像費神一樣收拍於左側。

費神大概也無法每次都收左側吧?


(3)上個月在 T 球場 有遇到一位老教練( 也是T球場的聯誼資深會員 ),他教球時,餵球給我打,因為球都剛好餵到身體右側方( 腰部高度 ),我就能夠每顆都收拍於左肩。

那與球友對抽時,不能每顆都收拍於左側,是因為我的腳步慢、判斷球的能力不夠,所以揮拍的空間不夠 ?

(一)餵球每球幾乎都在好球帶,所以動作較完整
(二)剛於(1)回答的就是判斷力,養成盯住對手出球


(4)資深的阿伯級球友,雖然沒有完美姿勢,但都能將球打到我的前方,很準,這是何因 ?

擊中球時的拍面方向掌握好即可


(5)資深阿伯球友的正拍、截擊( 雙打時 )都很強,也都有能力上網,但他們發球的姿勢都和年輕球友有很大差異,比較像是平底鍋的發球。

既然他們的正拍、截擊 (雙打 )都很強,為何發球的這部份卻比較弱 ?

難道發球是網球之中最難的 ?

發球可說是所有動作最難的沒錯,這也非習慣的動作所以要一練再練
有些play派的人要是這個動作沒練好到場上play會雙誤一堆
所以退而求其次,以平底鍋煎蛋的握拍法發球最好進,從此以後再也不會標準動作的發球

(6)除了正拍啟動身體,另外,發現高手撿球時,都不需彎腰用手撿,都是用球拍把球打彈上來。
可是我練不起來,請問要如何將地上的球打起來 ?

用球拍拍面頂端先用力拍球一下,再快速把球拍向上移,這時球彈起,球拍再往下拍球再讓它彈起

(7)在球場上,【4.0】的人,不會想和 【1.5~2.0】的人對抽。
但是我發現,【4.0 】VS 【4.0 】兩人對抽,來回不中斷,對抽的拍數,也僅有5拍 ~ 10拍。
10拍之後,球就救不到了。

反而,老人夫婦之對抽( 妻【 2.0】 VS 夫【 3.0 】 ),來回對抽的次數還高於4.0 VS 4.0,拍數也有5拍 ~ 20拍。

然而,學生體育課的甲學生 與 乙學生的對抽 (1.5 VS 1.5 ),拍數卻更低,2拍~5拍之間。

能夠來回對抽的拍數多寡,與實力有關嗎 ?


實力越強,能夠對應的人,是否越廣范 ?
例如,5.0的教練,無論和1.5 或是 3.0、4.0對抽,都能夠盡力接到球,也能回拍至對方前方。


(8)
為版主 KCLin0423 加分,五分奉上。( 我都給01單車版遊記達人---OPEN將大大之遊記加分,我在台中大三元 ( 一江橋-->中興嶺-->白毛山-->赤崁頂-->一江橋 ) 自行車96KM、總爬升1600M 挑戰,也見過OPEN將大大本人。 )



(9)再提問請教 :
發現騎單車,騎的激烈,1500人參賽者之中都會有人抽筋,甚至需要CALL大會收容車。

但是網球之中,網球場上,卻沒看到抽筋的人,僅看過2014法網納達爾冠軍賽、2013FERRER邁阿密冠軍賽,他們倆人有抽筋,前者是手、後者是腳。

我向復健師討論,
應該是,單車都是腳出力,肌肉之中的ATP消耗都集中於大腿,所以比較容易抽筋。

網球誠如版主 KCLin0423 所言,正拍全身皆出力,身體出力、四肢也出力,所以肌肉ATP消耗較平均,某部位抽筋機會較低。

慢跑次之,慢跑除了小腿出力,身體驅幹也要轉動,肌肉ATP消耗比單車還平均。




(10)反拍部份,
雙手反拍,似乎比較有啟動身體的力量,對嗎 ? ( 和正拍相較 )

正拍可以僅靠手去揮,初學者通常都這樣。

但雙手反拍,卻不能光靠手,因為雙手一起揮拍的同時,身體也轉腰了,所以比較有用到腰力。

對!


(11)單反,
我不會單反,請問單反的發力是從哪 ?
好像不是腰,是右肩(右胸)嗎 ?

要如何揮出單反 ?

