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氏春秋(一)豫章罗氏的兴盛

 陈述1m6twgabl5 2017-03-04

    中华罗氏的的共同标帜「豫章」,天下皆知:吾族世系,出于黄帝,延至周,妘郐公号匡正,分封罗国,世守宜城。至凌甫公,以功显秦王,遂迁国于枝江,守陇公徙长沙,以国为氏。秦有武陵令均用公,次子讳珠,仕汉,与灌婴侯;定九江郡,筑城于南昌首府,工成告竣,手植豫章,因家其地。景帝间,吴连七国反,命太尉周亚夫,逮十八邑,请定为郡,始有豫章之称。其后罗氏为豫章郡望,派衍繁盛,星罗其布,晋宋齐梁之间际,散居天下,虽以会归,惟柏林衍庆,有会归焉。

说明:

(甲)宗支蕃衍:凌甫公11世孙西汉治粟内史(大农)珠公,出守九江,继灌婴侯完筑新城,由长沙徙居其他。至景帝时,周亚夫削平七国,始请析置该城为郡,名曰豫章,故今罗氏子孙,咸以珠公为豫章罗氏之始祖。

(乙)地名沿革:(1)豫章,汉置郡名,隶属十八邑,南昌县为首府首县。南昌县,西汉置,治所即今江西南昌市。隋为洪州府,南唐改称南昌,明初名为洪都,后复称南昌府,清因之。(2)临川,三国吴置郡名,东汉曰临汝,隋复改临川,明清皆为抚州府治,地在今江西省南城县西北。(3)吉水,南唐置县名,在今江西省吉安县东,明清俱属吉安府。(4)赣县,府名,南朝·宋置,隋唐为虔州,宋改赣州,明清因之,民国废府为县。

    我族起源于新郑,西迁于陇西,南移于湘阴,发祥于豫章;流衍于湘、闽、川、晋、鲁、豫、粤、桂、再而繁衍于中华大地及海外。茫茫大地,浩浩神州,中华罗氏源远流长,于周,祥于汉,忠于晋,昌于隋,兴于唐,荣于宋,显于明,盛于清,振于近代。子孙延绵,自强不息,文功武伟,显赫于世!


    豫章郡,汉高帝置。县十八:南昌、庐陵、彭泽、鄱阳、历陵、余汗、柴桑、艾、赣、新淦、南城、建成、宜春、海昏、云都、鄡阳、南壄、安平(据《前汉书》班固撰)。

   先秦时期,罗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甘肃、山西地区。到楚文王时,罗氏族人向南进入湖南的汨罗县,并产生以“罗”命名的县一一罗县。

在长沙市近郊,出土和西汉时“罗长之印”缪篆滑石印章一颗,印面长2.0、宽1.9百米附泉拓、印拓,据考为罗县地方长官之印。

    秦汉时,罗氏向东发展,沿长江而下,已播迁至江西南昌地区,秦·武陵郡守罗君用之子、灌婴部将罗珠(《江西通志》有传),族谱载,其出守九江,继续完成颍阴侯灌婴在南昌筑城任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逐步繁衍生息。


   东汉末,豫章罗氏世家子弟罗邵任侍中,封列侯;晋·罗企生、罗遵生兄弟以“—门忠孝”名著,《晋书》有传。一直发展到宋朝,成为江西的大姓。尤其理学家朱熹的祖师、福建沙县人罗从彦,祖籍豫章,士人学者以“豫章先生”见称。宋·宰相罗点(抚州崇仁人)是豫章柏林里罗文通的后裔,《宋史》有传。

   从史料、罗氏族谱中,可知豫章罗氏发祥于汉,至宋,尤其南宋,朝廷偏安杭州,罗氏开始重放异彩,出现“一门七进士”的罗绋家族。明朝时,人才出,“吉安三罗” 明·哲学家、礼、吏部尚书罗钦顺;明·状元、学者罗伦、罗洪先等为代表,为豫章罗氏增光添彩,代有闻人。

   其在于晋,君章”以文鸣降;及五季(唐五代十国),则有江东公(罗隐),今庐陵之罗,其后也”。明确庐陵罗氏是豫章罗氏的一个分支,其先祖可追溯至晋长沙相、散骑常侍、著名文人《湘中记》作者罗含及唐末五代初的诗人“唐三罗”之首罗隐。

