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谦 韩国食用菌月刊杂志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Korea Edible Fungi Kim Dae kyeom Korea Edible Fungi Monthly 一、韩国历史上有关食用菌关联的记载 三国时期(三國史記, 金富軾 著)· 新罗 聖德王 3年(703),在雄川州(现公州)向皇帝敬献(金芝)。(三年春正月 熊川州 進金芝)。 新罗 聖德王 7年(707),在施州平原(现尚州),向皇帝敬献(瑞芝) 。(七年 春正月 沙伐州 進瑞芝) 新罗 聖德王23年(724),在雄川州(现公州)向皇帝敬献瑞芝。(熊川州 進瑞芝) ※ 据分析,金芝为在木头上出的(木腐菌), 瑞芝为从地里长出的(地菇)(李德尚?李永宇, 1958) 三國史記,任重 23年( 1145),金富植等编写的三国时代的历史书(图一)。韩国宝物第722号. 世宗實錄地理志, 1453年 松茸产地记录为除黄海道以外的全国6个道,49个产地记录; 真茸(眞茸:应该是香肉齿菌,虎掌菌),鳥足茸 (鳥足茸:应该是葡萄色顶枝琥菌), 茯苓(茯笭), 茯神 (茯神:茯苓中有松树根的), 石茸(石茸))等主产地记录。 世宗实录地理志:1454年(丹宗 2)完成的“世宗藏献大王实录”的第148卷到第155卷的全国地理。(图二) 東國輿地勝覽(1481)和(新增東國輿地勝覽(1530),全国有95个松茸产地和36个香菇产地,并对茯苓、 眞茸、 鳥足茸等产地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在新增東國輿地勝覽里增加10个地区)。 東國輿地勝覽:朝鲜胜朝时罗司新等对各道的地理、风俗进行记录的历史书籍。 許浚, 東醫寶鑑,(1613) 松茸 为成分较平均,味道甜香,没有毒性,味道包括松树味道很香。在林中比较老的松树下,通过松树的松气而生长的蘑菇,是世界上最好的蘑菇之一。(松茸性平味甘無毒 味甚香美有松氣生 山中古松樹下假松氣而生 木茸中第一也. 俗方)??(蔈菰), ??(木耳), ??(槐耳), ??(桑耳), ??(石耳), ??(菌子) 等进行大约的说明和介绍药理效果。 《东医宝鉴》是在治疗患者经验的基础上把中国和韩国的有关医药书籍集成的历史书籍。 增補山林經濟, 柳重臨(1766) 增補山林經濟 为朝鲜朝的农业百科辞典,对香菇人工栽培法等进行记载和说明(见后具体)。 在1766年(永朝 42)(柳重臨)编写的 『山林经济』农书。 二、韩国人工栽培食用菌的记载 1、香菇。朝鮮朝在《增補山林經濟》里记载 “把柞木采伐后保存到阴凉地方,6~7月份用草覆盖,进行喷水保持湿度,有时用斧头敲打菇木,使得香菇容易出菇.”江原道和全罗道地方把这个方法叫“旋风香菇栽培法”。 在原木上用刀砍伤后把孢子水泼在木头上后等菌丝成活后出菇的话,可以查收几年。(山刀式, 1905年) 山刀式后1955年开发利用锯末菌种培养法等也有记载。 2、双胞蘑菇。从1960代开始栽培,通过一步一步的技术开发延续到今天。 平菇:开始时利用自然里的野生平菇, 人工栽培的研究材料到了1960年以后才确认。栽培方法:原木栽培 ? 稻草栽培 ? 棉籽壳栽培 ? 锯末栽培, 现在95%以上进行锯末瓶栽方法,少数进行棉籽壳栽培和原木栽培。 其他食用菌: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猴头菇等,大多数食用菌人工栽培在1980年以后开始普及,从2000年代以后进行大量栽培。 3. 韩国人工栽培食用菌主要品种 4、韩国食用菌有关的研究机关 三、食用菌产业的六次产业化 一次产业为农林水产业,二次产业为制造业和加工业,三次产业为服务业等复合性产业。 