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讀印,學篆刻的必備手段,讀印讀什麽,今天就扯這事

 品味流年德之贵 2017-03-03


篆刻學習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有壹件事,是自打開始學習篆刻開始,就應當長期堅持的,就是“讀印”,而“讀印”讀什麽,今天就扯扯這件事。


所謂的讀印,就是對古往今來的秦漢印、隋唐印、宋元明清印以及現代名家印,特別是其中壹些著名的印章,對他們的印面、邊款、背景故事等都加仔細研讀,研讀他們的風格、篆法、筆意、章法、刀法等各個方面,從中汲取營養,並學習壹些具體的篆刻方法與技巧。


那麽,如何讀呢?壹條壹條說:


壹、讀風格


依照李剛田老師的《篆刻學》中所分類,所有的篆刻作品中,印章的風格大致有兩個極端的分類,壹類取名為精金美玉式,這種風格的特點是:典雅、勁秀、精工、嫵媚,比如黃士陵;


另壹種起名野山荒原式,這種風格的特點是古厚、老蒼、雄肆、奇詭,比如齊白石;


其他的印章風格則界於兩者之間,比如趙之謙居中,但較接近精金美玉式、吳昌碩較接近野山荒原式。


那麽,我們來分別舉例看:


比如陳巨來的“大風堂珍藏印”



精細的圓朱文,極盡研美精巧,近代元朱文第一名不虚传,陈巨来篆刻百品赏析。


再看齊白石的這方“錢大鈞印”:



壹望而覺得印風雄放咨肆、痛快淋漓,从北漂木匠到大师,齐白石85方精品闲章欣赏。


我們接觸名家印時,就首先看風格,這是最顯而易見的氣象,從壹方印裏體會作者創作印章的整體風格與氣息。




二、讀篆法


我們知道,篆法不同於字法,字法解決了正確與否,篆法解決入印文字的妥與不妥,美與不美的問題,正因為這點區別,篆法與字法不同,帶有強烈的藝術性特征。


同樣的篆字,在不同的篆法特征下,表現在印面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樣的壹個篆字,在書法上的表現,和“印化”以後的表現有很大差別,篆法解決了這些篆字在印石上布置安排更安穩更美觀的問題,寫篆容易識篆難,快速認識篆文的方法,個人體會。


比如這方戰國古璽“庸陽魯師璽”:



其中的庸做了簡化、陽省卻軟耳,璽字做了左右分離,等等,由此,整個印面的效果看來簡約,流暢,古樸,靈動,省略的筆畫及分離的筆畫,都使印面更加透氣,更舒適。


篆法,在後來明清名家篆刻裏體現的更加明顯,這裏先不舉例,具體可以參看我的另壹篇文章《篆法百韵歌,辨识篆书教材,虽然好,但知道人不多》。




三、讀筆意


幾乎所有的篆刻作品都以線條來表現,我們可以通過對線條粗細、挺拔、盤曲,來理解印章創作者的創作思路,而這些線條在最初都以印稿的書法形式體現,而在篆刻名家創作印稿時的筆意,最是值得琢磨。


比如我們說的典型的“印從書出”的鄧石如,我們來看他的兩方印:



自印裏,似乎就能看到鄧石如的篆書風格,實在精妙,有刀有墨,刀傳筆意,實在經典,印章也可以这么美,邓石如篆刻印谱欣赏,我醉了。




四、讀章法


讀章法最能讀出樂趣,因為在篆刻中,大部分藝術元素都以章法的形式體現出來,你了解中国篆刻章法秘诀吗?篆刻章法十二要领?比如我們讀漢印,就大致看他的平整、勻稱,看它們的疏密統壹,比如這方“未央廄丞”:



雖然字的繁簡不壹,但卻不因繁簡影響在印中所占地位,筆畫少的字反而占更多地位,真正做到“寬可走馬,密不容針”。


再比如,我們讀黃士陵的這方“兒女心腸英雄肝膽”,就能體會更多的樸拙意態:



其中“兒”、“心”、“女”、“英”等字皆如小兒繪畫,真正的稚態可拘,讀來耳目為之壹新,黟山派開宗篆刻大師黃士陵,黃牧甫篆刻欣賞高清。


為了使印面統壹協調,名家印章裏還對壹些字明顯用了筆畫增減,比如這方趙之謙的“靈壽花館”:



如果“靈”與“壽”兩字不做筆劃簡省,出來的印面得多擁擠,多閉塞,我們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就可以在依從字法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赵之谦印谱选,赵之谦篆刻作品欣赏,高清原印本。


甚至有的名家印裏,字的結構也會做出調整,使印面更協調統壹,比如吳熙載的這方“觀海者難為水”:



“海”字本來是左右結構,但為了適應本印的六字橫窄豎長的整體風格,大師把左右結構的海字,改成了上下結構。


再比如趙之謙的這方“績溪翁”:



上下三字,均有筆畫侵入其他字的地盤,但這種穿插使整個畫面協調,有趣,統壹,字與字顧盼生姿,妙趣橫生。


再比如我們經常說的留紅與留白,在名家印裏更是常見,常讀,每有領悟,比如趙之謙的“茶夢軒”,齊白石的“八硯樓”:




壹望而覺氣息流暢,真正是“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好看,耐看!白石老人篆刻原印欣赏,篆刻爱好者学习借鉴,难可贵!


關於篆刻的章法,我的關於章法的文章裏也有介紹,這裏不再舉例了。



五、讀刀法


刀法不外沖切刀,但沖切之中每逢轉角,筆畫交叉,粗細處理等關節,就多見功力,我們可以從名家印的這些細節的處理中,找到處理這些細節的方法,再加上大量的練習,真正化名家的技巧為自己的技巧,

篆刻中刀法与篆法的关系,先篆而后刻,七分篆三分刻。


在讀刀法時,我們還可以體會名家們的作品中,同是切刀,同是沖刀的不同表現,細細品味,收獲更多。關於這壹點,我在另外的關於刀法的文章中,舉例較多,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看:刀法应用,成熟刀法是用以表现刻印技巧的关键。


讀印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有時壹方印就值得多次細讀,多次臨刻,其中妙趣,非細心體味不能得之。再加上每方印章的邊款、背後可能發生過很有意思的歷史故事等,結合起來就更使讀印變成值得做的事情。


有興趣的篆刻愛好者,應當把讀印變成自己的習慣,多讀印,多思考,收獲必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