   汉代,豫章人首见封侯者为罗邵,他官为“侍中”,必出自姓族,其封侯之事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他为“豫章罗氏”是汉代姓族,留下确证,为豫章罗氏争得很大的光荣,为“豫章罗”姓族声誉做出杰出贡献的罗氏先人。 

   现在海内外—千三百多万罗氏,大多数源出或奉“豫章”为郡望。


    豫章始祖罗珠公,字怀汉、号灵知,生于秦王政丙辰年(前245)四月十四日寅时,珠公出生于长沙浏阳东乡沔江。沔江位于浏阳河中段的北岸,地形开阔平坦,是个肥沃富饶的小平原,民风勤劳淳朴。村中有道小河,自北向南入浏阳,有人说先代就管这河叫沔江,但也有人说流经沔江地带的这段浏阳河便叫沔江。

   珠公之父君用,讳均,字天朝,维翰长子,为建国始祖匡正公四十一世孙。周赧王丙申生。文艺超群,道德全备,忠君爱国。秦始皇末,仕秦武陵县令,督运官铁使,由洞庭城陵经过,被矶石覆舟,溺死洞庭。

    其女罗鞭孝烈偕弟珍寻父不获,号泣投水死。其孝义感动天神。三日溯洄至南津港,抱父尸浮出水面,颜色如生。乡人感其孝义,将尸同葬南津港,并立碑表彰。迨宋理宗间,长沙司院为表其义感云天功绩,上奏朝廷。追封其女罗鞭为孝烈灵妃,立庙以祀,至今呼日“灵妃娘娘”;并封其弟珍为孝感侯。事载湖南长沙志。

    并在潭州立庙塑像祀之。即今长沙善化县小西门外河街,庙配祀麻痘娘、送子娘三尊合座。君用公生子珠、珍、珏。

     西汉建立后,倡导以孝治天下,因罗珍、罗鞭的孝行闻名遐迩,又由于罗珠“幼而岐嶷,长而好学,以通经术、敦品行受知遇于汉高帝”,因而被任为治粟内史。治粟内史是秦朝的九卿之一,专掌谷货,是个管理国家财政的中央级高官,地位十分重要。汉承秦制,仍设治粟内史,由于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汉武帝时始称大司农,故罗氏后代子孙编写族谱常称罗珠为大农令或大司农。罗珠在治粟内史任内,能使“赋税宽平,国用优给”,可见其爱国恤民,政绩十分可观。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罗珠仍在朝任治粟内史。他为人耿直,忠君爱国。可能是他对吕雉宠信辟阳侯审食其、欲杀功臣、架空惠帝的政局心生不满,因而常会“忤廷臣”,“以直道不容”于朝廷。既然朝廷不容罗珠在京为官,而这时正巧灌婴将筑南昌城未毕之事上奏朝廷, 灌婴就建议朝廷,调罗珠出任九江郡守,并去筑南昌城。朝廷同意了灌婴的建议。

   关于这件事,在各地罗氏宗谱中记载很多。如,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二月,工部尚书资政殿学士李谊撰《豫章台记》云:“豫章郡禹贡扬州之域,西汉初,灌婴佐高祖定九江,始筑郡城。惠帝三年,表大农令罗珠来守斯土。乃偕妹婿石固缮完城郭,以终灌侯之绩。”又如,南宋时,罗愿在《歙西罗氏宗谱序》中说:罗珠“忤廷臣,适灌婴侯以地服筑城事闻,因命令珠同郡人张交司其事”。再如,宋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正月,侍御史汪刚中所撰《大农祠记》中也说:罗珠“至孝惠帝时,以直道不容,出守九江。适灌侯有筑城之事未毕,公偕妹婿石固继其功,恪完城郭,即豫章城也”。 

   罗珠出任九江郡守后,以其妹夫石固和章交(罗氏家谱记载为:张交)为助手,全力修筑南昌城。西汉初期,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战后社会经济十分萧条。当时,南昌筑城,因朝廷财政困难,不可能拨给很多经费,全靠官民群策群力,艰苦奋斗。当时砖石及其他物资均不足,城墙主要由夯土版筑而成。南昌城的百姓为了巩固城防,求得生活安定,积极性十分高涨。唐代诗人陆龟蒙曾题诗赞颂罗珠筑城功绩曰: “城上一培土,手中千万杵。 筑城畏不坚,城坚人何处? 莫叹将军逼,将军要却敌。城高功亦高,尔命何在惜! ”

