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听老人言之悲

 虹72 2017-03-03



不听老人言之悲


                                              凉月轻风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司马迁在《史记.袁盎晃错列传》中载: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汉文帝时,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年纪已九十多岁,因太老无法征召来京,文帝便下令太常派人去学习。太常派遣晁错到伏先生处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后,趁着向皇上报告利国利民的事,援引解说《尚书》。汉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晁错凭其辩才,深得太子的宠幸,太子称其为“智囊”。

文帝死,太子继位,即是汉景帝。景帝任命晁错为内史,后又升其为御史大夫。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即向景帝进言: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势力,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奏章呈上后,皇上令公卿、列侯和皇族讨论,无人敢非议晁错的建议,唯有窦婴与他争辩,因而与晁错结怨。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极力反对,并痛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消息,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继位,你执掌政权,就侵害削弱诸侯,疏离皇家骨肉,你为何要这样?”晁错说:“事情本该如此,不这样,天子就不会受到尊崇,国家就不会得到安宁。”晁父又说:“照此下去,刘家的天下是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则危矣。”于是,服毒而死。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晁错的父亲死后刚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义。窦婴、袁盎进言杀晁错。景帝便命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将他处死。

《宋人笔记》载:一位年轻的进士问同乡老前辈:“做官有何秘诀?”前辈答:“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把它称作做官四字诀。胡适将其引申到做学问,其实这四个字也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勤:不偷懒。谨:不随意,不苟且。和:虚心,不武断不固执,不动火气。不但不正当的火气不能动,就是正义的火气也动不得。做学问要平和、虚心,动了肝火,是非就看不清了。缓:即不着急,不要轻易发表言论。凡是论据不足时,姑且悬而不断,悬它一两年都可以。悬并不是不管,而是等候时机。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可再定。胡适说:“缓字很重要。若不能缓,也就不肯谨,不肯勤,不肯和了。”

晃错之父,历人世沧桑,深懂“三把火”的严重危害,因而果断服毒自尽。晃父的这种极端做法,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能让别人来诛杀自己,以求得个全尸;二是希望儿子猛醒,能迷途知返,知错改错。他的第一个目的是实现了,但第二个希望却未能如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