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敏洪:同样的航海 不同的结局

 观心破执 2017-03-03


  在印度南方城市科钦海边,有一排中国渔网。所谓中国渔网,在南方水乡长大的人都很熟悉,就是那种用四根竹竿挂住网的四角,再把竹竿在顶端捆在一起,用一根更长的竹竿挑著,顶在岸边,再用一根绳子控制网的上下。这样把网放在水里,过一段时间就把网拉起来,在网里的鱼虾就可以捞起来了。


        这种网可大可小,小的就像一张床一样大,在小河小溪里捞鱼,我小时候就玩过。大的比如在长江边上的,可以到上百平方米大,要好几个人借助杠杆的力量才能拉起来。

  

  在印度海边的这些中国渔网,据说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传过来的,变成了当地人捕鱼的传统手段。在此之前,当地人捕鱼只会用鱼叉。这一捕鱼手段延续了几百年,直到被更加先进的手法所代替。


        现在这些中国渔网,已经是一个旅游景点,当地人表演如何用这些网捕鱼,游客可以一起参与,下网收网,然后给当地人一点小费就行。


  

  郑和下西洋,连续七次,几乎每次都到印度西南端的古里。当时这是一个小王国,就是现在印度的卡利卡特港。1431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经过古里时,因劳累过度1433年4月初在古里去世。


        郑和葬在古里后,一些侍从和守墓人也留了下来。郑和的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1433年7月返回南京。现在的卡利卡特港,已经没有了郑和墓地的任何踪影。据说那些留下的守墓人,后来因为洪水迁到了现在的科钦(离开古里200公里),把中国渔网也带了过来,逐渐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现在在南京有郑和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南麓,墓按照伊斯兰风格修建,因为郑和原名马和或者马三宝,是回族出生。但可以肯定的是,南京的郑和墓最多就是衣冠冢,他的肉身还在印度古里,但已经了无踪影。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黄土文化中突然出现的一个奇迹。因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一直是背对海洋的。在近代之前,海洋文明从来都没入中国统治者的法眼。


        禁止老百姓出海,倒是历朝统治者都做的事情。现在散落在南洋的诸多中国人,都是因为生计所迫,偷渡出海的,在路上死了多少人也没法统计。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理由,也有各种说法,一说宣扬大明威德,“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等说法。


        后两个理由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当时的明朝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战略思想,如果真能这样高瞻远瞩,也不至于七次下西洋,差不多耗空了明朝的半个财富,最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所以最大的理由更应该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顺带着宣示中国富强。郑和到任何一个落脚点,都是送出去多,拿回来少,厚往薄来,四处馈赠,既没有建立有效的贸易关系,也没有争取利益的殖民需求。迄今为止,郑和下西洋在当地的影响,除了几张中国渔网之外,已经了无踪影。

  

  当时稍后的西方,也已经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著名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1497年奉国王之命,率领舰队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在阿拉伯航海家的帮助下,到达印度西南部古里。


        他到达古里的时间,比郑和晚了70年左右,他的船队和郑和的船队相比,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上。在印度抢夺了宝石、香料后返航时,由于坏血病,船员死了一半以上。郑和下西洋七次,没有过因坏血病船员大批死亡的记录。估计郑和他们早就知道,船上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重要性了。

  

  西方人航海,目的性明确,就是为了开展贸易,掠夺财富,寻找可以征服的殖民地。亲善友好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辞典里面。如果遇到强的对手,就友好贸易,如果遇到弱者,就烧杀抢掠。


        在1502年第二次航海中,达·伽马捕俘一艘阿拉伯商船,将船上几百名乘客,包括妇女儿童全部烧死:


        “……在持续了长时间的战斗之后,司令以残暴和最无人性的手段烧毁了那只船,烧死了船上所有的人。”


        达·伽马还下令卡利卡特城统治者扎莫林驱逐该地阿拉伯人,遭到拒绝后,他命令无敌舰队轰炸这座城市整整两天。扎莫林只好派大祭司去和达·迦马谈判,但达·迦马割了大祭司的耳朵和嘴唇,并缝了狗耳朵上去,赶走了他。


        这种行为,郑和他们一定做梦也不会想到,也会耻于去做。郑和他们都是为了把东西送给别人,而不是去抢别人的东西。1524年,瓦斯科·达·伽马被任命为印度总督,9月到达果阿,生病后12月死于柯钦。

  

  今天的西方,依然把达·伽马当作英雄看待。葡萄牙文学中的“全国史诗”,有相当一部分描写新航路的发现,达·伽马被认为是唯一成功开拓葡萄牙海上贸易的探险家,首先连起非洲与亚洲的航线。


        新航道的打通是欧洲殖民者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开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由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印度洋沿岸各国以及西太平洋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包括了千年中华帝国。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现在我们在印度找不到任何有关郑和的痕迹,但在卡利卡特(古里)有达·伽马的登陆纪念碑,在新德里的博物馆和科钦的印度海军博物馆,可以看到达·伽马的照片和资讯,在科钦的佛朗西斯教堂,有他的衣冠冢(肉身后来被运回了葡萄牙)。印度人讲起瓦斯科·达·伽马,好像还带有一点骄傲,给人很贱的不被打不服的感觉。

  

  同一时期的航海家,郑和和达·伽马的结局和在历史上留下的影响是如此不同。中国在郑和之后,开始严禁航海,终于走上闭关自守的衰退之路,直到被西方用大炮撬开大门。到今天为止,中国在海上文明的建设方面也乏善可陈。


        而西方,在哥伦布和达·伽马航海之后,迅速开始了疯狂的全球掠夺和殖民,打通了走向世界各地的海上通道,在剥削全球的同时,把西方思想和文明带到了全球,为整个世界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

  

  面对同样的航海,不同的结局,我们只能说:一个国家和一个人一样,眼光和目的的不同,一定会带来不同的结局。或者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西方的)贪婪本身是一件坏事,但如果没有贪婪之心,又如何能够征服世界呢?贪婪,是西方走向征服世界之路的原动力,换成一个好听点的词,就是“进取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