   大约到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后,南昌城终于筑成,“环十里许,辟六门”。于是,罗珠便定居于南昌城内豫章沟,在住处庭院中亲植豫、章之树,并把在长沙老家的亲属也迁到豫章沟一带居住。从此,罗珠成了豫章罗氏宗族的始祖, 其族人开始在南昌及豫章郡境内大量繁衍,人称“豫章罗”。 

    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八月,孝惠帝死。九月,太子即位为帝。吕太后临朝称制,代行天子之事。罗珠在南昌,他对吕太后废少帝、重用佞臣和外戚专权的政局非常不满。为此,他对朝廷采取不合作态度,为避“诸吕之乱”,称病隐居于西山洪崖(今属南昌市)山巅。

   他托迹仙学,结草为庐,书其庐曰:“昔张子房为赤松之游,吾今为洪崖之游。盖上友洪崖异人,与禽鸟为乐,天子不得而臣之。”从此,罗珠号称“洪崖先生”。虽然如此,但罗珠对汉朝仍有感情, 就自称罗汉、字怀汉,“盖亦不忍忘汉之意,不与逆节之臣同朝故也”。于是,后人称罗珠隐居洪崖结庐讲道之处为“罗汉坛”。罗珠为了表示自己志节坚定难夺之意,便遍植松柏,并称之为“罗汉松”、“罗汉柏”。他曾栽培了一种形似豆苗的茶叶,香味奇异。传到晋代,他的裔孙罗铿为了昭示先德,将这种茶叶上贡朝廷,后人称为“罗汉茶”。罗珠还栽有一种异香扑鼻的树木,罗铿将它焚荐于墓前,馥郁异常,于是各地百姓皆用此木祭祀祖先,人称“罗汉香”。


   汉景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罗珠逝世,享年九十岁,葬于西山南岭(墓在今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南岭村蜈蚣山腰)。其六子居厚、宣礼、子成、知正、抵德、成通为守孝,环墓而居。罗珠之妻张氏葬于西山万寿宫前(墓在今南昌市新建县西山镇黄古巷之茅园);其次妻傅氏葬于乌龟岭(墓在今南昌市新建县西山镇万寿宫东社曹坊支村前二里许)。

   珠公墓葬江西新建县大平乡西山大岭山巅九节蜈蚣山,未山丑向, 吉度分金,左水倒右,水由乾方上堂,流经甲方复转出艮方。走势与西山主峰相接,山势峻峭,起伏多变,气势磅礴,连绵不断,据说是一处上等风水宝地。东晋训诂学家、我国风水学第一人郭璞应许逊(许真君)之邀,到罗珠墓前,对此地风水赞不绝口,作诗曰:“仙桥玉骨似蜈蚣,九曲奔腾对九峰;案供秀星前列帐,朝东大港气冲融”.又曰:“东日西月,主朝金阙,东鼓西旗,臣僚便至,东狮西象,百代侯王。”

罗珠像 

    

    《柏林谱》宋朝画像。画像是宋代的官帽,不是汉朝的官帽。且手中所持是上朝牌。 

出生地

   以大成谱为代表记叙:“珠公出生于长沙浏阳东乡纯江”。而大源宗支清代光绪乙已谱则书“出生于浏阳东乡渑江”。沔江位于浏阳河中段的北岸,地形开阔平坦,是个肥沃富饶的小平原,民风勤劳淳朴。村中有道小河,自北向南 入浏阳,流经沔江地带的这段浏阳河便叫沔江。

仕宦之家 

   罗珠是黄帝第一百0七世孙。周武王三年(前1044),黄帝第六十七世孙姬姓郐公讳匡正因助周讨纣镇宜城有功,被敕封为宜城侯,成为诸侯罗子国的国君,郐公成为罗氏始祖,从此开始罗姓,因此珠公又是罗氏始祖郐公第四十一世孙。郐公后裔世袭罗子国300多年,到东周定王乙丑(前596,春秋时代),罗氏第二十四世万通时,罗国被楚国吞并,  战国后期,罗氏第三十一世乘公佐秦有功,受封益伯侯。乙卯年(前366)乘公受封于原罗国疆域,秦国称为“陇西郡”,乘公自称复兴罗国,都于原罗国之旧城宜城,后改迁南郡之枝江,今楚南荆州府枝江县旧有罗国城,后裔世代世袭陇西郡官爵。因此珠公又是乘公第十一世孙。珠公父亲罗君用,秦始皇末,仕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令,君用公殉职后,其弟君章袭兄职继任武陵县令,并更名为君赞,后仕罗县(今湖南汨罗市,后改治所于湘阴)县令。君赞公随带侄儿罗珠(兄长君用公遗孤)跟班出仕,也有意培养罗珠。

