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易学9:写《易经》的不是孔子,是谁?

 博览众长123 2017-03-04

 老徐 易经实修

大家看了老徐(微信公众号:易经实修)前面的文章,就是讲《易经》与孔子无关,孔子没读懂《易经》,卦辞、爻辞不是他写,也不是他改。“十翼”更不是孔子所写。


有人说,老徐这是否定中华文化。


可老徐不是在讲《易经》吗?难道孔子写的《易经》是中国文化,不是孔子写的《易经》,就不是中国华文化?


那么,是谁写了《易经》卦辞和爻辞并启发了“十翼”的写作?


这就是老徐的研究课题。


老徐的观点:这个人是管子。


大家可以争论,但就看老徐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这是一个大课题,就让老徐一篇篇来写。


今天就写管子是谁。


讲到管子这个人,中国文化人可能知道他,但读过他的书的人却不多,读懂他的书的人更少。


而他的功业就写进了外国人写的,中国人正在热读的《哈佛中国简史》。


这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东周的第一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因记载其历史餞同名史书《春秋》而得名,延续到公元前481年。迁都洛阳期,洛阳尽管仞是文化和礼仪中心,但政治权力名存实亡。周王族与诸侯国间的亲缘和宗教纽带都变得十分脆弱,能重新强化统治的军事力量也不复存在。公元前7世纪和前六世纪,中国的政治呈现出中北部平原上众多小诸侯国和沿着平原边缘围绕着这些小国的、完全自治的诸侯大国共存的局面。较大的诸侯国在各自的国境线之内巩固统治,吞并周边的部落,并向外扩张,征服周边小国。在周王室羸弱无力的情况下,为了防御诸侯大国的侵略,很多小国结成了防御同盟。最早的同盟出现在公元前681年,目的是抵御在南方占据了长江流域的“半蛮夷”的楚国。众小国的王公贵族将北方一个大国的国君选作盟主,并承诺给予他支持。在结盟仪式上,人们宰杀一头公牛,盟主和其他国君将牛血涂在嘴唇上,向天发誓坚守同盟


这就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


它的开创者,就是管子。


关于这段 历史,也记录在中国最早的史书《国语.齐语》里面。


今天已经累了。写到这里,明天接着写。


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