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生化危机前,你得知道丧尸为什么能霸占银幕

 明天会更好的喔 2017-03-04

这个周末,大银幕真热闹,有一枚狗、一枚金刚狼,还有一大群丧尸。

想飙泪的看狗,想怀旧的看金刚狼,重口味的,当然要看《生化危机:终章》。

时间过得唰唰快,“生化危机”系列已经走到第15个年头。爱丽丝妹纸兢兢业业杀了这么多丧尸,艰苦卓绝,也该告一段落了。

遥想当年,红的是裙子、黑的是热裤、白的是大长腿、弱智的是丧尸,这幅奇特的画面,是很多人对“丧尸电影”的最初记忆。

你想象过自己身处同样处境的场景呢?

拎着武器,在荒废的城市上和张牙舞爪的丧尸对战,唯一的驱动力是肾上腺素和求生的欲望——帅爆了。

人们之所以热爱丧尸题材,或许就是因为它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更加刺激和惊奇的世界吧。

也许菠菜们也曾经好奇过,这些一心想要吃人的丧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

你可能想不到,丧尸电影诞生的时间很短,还不到50年,比同样吓人的吸血鬼年轻多了。

1968年,一部名为《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的电影横空出世,开创了现代丧尸这个概念。

但是一个粗心大意造成的低级错误,差点让这部电影血本无归。

但最戏剧性的是,恰恰是那个低级错误,又令这部电影病毒肆虐般地深入人心,并且最终把“丧尸”打造成一个超级大IP。

它的导演就是——

乔治·罗梅罗(George Romero)

罗梅罗1940年出生在纽约。小时候,罗梅罗最爱的事,就是乘着公交车穿越大半个城市去租借电影录像带。

1960年,20岁的罗梅罗大学毕业,之后便投身电影行业,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没有名气、没有投资,他只能拍一些低成本的短片或者商业广告。

这样熬了几年,眼见拍电影的机会越来越渺茫,罗梅罗和几个朋友凑在一起,决定每人出600美元,大家合力拍一部小成本的恐怖电影。

工作中的罗梅罗

之所以要拍恐怖片,主要原因是罗梅罗从一本1954年出版的科幻小说中找到了灵感。这本小说叫做《我是传奇》(I Am Legend),讲述了一种神秘瘟疫蹂躏城市,在感染中让人类变成吸血鬼样的生物。

《我是传奇》的原著中,吸血鬼需要用大蒜、十字架和阳光来杀死

《我是传奇》中译本

这本小说最大的冲击力在于,故事开始时,世界上就只剩下了一个活人。

罗梅罗看到了这个故事内核的潜力:

人们要选择自己在瘟疫时代中的立场,思考自己应该坚持逃命,还是随波逐流地加入感染大军。我希望能够修改一下情节,我不能使用吸血鬼这个设定,因为小说里已经用过了。

其实,罗梅罗之所以弃吸血鬼不用,是因为他想寻找更有突破性的题材。银器、大蒜、十字架、阳光……数百年来熟悉得让人审美疲劳的吸血鬼,不能担负这个重任。

1922年的电影《诺斯费拉图》是吸血鬼电影的鼻祖

起初,罗梅罗把瘟疫改成了来袭的外星人军团,他还在脑海中构建了这样一个场景:主角站在草地前,看见外星人埋首啃咬着散落一地的人类尸体。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提出的问题给了他灵感:

为什么不直接将死人作为恐惧的来源呢?

“会活动的死人”并不是他们的首创。早在1932年,一部叫做《白魔鬼》(White Zombie)的电影就提到用巫术操纵的半死人。

但《白魔鬼》事实上是一部爱情阴谋狗血片,里面的半死人,与其说它们是丧尸,不如说它们是中了咒语的傀儡道具。

《白魔鬼》的中心内容是三角恋,求爱不成的男二号将女主角变成了听话的半死人

就这样,这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讨论中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生物:

它们从坟墓中来,带着食人嗜血的欲望,动作缓慢但是不知疼痛,形成的原因往往是病毒,可以通过咬伤传播同化,只有当破坏了大脑,才能真正消灭它们。

这种生物,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丧尸。

总结起来,这部电影为丧尸这种生物制定的基本规则就是:

1、丧尸是人被病毒感染而来;