生卒年之谜 

    《豫章始祖罗珠墓碑》(墓碑为东汉永兴二年甲午年(公元154年)正月十五日八世孙大尉叶,字立成立碑。)《豫章罗氏大成族谱》记述:公生于秦始皇丙辰二年(公元前245年)四月十四日寅时,殁于汉景帝丙戌二年(公元前155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公元前245年-公元前155年,寿九十一。

《豫章柏林重修大成族谱》谱系记载:秦始皇庚午(公元前231年)七月十五卯时生,公卒景帝後元二年,寿九十。生卒年为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42年,寿九十。


大农祠记

赐进士出身修职郎武宁桐林汪刚中撰官终侍御史

赐进士廸功郎永新尉丰城查村范应铃题盖官终大理少卿

赐进士出身吏部架阁新建庐坑裘万顷书丹终官大理司直

   予访南昌游谔,邂见汉大农令碑,乃唐开元中晋州红崖子张氲之所记也。记大农讳珠字怀汉,仕汉高祖为治粟内史,即大农职也。赋税宽平,国用优给。至惠帝时以直道不容出守九江,适灌侯有筑城之功,未毕,公偕妹婿石固继其功。民极趋之,劳而无怨,恪完城郭,即豫章城也。七年避诸吕之乱,遂隐洪崖托迹仙学,结草为庐,书其庐曰:“昔张子房为赤松之游,吾今为红崖之游,盖上友洪崖异人,与禽鸟为乐。”王公不得而臣之,卒殁其地,葬今太平乡之大岭,其嗣遂家焉。观其所遗德义,尤著今罕王罗母庙之有名罗汉松,罗宗伯大宗祠之有名罗汉柏,遗名於洪洞曰罗汉茶,遗名於缑岭曰罗汉香,悉遗泽也。然其坚隐不起自称罗汉,盖亦不忍忘汉之意,不与逆节之臣同朝,故也。故余靖西山记曰:罗公岭自建武以来杨州部刺史鲍永表石於墓,永乎。中豫章太守张躬又即洪崖所名罗汉之坛建祠祀之,以高其节。吴中郎太史慈晋太守韩伯范、宁梁刺史周文郁及唐都督黄长公拾遗杨相如世葺其庙,垂报不朽。至我皇宋中兴以来,霞溪进士高鼎因祠摧毁,遂率其裔孙罗盛得,与乡之士大夫李大东、蔡诜、京镗、邓舜臣捐资以重新之名,其有功之报也。则是祠之告成有功,於风教大矣。故记之。