生产农产品的农民,用自己的农产品生产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并利用农村资源开发体验农业和服务性农业,产出高附加值的产业叫第六产业。(时事常识辞典,朴文角). 食用菌加工品及健康功能食品可利用的食用菌 ! 登在食品公典里的食用菌; ○ 健康功能食品: 利用具有对人体有用的原料或成分制成的产品和加工食品; 对人体构造及机能调节或通过生理作用,有保健用途和效果的产品叫功能性产品或功能性食品。 功能食品可分为告知型和通过个别认证型健康食品。 四、韩国历史上有关食用菌大事记(栽培方面) 1. 食用菌产业萌发期(1960年以前) 成立专门培养以香菇菌种为主的大韩山林组合联合会特殊林产工作站及菌种普及 (1956年) 京畿道林木苗圃场和首尔近郊及庆尚南道镇海等地,利用山洞进行双胞蘑菇栽培。 2. 双胞蘑菇产业出口繁荣期(1961~1970年间)。 引进美国和日本的双胞蘑菇栽培技术,开始实验栽培(1961~1962)。 位于忠川北道银星君的武城产业(株)竣工双胞蘑菇加工厂,把700美元左右的双胞蘑菇罐头第一次出口到国外(1964年)。 在水源成立农业振兴厅农业环境研究所应用菌耳课,开始对食用菌进行系统研究 (1967年)。 3. 双胞蘑菇出口黄金期和衰退期 (1971~1980年间)。 把食用菌制定为出口产品而栽培技术和出口大幅增加。 栽培面积达到 16,000㎡以上的企业性农场扩大到15个以上; 1976~1978期间双胞蘑菇产业,在韩国农产品生产中所占仅次于养蚕业的第二位,成为韩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 双胞蘑菇的出口额达 5130万美元(US $),以 1977, 1878年间中东帝国的能源波动和中国双胞蘑菇的出口冲击而国际价格大幅下降而出口量也开始下降。 进行以内需为目标的食用菌研究; 开发利用杨木的长木、短木及利用枝桠材生产平菇技术(1970年代)。 开发利用稻草栽培平菇技术 (1973年)。 4. 内需用食用菌产业繁荣期(1981~1990年间) 开发和普及稻草栽培平菇技术,实现了平菇的大量生产。 1980年代开发灵芝栽培办法和1986年确立段木栽培方法而进行大量栽培,给农户的收入增加作出了贡献。 5. 食用菌栽培设施自动化 (1991~2000年间)。 开发以废棉代替稻草栽培平菇技术并开发和普及机械化栽培技术(1990代) 。 瓶栽技术1974年以金针菇开始普及,到1991~1992年间基本确立瓶栽技术并进行12个品种实现瓶栽。 成功进行利用松树栽培茯苓。 确立和密环菌共生的天麻(天麻:Gastrodia elata)栽培生产技术。 确立竹荪、桑黄栽培方法并用段木大量进行栽培。 开发栽培设施无人自动化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工厂化的急速发展。 液体菌种技术的开发和普及(1997年),给金针菇、杏鲍菇生产规模的扩大做了较大贡献。 6. 因大量生产而发生的价格下降和规模化自动化阶段(2000~今) 开发瓶栽和规模化栽培,生产量急剧增加而金针菇价格下降到成本以下(2005年) 。 所有瓶栽品种的自动化、规模化而生产量增加,价格停止或下降(2010年度以后) 。 自动化栽培相对困难的双胞蘑菇和香菇价格维持相对高的价位。 五.、韩国食用菌产业的前景展望 以保持安全性较高的农户为基础,稳定发展趋势; 利用食用菌的功能开发功能食品而增加消费; 以生产、加工、体验、休闲、治疗、环境为基础的六次产业的发展而保持稳定的消费人群; 稳步的发展持续较长时间,以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而收入保持持续增长。 作者介绍:金大谦,韩国食用菌月刊杂志社社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