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崛起的名相没有一人是秦国人但也没人能在秦国得善终

 伟天英 2017-03-04

在大秦帝国崛起的过程中,为秦国出谋划策,制定战略方针的秦国名相,皆为六国之人,无一秦人,然其结局,却无一在秦国得到善终。

商鞅

秦国崛起的名相没有一人是秦国人但也没人能在秦国得善终

秦孝公名相商鞅,卫国人,在任期间,实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打压旧贵族,使变法得以成功开展。东攻魏国,收复河西,结束六国卑秦的局面,使秦变为虎狼之国。然孝公死,惠文王立,立即车裂商鞅,灭其家族。

张仪

秦国崛起的名相没有一人是秦国人但也没人能在秦国得善终

秦惠文王名相张仪,魏国人。车裂商鞅后,面对东方六国的合纵抗秦,秦国君臣一筹莫展。张仪首创连横以抗合纵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然惠文王死,武王不喜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国家,以谋图国君的恩宠,张仪被迫出逃魏国。

甘茂

秦国崛起的名相没有一人是秦国人但也没人能在秦国得善终

秦武王名相甘茂,楚国人。孝公变法,惠文称王,然秦终居于西隅,无法东进,逐鹿中原。秦武王三年,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其意思就是迫切希望为秦国东出开辟一条道路。甘茂为之定汉中地,东取宜阳,收楚韩以安之,诛齐魏之罪。为秦国统一六国迈出东进的第一步。然秦武王死,甘茂为向寿和公孙奭所忌,被迫出逃他国。

魏冉

秦国崛起的名相没有一人是秦国人但也没人能在秦国得善终

秦昭襄王名相魏冉,楚国人。武王举鼎而亡,无有子嗣,诸弟纷争,魏冉拥立昭王,清除王位觊觎者,稳定了昭王的王位。魏冉一生四任秦相,任相期间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然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最终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

范雎

秦国崛起的名相没有一人是秦国人但也没人能在秦国得善终

秦昭襄王名相范雎,魏国人。由于魏冉为扩充自己的封邑,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使秦国战而无功,劳而无获。并且外交政策连连失误,致使秦国孤立困难重重。范雎见秦昭王之后,针对秦国问题,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并建议秦王加强王权。是以秦王废太后,黜四贵出函谷关,加强王权,东结燕齐,近攻三晋,秦国复大盛。长平之战,范雎用离间计,使赵王阵前换将,导致长平打败,奠定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范雎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因举荐非人,且出计杀武安君白起,见疑于秦王,被迫辞位,不久病死。

吕不韦

秦国崛起的名相没有一人是秦国人但也没人能在秦国得善终

秦庄襄王,秦王嬴政时期名相,卫国人。子楚即位前,被困于赵国,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散千金助子楚回国即位。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为秦国一统奠定文化基础。然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李斯

秦国崛起的名相没有一人是秦国人但也没人能在秦国得善终

秦王政时期名相李斯,楚国人。出计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削弱山东六国。秦王政因郑国事件下逐客令,若此时六国人去,秦必衰,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挽救大秦于危难之间。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重要作用。统一天下后,反分封,行郡县,制礼乐,明法典,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然最后功利熏心,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逼扶苏自杀,杀害蒙恬,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秦国崛起的名相没有一人是秦国人但也没人能在秦国得善终

为什么为秦国立大功,而秦国却待其何薄?

第一,秦国尚功,士人皆求功而不重德,是以有威无信,不得长久。

第二,一朝天子一朝臣,秦王用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习惯。且秦王用人都用之不疑,疑则立杀。

第三,其时人才兴盛,士人之间相互攻讦,取而代之。

第四,六国之人在秦国都无根基,遇难之时无外援,秦王可以轻而易举的去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