2、丧尸只吃活人,不吃同类;

3、人被丧尸咬伤后,会被感染也变成丧尸;

4、要杀丧尸,必须爆头。

前前后后几年的准备,耗费无数心血,最终罗梅罗呈现出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身份各异的平凡人遭到丧尸的袭击,在命运的安排下齐聚到一个屋子避难。面对屋外聚集的丧尸大军,他们必须为自己的生命战斗。

由于预算过少(最终只筹到了约11万美元),罗梅罗没能在大城市开展剧情,只能另辟蹊径,描述丧尸大军忽然袭击偏远地区的故事。

这种从熟悉、宁静到血腥疯狂的骤然转变,最终成为了吸引观众的最大魅力点。

故事发生在偏僻的乡村地区

罗梅罗对这部作品信心满满。虽然成本低,但他相信凭自己的才华,这部电影肯定会大获成功。

但没想到,电影发行之前,却发生了一个意外的小插曲:有人告诉他,最开始采用的名字《食人者之夜》(Night of the Flesh Eaters)和过去的某部电影太相似了,为了不触犯版权法,最好改一下。

罗梅罗很爽快地就答应下来,并让电影的发行方把片名改成《活死人之夜》。

问题就出在这个时候。

当时电影是用胶片放映,想要改名字,就必须将最开始的那些胶片裁掉,换上印有新片名的胶片。发行方换了片名,但是这一回,他们竟然忘记了把印有版权声明的胶片插进去!

一份典型的版权声明,看起来都是废话,但在当时很重要

这个失误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很严重,但要命的是,当时美国的版权法规定,如果一部电影开头没有出现版权声明,说明发行方放弃了它的所有权,它就会自动进入公版领域,不受知识产权的保护。

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谁都可以使用、销售电影的拷贝,谁都可以使用电影中独创的现代丧尸概念,谁都可以山寨电影中的人物、情节,可以利用它们创作一切同人作品,甚至可以用它的名字私自拍摄续集。

当这个错误被大家察觉到的时候,电影拷贝已经流出去了。

菠菜们可能会说,这是什么版权法,也太智障了吧?很多人也这样认为,所以,在1976年,这条法律被正式废除了。

然而,罗梅罗的一切损失却没办法挽回。

罗梅罗最初的心情是多么万念俱灰,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很快事情又有了转机。

《活死人之夜》上映不久后便引发了轰动。

电影海报

芝加哥太阳报的记者是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的:

观众惊呆了,全场陷入了完全的沉默。电影放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变得意料不到的可怕了。离我不远处有一个9岁的小女孩坐在她的座位上无声地哭泣……人们认真地看着屏幕上发生的故事,试着建立与剧中英雄式人物的认同。然而,英雄们被无情地屠杀了。故事的结局是个悲剧:没有人能活下来。电影就这样结束了。

由于电影分级制度在1968年11月,也就是电影上映一个月后才建立,所以青少年、甚至最年幼的孩子都被放进影院内。

可怕的结局、巨大的争议和两极分化的评价让它成为了话题的中心,而对病毒、辐射、高科技的不安,更让人们有了真实的恐惧感。

罗梅罗吃惊地发现,电影的票房收入节节高升,还跨越大西洋成为了欧洲的年度票房冠军。这么多年来,《活死人之夜》的累计总票房达到了3000万美元,而它的成本只用了11万美元。

彩色重制版

更重要的是,不仅电影本身获得了成功,丧尸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而恰恰是因为版权的缺失,之后各种丧尸作品、山寨续集井喷,各种新奇创意涌现,更是一遍一遍强化着人们的记忆。

丧尸变成了一个大IP。而且它是开放的!

这就好比J·K·罗琳写完“哈利·波特”,然后开放了版权,那波叔敢肯定,现在银幕上绝对不会仅仅只有8部“哈利·波特”电影和一部《神奇动物在哪儿》,而是充斥着无数和巫师有关的魔幻片。

当然罗琳阿姨可没有犯下这种低级错误。

但罗梅罗的无心插柳让丧尸这个文化概念像丧尸病毒感染一样流行起来。这也是歪打正着。

如果当初《活死人之夜》的版权声明加上去了,那它能不能吸引那么多同人作品和同样题材的再创作,那还很难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