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控制,别把小孩逼成“乖小孩”

 小蓝2266 2017-03-02

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在用“控制”的方式爱小孩:你应该几点回家,晚一分钟都不行;你必须上辅导班,必须考哪个学校,读哪个专业,必须做哪个工作;你必须嫁给(娶)谁;你必须结婚后和我们一起住,否则就是不孝顺……


控制型的父母,有的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想和孩子牢牢地绑在一起;有的是因为自己的父母也是控制型,用他习惯的方式对待小孩;有的是因为出于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想要帮小孩安排一条最安稳的人生……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造成的伤害是一样的。

控制型父母,可能会养出两种小孩:一种是反抗型,什么事情都和父母对着干,拒绝父母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他的身上;另一种是乖小孩,父母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反抗型的小孩还好,至少有自我;乖小孩表面看起来很懂事,然而心里却问题多多。

乖小孩有个内在的潜意识逻辑:如果我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去爱别人,就好像背叛了爸爸妈妈;如果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对爸爸妈妈不好;如果我没有继续帮忙家里,我就是不孝顺……为了讨好父母,乖小孩顺从父母的控制,忽略自己的感受,压抑自己的需求。不敢背离父母的意志,不敢冒险,不敢去爱,不敢提要求,没有创造力……仿佛有很多无形的绳子绑着他,于是,乖小孩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在。


也因为很难长出自我,乖小孩往往是在成年后、结婚后,甚至是做了父母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的乖小孩按照父母的要求结婚后,发现和自己不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有多么痛苦和煎熬;有的乖小孩一味讨好别人,委屈自己,身心俱疲,落了一身病;有的乖小孩做了父母后,因为内心爱的匮乏,不知道如何爱小孩。所以,邱丽娃老师常常说,乖小孩受的伤是最痛的。

如果不想把小孩养成乖小孩,父母要放下控制,给小孩选择,让小孩去走他自己的路。邱丽娃老师很喜欢台湾歌手罗大佑。罗大佑的父母一直栽培他做医生,可是他喜欢唱歌。所以,做了几年医生后,他还是跑去唱歌了,创作了很多歌曲,感动了很多人。邱丽娃老师说:“如果小孩能够走他自己的路,他自己可以很快乐,将来还可能会影响社会。”


邱丽娃老师成长在台湾的花莲,小时候家境不太好。她曾经梦想做一个建筑师,设计各种美丽的房子。但是,初中毕业时,父母让她读师专,因为读书和吃饭不用钱,毕业后还分工作。邱丽娃老师考上了师专,做了小学老师。虽然她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但还是因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感到遗憾。

然而,做了父母之后,邱丽娃老师也犯了和很多父母一样的错—忘记自己曾经当过小孩,曾经想走自己的路。她和丈夫黄先生都是老师,因为工作出色,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他们曾经都有一种心情:“如果,我们的孩子将来当老师,那该多好啊!”

可是,他们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尊重小孩的感受和选择。邱丽娃老师说:“小孩有他自己的判断、喜好和发展,是我们没有办法预期的。与其帮他规划,不如去支持他。哪怕是在路上跌跌撞撞,那也是他自己选择的路。”后来,儿子和女儿都没有当老师,但是,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发展得都很好,也很快乐。


邱丽娃老师举了个例子,小孩想学艺术,父母很担心,可以这样和他沟通:“我知道你喜欢艺术,我很想让你往这条路上走。同时,我也有些担心你将来的出路。”小孩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会认真考虑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至于,他最后学不学艺术,就不是父母所能控制的。当父母产生控制小孩的念头时,不妨多想一想自己小时候,将心比心,自己被父母控制的滋味感觉怎么样?父母真的能够控制你的人生吗?父母的决定和逻辑,都一定是对的吗?

“如果,父母把祝福给小孩,小孩就有可能往祝福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总是担心,就会阻碍小孩的发展。”邱丽娃老师觉得,与其过分担忧小孩,进而控制小孩的人生,让小孩不开心,不如把这份担忧和焦虑,转变成给力的“装备”,代替自己陪伴小孩的一生。基本的“装备”包括:观察力、联想力、分析力、判断力、应变力,因为有了这些能力,小孩就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父母平时就要注意给小孩装备上。通过观察大自然、人和事,可以培养小孩的观察力,比如,问:“树林里的叶子,有几种颜色?”读完绘本,问:“你觉得这个小朋友心情如何?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通过玩文字接龙,例如“空气接气球,气球接球赛”、故事接龙等等,可以培养小孩的联想力。通过做手工、画画等,可以培养小孩的创造力。通过棋类游戏,可以培养小孩的分析力、判断力和应变力。


邱丽娃老师和丈夫黄先生在做家庭决定时,经常会让儿子和女儿参与。有一次,他们想买车,就让7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在一旁看他们讨论;看车的时候,也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还会告诉小孩,爸爸妈妈为什么会选这辆车,比如省油、空间大等等。这种“参与”,不是让小孩去投票决定买哪辆车,而是让他们参与父母如何选择和判断,如何做决定的整个过程,从而培养分析力和判断力。而且,小孩会因此理解家庭的状况,不会说“我同学家里开的都是奔驰宝马”这种话。

如果小孩对选车提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先听听他为什么喜欢这款车,然后给他画一幅未来的图像:“嗯,很好哦,等你将来长大了,能力够了,你就可以选这款车!”这样,小孩就会明白,未来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将来走自己的路时,他会更加踏实和坚定。

既做过小孩,也做过父母的邱丽娃老师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小孩的,每个父母也都有很大的心理成长空间。她希望大家做了父母之后,别忘记自己也曾是小孩。将心比心,努力地贴近小孩最真实的状态,去了解他,支持他,让他走自己选择的路。



邱丽娃(台湾)


美国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大师

美国NGH认证催眠治疗师

NLP基础课程讲师

现职:大学讲师;高教院讲师

专长:萨提亚、NLP、绘本、隐喻


国外授课经验:

马尼拉萨提亚「自我价值」课程

马尼拉TA的自我状态课程

◎大学教师授课经验:

在台湾明道大学、大仁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交通大学、耕莘学院、正修科技大学、明新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和春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大同学院、高学医学大学、慈济大学、树德科技大学教授课程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设萨提亚工作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