嘉定二年岁在己巳(南宋,公元1209年)正月  日

大德二年(元,公元1298年)正月  日


豫章罗氏分迁各支源流考     元·罗文节

     熂下孙文节尝传通斋府君宦南昌本湖园,与宗贤碧窗订盟.已丑节偕文林致仕.辛卯碧窗以司马大夫同知吉郡.示豫章旧的藏与吉郡通系,云晋唐及宋代有派别驾,按别驾洞公隐仄和古冈,其后分居匡山洞晦其后也。宏章徙南丰高空山。左侍御御史德称徙南南磁圭。次子居四石桥,末弟居庐陵官化王田并泰和武溪等处;再世、义可居蜀江。天锦居安福罗塘;光祉居安城固冈 。应登赘吉水县人之女,因居文昌乡。延昭居庐陵定宣化乡。延康徙永新中村。一推三子:长曰从隐,由钱塘徙庐陵;次曰从寅,徙吉郡就丰石井、吉水沙井、凤凰垅、笼滩头、挥和等处。五季末,从寅徙吉安永丰。从隐生二子:长子居吉水桃林,大经其后也;次子后以游宦徙分宜白芒,又徙庐陵印冈。宏正簿吉水,因居桥。宗延徙泰和仁寿乡,九传元达居坳头。承若赘吉水人之女,因家归仙里。询仕泰和主籍,因家阙城西江下。元信曾孙景徙吉水罗元,国祥其后也。国祥经父回宗祀祖,同弟国伯、国祯、国旺居豫章深洞罗村、周新塘、东潭 等处。天环徙吉郡石洲、灌塘等处。德显之后徙抚州府乐安、宜黄上坪,并分支吉水。学禄徙南坊。成时徙安福绿池坊。应疑居永丰,后迁鹦乡 。应平赘永丰人之女,因家居双桂坊。宗彰徙庐陵下派。宗盟徙南郡芗城。应坤徙吉郡万邑,奇富、先义二子后,徙泰手仙槎乡。达可居吉水下遥;次子后居庐陵;三子得庵为居士,至副斋五世祖,徙庐陵新安。端贤徙安福绿池坊。万忠后居襄阳转开封府,及拯支判江南,因居吉水河口浪鼓鸣冈。周达之后徙泰和旌孝坊。伯寿其后也。宏吉后徙泰和,宋政和时有自泰和徙丰岭。天禄后徙城隍礼巷口。仪制隐吉安,后居泰和城西。式老赘永新厚俗里人之女,因家永新。端信居吉水城西,后又居仁寿乡,皆企生之后也。景章之后徙庐陵罗团并龙泉、石泉、西龙、钱塘等处;唐侍郎淼祖又潞国公其后也。仪真徙永丰醴泉院,并分龙泉明液乡高桥、宁都州鹿原、大布 、金垅冈、梅林渡等处。寅公,於五季末徙吉郡永丰湖西,开礼起义勤王其后也。洪德,字北谷,其后分居广东、福建等处,皆遵生之后也。按水东以则祖为遵生之后,兄集依弟彦祥居龙泉之滩头。但以节先宋宣和时旧藏本不合。按柏林旧藏企生之后,有崱 今钟存名曰崱,故世以崱为企生之后。宣义郎名沂者,谓公主宗承宏仁六世孙崱  ,徙庐陵宣化乡熂下等处。节祖乡贤府君谓宗丕之弟宏从,天宝时登道举科,任宝籍郎奉使  形容词湘山暴卒,因葬湘阴屈潭,即今罗潭,子绍经以湘墓之藉,任临清慰。肃宗时卜居庐陵之峒江陶银塘。南唐割置吉水。临清时与颜真卿唱和於  湖间,因获胜地,故卒葬  湖寅考推附葬於此焉。生周吉;周吉生仪举;仪举生天民;天民生菘、崱 ;盖临清生於豫章,籍於湘东,而后居峒江,与豫章柏林旧藏谱所载相符。按企生生昌;昌生智亮;智亮生范阳太守弥;弥生陈丞相景彦;景彦生义授武万年;万年生元斡;元斡生三子;世宁、世宪、世  ;世宁生志大;志大生尹斌;尹斌生有主;有主生汉仁;汉仁生三子;宏简、宏仁、宏从;宏从生崧、 崱  ;崧、崱 本宏从之后而为秀川始祖考也。崧生宗专,则生宗超、宗延、宗达。碧窗谓遵生房仪真系为大农令二十七世孙者,於世不符,於世系亦有讹,是诚然也。今考定仪真为三十二世了决然可信。参观桃林可知矣桃林系钱塘给事诗赋文章名隐者,与从隐同时,不过同一隐字而误。河口以时济居襄阳,不知时济实开封人。虽出襄阳而实豫章之派。其新安之分,自金陵仁寿之分,自太原南坊之分,自宜黄印冈之分,自宜丰岭泰和之分,自兴宁太坪之分,自吉水之分者,皆本豫章,以至豫章有分自吉之罗源熂下者,并同一本。必先谓派,自大安而安乡之分,亦不可忽清徵学士罗颖  葬柏林,犹存翁仲。若陶银塘世传之墓。意末子铨徙吉,而招魂葬,与其吏部侍郎盛得侍制应荐,集先生文曰世徵。节故录文相会,幸附其示徵也,壬辰徐贼隐吉,碧窗佐宗人明远  之。贼遂燹柏下祖祠,舜同请勘凭合吉宗复修。节以纠义弗克,姑序以为乱世之徵云。

大元至正十三年岁次癸巳仲春月吉日   秀川嗣孙  文节撰

大清道光二十六年岁次丙午季冬月   赣县裔孙  明高重刊

大清光绪十二年次丙戌孟冬月       赣南裔孙  振镳重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