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和行为自我管理微课整理

 jane0083 2017-03-03

情绪和行为自我管理微课整理


主讲人: Suzanne Corwin  

翻译:施维敏  Susie Shi  

协调员:Alex    整理:小殊



本次微课主要是跟大家介绍自我管理的方法,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指的是我们对行为的改变、维持或者是控制,自我管理使我们能够正常的生活以及与他人进行交往。自我管理和社会以及情绪两者的发展是高度相关的,当我们和他人交往时,我们会不断的接收社交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来不断适应新的人或者新的环境。



第一位研究自我管理的心理学家说道:自我是通过他人形成的。自闭症和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一般都会缺少自我管理的技能,特别是当他们在没有他人或者环境支持下会很难自己去指向、控制、抑制、维持,或者概括归纳一些行为。此外,他们对一些特定的潜在后果没有应有的反应,比如说惩罚。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会影响其社交关系,甚至家庭关系,那对此,我们会提供一些策略来帮助您的孩子学习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其实就是我们设置一个机制,让孩子在接到提醒后,自行检查当下是否正在做某个特定的行为。研究表明,孩子能够注意到自己的行为,认识和记录自己的行为对改进自己的行为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自我监督的过程中,你的孩子需要被指导去 1 观察自己行为的特定方面; 2 记录自己行为出现或未出现的比率。



设计自我监督计划的11步骤


1

确定最需要改进的特定行为



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可能有很多,但是我们一下子去纠正所有的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把首要的目标行为限定下来。家长需要问自己究竟孩子哪个行为的改变能够最大意义的改善孩子和整个家庭的生活。比如说是纠正孩子扔东西的行为,还是纠正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离开座椅这个行为对孩子以及整个家庭有更大的影响呢?



虽然自我管理能够帮助孩子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但是我们这边还要跟大家强调一个正面陈述期望行为的概念,我们在描述的时候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正面的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告诉他们不能做什么,因为很显然你只告诉孩子不可以做哪些,孩子仍旧不知道到底应该做哪些才是你期望的。



向您的孩子正面详细描述期待的行为,像“你要乖、你要听话”这些都是非常模糊的语言,孩子并不能很好的了解你究竟在期待他做些什么,所以,正确的例子是“你要在吃饭的时候坐在椅子上”、“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你要小声说话”。除了举例告诉孩子什么是期望行为之外,也需要举例说明什么不是期待的行为,两面都有例子,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才是你期望他做的行为。



2

找出强化物



一旦你确定希望孩子减少的行为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一些奖励,比如说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最喜欢的食物和玩具,可能对于较大的孩子来说,零用钱也是一种奖励。并且,你需要保证这些强化物不会被孩子自己轻易得到,他们需要通过作出正确行为才能得到,起到最好的强化作用。



孩子的强化物或喜好是随时会改变的,所以家长需要记录成一份清单,并且对孩子强化作用越高,该强化物的分数就要越高。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可能孩子需要获得两颗星才能奖励吃零食,而奖励看电视可能需要孩子用十颗星来换。



我们需要为孩子设置一些比较好获得的短期目标,这样不至于孩子每天分数都不够换取强化物,但是我们也必须设置比较难获得的长期目标,来保持奖励的吸引力,保证干预的长期有效性。



3

确定自我管理的频率



根据您孩子的年龄、能力水平以及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孩子需要进行自我监督的频率,比如说,如果您想要减少孩子乱叫或者在吃饭的时候随意离开座位这个行为,那么频繁的自我监督是必要的,可能在吃饭的时候每隔三分钟就要提醒孩子自我检查自己是不是有好好的坐在椅子上吃饭。


孩子的年龄越小,不良行为的严重性越高,需要孩子进行自我监督的频率就越高。您可以设置一个可视化的闹铃,按照您设置好的恰当的固定时间就能自动循环响起,不用每次都重新再去设置。



4

给孩子解释自我管理



跟您的孩子解释什么是自我管理,一起讨论哪些行为是好的是可以得到奖励的,哪个行为需要优先去改变,为什么是需要改变的,一起选择强化物。比如,你可以跟您孩子解释,自我管理就是对你自己的行为进行负责。




5

提供自我管理的表格



提供给孩子一个记录的表格,上面会列出两到三个好的行为,让孩子进行自我检查,比如表格上会写“我在和朋友玩游戏的时候是否有做到不打人,不推人”。这个表格需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来设计,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没有很好,完全可以用图片来替代文字。




6

提供练习的机会



在开始正式自我管理过程之前,需要提供孩子练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去扮演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整个过程,让孩子观察。我们可以展示整个过程,比如说好的例子,坐在椅子上写作业,不好的例子,把作业本扔掉离开座位,然后当设置好的闹铃响起时,问自己“我刚刚有没有好好的坐在椅子上写作业?” 那很显然没有做到,所以要在表格上进行记录,画“没有”的选项。


然后我们还要去模拟一次好的例子,也就是在三分钟内都有坐在椅子上写作业,那闹铃响起就可以问自己“我刚刚有没有好好的坐在椅子上写作业?”回答是“是的”,在表格上画“有”的选项。



7

正式开始自我管理



比如说要求孩子在和朋友玩的时候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自己是否有做到目标行为,家长需要协助孩子设置好间隔的闹铃,提醒孩子在表格上进行记录。如果孩子80%的时间都没有做到目标行为,那家长需要重新去审视制定的目标行为是否过高,或者整个记录的过程是否出现了问题。



8

讨论每日目标的达成情况



每天(或者对于更小的孩子来说,每半天)跟孩子就今天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讨论,如果没有达成目标,可以讨论今天为什么没有做到目标行为。此外,在实行自我管理计划的初期,我们需要去检查孩子记录自己行为是否准确,如果是,孩子需要得到表扬。当孩子已经理解目标行为,且慢慢熟悉自我管理流程之后,我们就可以减少对孩子的监督频率。



9

提供强化物



如果孩子达成了当日目标,那先前设定好的强化物就一定要及时给到孩子,这是自我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虽然自我监督在没有强化物的参与下也能发挥作用,但是有强化物会使得孩子更有动力去进行自我管理,提高成功率。如果孩子没有达成目标,要告诉孩子不要气馁,明天的自我监督环节还是有很大机会得到奖励的。



10

减少提示



当孩子能较为稳定达到目标,那自我监督的间隔就可以拉长,家长监控的次数也要减少。因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进行自我监督,外在的提示越少越好。



11

增加新的目标行为


当设定的目标行为已经稳定达成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目标行为,从第一步开始重新进行自我监督。



一些积极行为支持的策略



在进行自我管理的同时,加入一些积极行为支持的方法也是会有很大帮助的。首先,给孩子视觉提示,给孩子规划好一个可视的日程表,让孩子能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做些什么。


此外,交给孩子使用安全屋的方法,当孩子需要冷静的时候就可以一个人呆着;给孩子安慰性的玩具,帮助孩子缓解焦虑;隔断一些干扰,比如闪烁荧光刺激性的物体,或者用耳机降低一些干扰的噪音;给孩子一些选择的空间,让孩子有一定的掌控权,等等方法。


帮助孩子解释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就说“不要怕,不可怕”,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帮孩子进行情绪的表达,比如说“我知道你在害怕蜘蛛,因为它长得很可怕,所以你在感到害怕,对不对?”



点击阅读自我管理的其他阅读材料



殊  心  学院派联盟

特殊教育 | 心理学 | 专业咨询和培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