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和智慧的区分,我们比孔子聪明吗

 情笑一生 2017-03-04

《列子》中记载了一个“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孔子去东方讲学,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正在激烈的争论,便下了马车,上去看个究竟。小孩子看见孔子来了,都抢着告诉他,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不对”另一个小孩接着说:“应该是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嚷道:“你错了,你没看见?太阳出来的时候足足有车轮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近大远小的缘故吗?”

知识和智慧的区分,我们比孔子聪明吗

“你才错了!”另一个小孩说:“早晨天气凉飕飕的,中午却热得象在汤锅里,这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

两个小孩请孔子作裁判,孔子抓了半天后脑勺也答不出来。

这个问题对于现代科学不算难题,孔子不能解决的问题,现代人能够解决。

我们比起两千年前的孔子来说,懂得许多他们不知道的知识,比如我们知道地球是圆的,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每天从地平线上升起,我们还会解高次方程,而这些古代哲人不懂,能不能说,我们比他们有智慧?好象一般人都不会这样认为。

知识与智慧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上的大问题。知识通常与无知相对,包括常识与科学,是可以用语言、概念来描述的东西。往往是对世界的某个局部、具体领域或肯定或否定不带感情色彩的陈述。所谓智慧,日常的用法含义比较含混,比如说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和富于智慧,含义很广泛。

知识和智慧的区分,我们比孔子聪明吗

哲学上讲的智慧不是回答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小聪明”,而是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比如老子、庄子所讲的道,超越名言,无所不在,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佛学里面常讲智慧,认为人生活在五浊恶世,在生死苦海中轮回,非常痛苦,智慧是由痛苦的此岸到快乐的彼岸的方法。儒家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哲学的智慧,用我国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说:“是使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一个有知识的人,他也可能是个好人,但是他可能不能觉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智慧和知识的区分在于,知识是对世界某个局部的认识,智慧是对于世界整体或大全的认识这是一方面。具体科学往往把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某一层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所把握的是世界的一个侧面。而哲学历来就要“究天人之际”,虽然自近代以来这种雄心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但哲学从整体上把握世界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

哲学的智慧,不是既定的知识,不是现成的结论,不是实例的解说,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追究生活信念的前提,探寻常识的根据,反思历史进步的尺度,讯问评价真、善、美的标准。哲学智慧反对人们对流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绪等等采取现成接受的态度,反对人们躺在无人质疑、因循守旧的温床上睡大觉。

知识和智慧的区分,我们比孔子聪明吗

另一方面,知识是纯客观的认识,只涉及到认识对象自身的事实,不涉及到价值、评价等问题。比如说,1+1=2,作为数学知识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人承认,美国人、日本人也不会否认。而智慧带有主体的情感、意志等特征,在一个智慧者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人生感悟,在“拈花微笑”、“庖丁解牛”等故事里智慧呈现出一种主客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智慧里面体现了人的灵性、人的尊严,智慧往往要依靠人格作为载体。佛教的罗汉、道教的真人都是有智慧的存在,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玄机和魅力。哲学家是尘世中的智者,儒家推崇孔子“夫子仁且智”,孔子的智不是无所不知,而是对人生意义的觉醒以及在此以后的行为的适宜。

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感悟,最终要通过一定的人格体现出来。不同的科学家对同一科学问题解决的办法往往是运用相同的方法,即使小有不同,但彼此都会形成共识。但在哲学上,不同的思想家对同一问题所提供的回答常常大相径庭,但不妨碍都是智慧。牟宗三在曾经说过,世界是混沌的,哲学就是通过某个孔道注入一缕光线,照亮整个世界。各个哲学家、各个民族追求智慧的趋向不同,因而认识世界的孔道不同,但这种智慧之光都足以照亮整个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