如果是牆璧回彈的球,單反則容易,因為「檔」,球就回去了。
但是,球友的球,通常借不到力,「檔」之後,球就只彈到網前 ( 有時變切球 )。

單反請看youtube費阿勒或者瓦林卡等單反球員慢動作影片你會發現
第一步:降拍
第二步:扭腰把手往前帶出至拍面與球會合位置
注意:降拍和扭腰帶手手臂都要保持柔軟勿繃緊
無圖示
2014-10-16 19:12  #9
  • 文章編號: 52671771
  • 個人積分: 5
揮拍動作確立後稍微發力加快拍頭速度會讓球質變得很漂亮





2014-10-16 19:43  #10
  • 文章編號: 52672115
  • 個人積分: 42
KCLin0423 wrote:
簡單回答
1.我以前打牆壁可以打 1-2 個鐘頭
我不認同初學者不適合打牆壁這回事
(初學者更不適合拉球,難道初學者只能找教練送球?)

這我看法和你不太相同

2.由於肌肉的記憶性
大部分的人常會用小肌肉群做事
而不容易有肌肉整體協調運作的習慣,年齡大了協調性不容易改

小朋友尤其是國小生,由於臂力小,他們運拍會用身體的力量去甩,反而容易養成整體肌肉協調用力的習慣

所以,個人認為,網球越小練越好

好的教練,會教你如何使用身體整體的肌肉,並配合適當的說法,讓你容易進入狀況

不好的教練,就是口訣(側身由下往上收於左肩等等的)
我認為這種教法可能是要你從他所要求的姿勢中體會出正確的發力
而我認為這樣的期待,大部分是緣木求魚

有此可能


我一直認為,網球要練好,就是要敢打,敢打敢感發力,就容易咬到球
(正向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進步就越快
在那邊怕 outside 抹球,永遠都打不好

這也是我為何要將咬球具體描述的原因
因為這樣,學生才敢用力去嘗試,在比賽情緒不穩時,才會避免收力的情況發生

咬球的具體描述我也來描述一下好了,就是球和球拍會合的一瞬間你感覺到拍子上重重的叫做咬球
當我教我徒弟的時候我會跟他說抽球的感覺不是用手臂拼命轟球或巴球,出拍至與球會合點(一般稱擊球點)
覺得好像要把這顆球'接'住,'hold'住,'持'住,'擋'住,在'接'hold'持'擋'住球的同時拍子不會停,拍子會順慣性出去,就把它當成把球'擠''推'按'出去,但整個動做是連續不中斷,簡化成先擋再按吧,而不是用手臂強力揮打爆破性的擊球

4.成人可以練成怎樣
看你怎樣學,看教練怎樣教
我們球場有學七個月就打很好的(他以前打羽球)
如果只是姿勢口訣教法,那說老實話,你球控穩了就去球場找人拉球就好了。
(因為沒啥好學了)
我曾經看過,學了一年以上還在中場送球
不知是教練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我就不知道了

play派的就差不多是球有點會穩了就去找人play了,剩下的通過play再練了,或者是比賽贏就好動作正不正確沒關係

5.我一向不建議單手反拍
(個人用單反,以我在地球場而言,我的單反不敢說頂尖但應該是不錯)
個人看法
因為他的肌肉群施力方式和你日常生活不同,自然協調性準確性強度較差。也較不人體工學。

雙手反拍由於右手的限制,反而你會推得更多
單反因為不好打,所以很多人會更收力,如此,永遠也打不好
至於單反怎樣練,我的看法是,不用想太多,和正手一樣(發力的方式也一樣)。勇敢發力勇敢打才會打得好有心得。

我也不建議單手反拍,因為自己練單手反拍練到勉強有點能搬上檯面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神,累積太多擊球次數
有極嚴重的挫折感,還得要球友配合把球抽到反手位置,還要有人餵球,練到一半可能球感就用完了,或者今天練得有感覺過兩天就忘了,如果用這些時間和精神練正拍和雙反早就練成了,單反動作也不是自然就習慣的動作,初學單反是很彆扭的,當然有極少數人天生就對單反很在行,他們不用練太多就很會打,這種單反奇芭不在我的討論範圍裏,說到這裏我又要再來小小吹牛一下了,昨天下午在光復play完畢後一位球友說我單反抽球動作很好看,他也想要練,我就回答他說你當初開始不就練雙反了嗎,現在如果改單反那簡直就是砍掉重練全部歸零了

6.網球當下心理狀態,身體狀態,手感 影響很大
有些選手練習很強,比賽就不行了
有些選手,練習沒有多突出,但是比賽成績很好
有時候,就是沒手感打不出來,休息個一個星期,手感突然回來了
都很難講
但是,有沒有進步,長時間而言,你會有心得

關於練球,曾經聽過某前選手說比賽你能打出練球時的六成就很不簡單了

7.甚麼是正規訓練?
我曾經遇到一個校隊的教練是不練基本動作的
反正下去打,自然就會發展到適合他的動作
除非學生打得真的有很大問題,他才會去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