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春年俗:湖北送元宝祈吉年!

 老鄧子 2017-03-03

2017

HAPPY  NEW  YEAR

今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在鸡年春节之际,《收藏马未都》栏目祝各位观众鸡年:猴岁呈祥,鸡年纳福;鹊送喜报,鸡传佳音。



大年初一即春节,在全民大联欢的时刻,相同的,是喜庆,不同的,是过法,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各有特点,“趣点”也大不同。在这期间我们将会每天带您领略一个地区的春节习俗,让您在家就能感受各地不一样的春节。今天首先带您到湖北去看看!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在湖北,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民谣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

春节快乐

正月初一

收藏马未都

鸡年吉祥


“谈年饭”边吃边聊迎新年

武汉的年夜饭,一般要上“三全”(全鸡、全鸭、全鱼)、“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年夜饭有的家庭一直吃到转钟,表示“越吃越亮”。既然是“谈年饭”,还得边吃饭边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互表祝福。


除夕夜“点坟灯”

在湖北江汉平原上,特别是农村地区,每到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习惯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灯”,也叫“送灯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坟上,再点上蜡烛祭祖。不过,这种风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


十五晚“赶毛狗”

“耍毛狗,耍毛狗,耍到你家灶门口……”在湖北的鄂西土家族中至今还流传着“赶毛狗”的歌谣。毛狗就是狐狸,据说,只有赶走了毛狗才会六畜平安,田地不长杂草。而在龙船调的故乡利川,正月十五晚,还有唱“灯歌”的风俗。龙灯会也是孝感元宵节的重头戏。从初八人们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


孝感送“金元宝”

湖北孝感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除夕之夜24时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在孝感,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春节期间,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


关于吃


关于吃,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


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在襄阳人的新年里,除夕一定要吃的还有荸荠。荸荠在襄阳方言里读boji,与“不忌”是谐音,因此吃荸荠就意味着这一年不好的事儿都忘记,都冲散,取意避凶就吉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